過目不忘
王典故粲少時即有才名,博聞強記,有過目不忘之才?!度龂尽の簳ね豸觽鳌氛f他生性善于計算。作算術(shù),很簡捷地就能得出正確答案。并且擅長寫文章,總是一揮而就,從來不用修改,時人常常以為他是預(yù)先寫好的,但他們盡管反復(fù)精心構(gòu)思,寫出的文章也沒法超過王粲?!度龂尽の簳ね豸觽鳌酚涊d的兩件小事,證明了王粲確實是一個記憶力超強的人。
一天,王粲和友人同行,看見路邊有座古碑,就站在那兒朗讀起來。友人問他:“你能背誦嗎?”王粲回答:“能。”友人當(dāng)即叫他轉(zhuǎn)過身去背誦碑文,結(jié)果一字不差。
有一次,王粲看別人下圍棋,有人不小心碰亂了棋子,他說能幫著人家按原來的局勢把棋子重新擺好。下棋的人不信,拿出塊手帕蓋在棋盤上,讓他換個棋盤重擺,結(jié)果,連一道的誤差也沒有。王粲就是這樣博識強記。
晝侍可矣
王粲記憶力強,見聞廣博,所以曹操出外游覽觀賞,王粲多次同車隨行,至于受到的尊敬卻不如和洽、杜襲。杜襲曾經(jīng)單獨被曹操召見,一直到半夜。王粲生性急躁好勝,從座位上站起來說:“不知曹公對杜襲說了些什么?”和洽笑著回答說:“天下的事難道能全都知道嗎?您白天侍奉曹公就可以了,為這郁郁不樂,您想一個人都兼顧起來嗎?”
眉毛脫落
王粲二十多歲時,曾遇“醫(yī)圣”張機,他對王粲說:“你已經(jīng)患病了,應(yīng)該及早治療。如若不然,到了四十歲,眉毛就會脫落。眉毛脫落后半年,就會死去。現(xiàn)在服五石湯,還可挽救?!笨墒峭豸勇犃撕懿桓吲d,自認文雅、高貴,身體又沒什么不舒服,便不聽他的話,更不吃藥。過了幾天,張仲景又見到王粲,就問他:“吃藥沒有?”王粲騙他說:“已經(jīng)吃了?!睆堉倬罢J真觀察一下他的神色,搖搖頭,嚴肅而又深情地對王粲說:“你并沒有吃藥,你的神色跟往時一般。你為什么諱疾忌醫(yī),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這樣輕呢?”王粲始終不信張仲景的話,二十年后眉毛果然慢慢地脫落,眉毛脫落后半年就死了。
另王粲還有見無草之墓識礜石的逸聞,但此事?lián)d發(fā)生在曹操北征蹋頓之時,當(dāng)時王粲應(yīng)該還在荊州,但據(jù)史籍記載另一名荊州人士周不疑此時也在曹操軍中,如此巧合,則當(dāng)時或有隱情使得此二人在曹操軍中也說不定。
文學(xué)
在文學(xué)上,王粲與孔融、徐干、陳琳、阮瑀、應(yīng)玚、劉楨并稱“建安七子”。而王粲不僅名列七子,而且是其中成就較大的一個,與曹植并稱“曹王”。梁朝大文學(xué)評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才略》中贊譽王粲為“七子之冠冕”。同時,由于王粲的特殊經(jīng)歷和貢獻,也使他成了中國古代幕府中的一名佼佼者。
王粲賦今存20多篇,篇帙短小,大多為騷體。最為人傳誦的是作于客居荊州時期的《登樓賦》。它摒棄了漢賦鋪張揚厲的傳統(tǒng)寫法,以簡潔明快的語句,憂愍世道,懷念故鄉(xiāng),熱烈冀望太平盛世的到來;對自己的坎坷遭遇,也發(fā)出了強烈的感慨。賦中寫景與抒情緊密結(jié)合,是其一大藝術(shù)特色。在抒情小賦的發(fā)展過程中,這篇作品具有重要地位。王粲散文以他為劉表擬的《為劉荊州諫袁譚書》和《為劉荊州與袁尚書》比較成功。
王粲于建安十三年歸順曹操,在此之前的作品或紀漢末戰(zhàn)亂,或?qū)懫淞髀淝G州時的羈旅之情和壯志難酬的感慨,如《七哀詩》;歸順曹操后,主要是隨曹操出征的感受,這些詩再現(xiàn)了漢末戰(zhàn)亂的田園荒蕪和滿目瘡痍,也歌頌了曹操的英明神武,同時也表達了自己追隨曹操為過效力的意愿。
同他的仕途遭遇相一致,王粲的文學(xué)活動,大體上也可以劃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劃分的界線就是建安十三年的歸附曹操。前期他主要在荊州過著流寓生活,親歷過戰(zhàn)亂災(zāi)禍,又長期得不到施展抱負的機會,憂國憂民之情與懷才不遇之憤糾結(jié)在一道,使他的文學(xué)作品籠罩著一層悲凄憤悱的情調(diào)。
后期他在曹操幕中,一方面受到北方廣大地區(qū)已經(jīng)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形勢的鼓舞,一方面也因擔(dān)任重要官職而激發(fā)起建功立業(yè)的信心,所以他的創(chuàng)作基調(diào)又轉(zhuǎn)變?yōu)榧^昂揚。如分別寫于曹操西征關(guān)右和東征孫權(quán)的《從軍詩》五首,便對曹軍的征伐作了熱烈歌頌,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從軍征戰(zhàn)、建功立業(yè)的激昂情緒。
據(jù)《三國志》記載,王粲有詩、賦、論、議近六十篇。《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有《王粲集》11卷,《去伐論集》3卷、《漢末英雄記》10卷,皆佚。明代張溥輯有《王侍中集》1卷。嚴可均《全后漢文》卷90—91輯錄有其辭賦奏疏。中華書局出版有俞紹初校點的《王粲集》。現(xiàn)世存詩23首。
藏書
王粲的藏書主要得自于蔡邕所贈,相傳他登門拜謁蔡邕,蔡邕“倒履迎之”,并言“吾家書籍文章,盡當(dāng)予之”。蔡邕故后,即履行了他的諾言,將其藏書數(shù)車六千余卷贈與王粲。年老時,其藏書已達萬卷。
出身名門
王粲出身于名門望族,他的曾祖父王龔,在漢順帝時任太尉;祖父王暢,在漢靈帝時任司空,是當(dāng)時的名士。二人都曾位列三公。王粲的父親王謙,曾任大將軍何進的長史。
初平二年(191年),漢獻帝被董卓控制,西遷至長安,王粲也隨同前往。當(dāng)時的著名學(xué)者、左中郎將蔡邕一見到王粲,就覺得他是個奇才。當(dāng)時蔡邕的才學(xué)天下聞名,受到滿朝官員的敬重,蔡邕府第前經(jīng)常是車馬填巷,他家的客廳也常賓客滿坐。一天,蔡邕聽說王粲在門外求見,便急忙出迎,連鞋子穿倒了也顧不上。王粲一進門,因為他年紀小,身材又矮,滿屋的人都感到很吃驚。蔡邕說:“這位是司空王公(王暢)的孫子王粲,他確實是奇才,讓我自愧不如。我家里收藏的書籍文章,應(yīng)該全部送給他?!?
懷才不遇
初平四年(193年),十七歲的王粲受司徒征辟,又被召為黃門侍郎。王粲因為長安局勢混亂,沒有赴任。不久,他到荊州去投靠自己的同鄉(xiāng)、荊州牧劉表。劉表見他狀貌不揚,身體孱弱,又不拘小節(jié),所以不太看重他。
建安三年(198年),長沙太守張羨聽從桓階建議,舉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之兵背叛劉表,劉表發(fā)兵討伐。為了宣傳這次出征,就由王粲執(zhí)筆寫了一篇《三輔論》,以示師出有名。其中寫道:“長沙不軌,敢作亂違,我牧睹其然,乃赫爾發(fā)憤,且上征下戰(zhàn),去暴舉順?!鄙昝饔帽耸菫榱恕叭ケ┡e順”。
建安七年(202年),在官渡之戰(zhàn)后兩年,袁紹病死,他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兄弟鬩墻。劉表為了勸和,讓王粲起草了《為劉荊州諫袁譚書》和《為劉荊州與袁尚書》。書中勸解袁氏兄弟毋作鬩墻之斗,應(yīng)當(dāng)聯(lián)合御侮,既曉之以理,又動之以情,甚有文彩,張溥在《王侍中集題辭》評價兩文“詞章縱橫”。
歸附曹操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病死后,王粲力勸劉表的兒子劉琮歸附曹操。荊州平定后,曹操任命他為丞相掾,賜王粲爵關(guān)內(nèi)侯。一次,曹操在漢水邊設(shè)宴款待百官,王粲給曹操敬酒說:“當(dāng)今袁紹崛起河北,倚仗兵多將廣,志在奪取天下,但雖愛惜賢才卻不能重用,因此那些奇士終歸離他而去。劉表盤踞荊楚,從容不迫,坐觀時變,自以為可以仿效周文王。那些避難到荊州來的賢士,都是海內(nèi)的俊杰,可劉表卻不善于任用他們,結(jié)果當(dāng)國家危難之際卻無人輔佐他。明公您平定冀州的時候,下車伊始就忙著整頓冀州的軍隊,收錄當(dāng)?shù)氐暮澜芨鞅M其用,因此能稱雄天下。等到平定了江、漢,又征召這一帶的賢才各居其位,使天下歸心,望風(fēng)歸附,文武并用,英雄盡力,這些都是夏、商、周三代開國國君才能做到的事情?。 焙髞?,王粲又被調(diào)任軍謀祭酒。
魏王侍中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國建立以后,王粲與和洽、衛(wèi)覬、杜襲一同被任命為侍中,王粲因博學(xué)多識,總能做到對答如流。當(dāng)時舊禮儀制度廢弛殆盡,需要重新制定,王粲與衛(wèi)覬等負責(zé)除舊布新,制定新的典章。據(jù)《決疑要注》記載:漢末喪亂時,玉佩斷絕消失。而王粲認得舊佩,才重新作之。西晉時的玉佩,都是受法于王粲。
在曹操幕府,王粲不但受到賞識和重用,而且他同曹丕、曹植的關(guān)系也相當(dāng)密切,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曹丕、曹植非常尊重王粲,他們之間經(jīng)常有詩賦往還。
據(jù)《典略》記載;王粲才高,擅應(yīng)機辯論。當(dāng)時,鐘繇、王朗等盡管都在魏王國任卿相之職,但一到朝廷奏議,都停筆措手不及。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王粲隨曹操南征孫權(quán)。
驢鳴悼亡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正月二十四日(2月17日),王粲在返回鄴城途中病逝,時年四十一歲。當(dāng)時的曹丕還是世子,親率眾文士為其送葬。為了寄托對王粲的眷戀之情,曹丕對王粲的生前好友們說:“仲宣平日最愛聽驢叫,讓我們學(xué)一次驢叫,為他送行吧!”于是,一片驢鳴之聲響起。這就是著名的驢鳴送葬。葬禮之后,曹植又作《王仲宣誄》,可見二人其交情確實非同尋常。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北彌陶牧,西接昭邱。華實蔽野,黍稷盈疇。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紛濁而遷逝兮,漫逾紀以迄今。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fēng)而開襟。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悲舊鄉(xiāng)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鐘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登樓賦。魏晉。王粲。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北彌陶牧,西接昭邱。華實蔽野,黍稷盈疇。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紛濁而遷逝兮,漫逾紀以迄今。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fēng)而開襟。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悲舊鄉(xiāng)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鐘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匿。風(fēng)蕭瑟而并興兮,天慘慘而無色。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愴以感發(fā)兮,意忉怛而慘惻。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于胸臆。夜參半而不寐兮,悵盤桓以反側(cè)。
從軍詩五首·其一。魏晉。王粲。 從軍有苦樂,但問所從誰。所從神且武,焉得久勞師。相公征關(guān)右,赫怒震天威。一舉滅獯虜,再舉服羌夷。西收邊地賊,忽若俯拾遺。陳賞越丘山,酒肉逾川坻。軍中多飫饒,人馬皆溢肥。徒行兼乘還,空出有余資。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飛。歌舞入鄴城,所愿獲無違。晝?nèi)仗幋蟪?,日暮薄言歸。外參時明政,內(nèi)不廢家私。禽獸憚為犧,良苗實已揮。竊慕負鼎翁,愿厲朽鈍姿。不能效沮溺,相隨把鋤犂。孰覽夫子詩,信知所言非。
從軍詩五首·其一。魏晉。王粲。 從軍有苦樂,但問所從誰。所從神且武,焉得久勞師。相公征關(guān)右,赫怒震天威。一舉滅獯虜,再舉服羌夷。西收邊地賊,忽若俯拾遺。陳賞越丘山,酒肉逾川坻。軍中多飫饒,人馬皆溢肥。徒行兼乘還,空出有余資。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飛。歌舞入鄴城,所愿獲無違。晝?nèi)仗幋蟪漳罕⊙詺w。外參時明政,內(nèi)不廢家私。禽獸憚為犧,良苗實已揮。竊慕負鼎翁,愿厲朽鈍姿。不能效沮溺,相隨把鋤犂。孰覽夫子詩,信知所言非。
七哀詩三首·其二。魏晉。王粲。 荊蠻非我鄉(xiāng),何為久滯淫。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山岡有余映,巖阿增重陰。狐貍馳赴穴,飛鳥翔故林。流波激清響,猴猿臨岸吟。迅風(fēng)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獨夜不能寐,攝衣起撫琴。絲桐感人情,為我發(fā)悲音。羈旅無終極,憂思壯難任。
七哀詩三首·其二。魏晉。王粲。 荊蠻非我鄉(xiāng),何為久滯淫。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山岡有余映,巖阿增重陰。狐貍馳赴穴,飛鳥翔故林。流波激清響,猴猿臨岸吟。迅風(fēng)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獨夜不能寐,攝衣起撫琴。絲桐感人情,為我發(fā)悲音。羈旅無終極,憂思壯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