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不須強(qiáng)滅,真如何必希求。本源自性佛齊修。迷悟豈拘先后。
悟則剎那成佛,迷則萬劫淪流。若能一念契真修。滅盡恒沙罪垢。
西江月(十二首)。宋代。張伯端。 妄想不須強(qiáng)滅,真如何必希求。本源自性佛齊修。迷悟豈拘先后。悟則剎那成佛,迷則萬劫淪流。若能一念契真修。滅盡恒沙罪垢。
張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說(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號(hào)紫陽、紫陽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誠)。人稱“悟真先生”,傳為“紫玄真人”,又尊為“紫陽真人”。臨海(今屬浙江)人。自幼博覽群書,學(xué)貫古今中外,涉獵諸種方術(shù)。張伯端與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賢真人薛式、泥丸翠虛真人陳楠、瓊炫紫虛真人白玉蟾被奉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為:東華帝君王玄甫、正陽帝君鐘離權(quán)、純陽帝君呂洞賓、純佑帝君劉海蟾、輔極帝君王重陽)。張伯端真人之師為劉海蟾,桂林劉仲遠(yuǎn)真人系張伯端真人所度化。 ...
張伯端。 張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說(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號(hào)紫陽、紫陽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誠)。人稱“悟真先生”,傳為“紫玄真人”,又尊為“紫陽真人”。臨海(今屬浙江)人。自幼博覽群書,學(xué)貫古今中外,涉獵諸種方術(shù)。張伯端與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賢真人薛式、泥丸翠虛真人陳楠、瓊炫紫虛真人白玉蟾被奉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為:東華帝君王玄甫、正陽帝君鐘離權(quán)、純陽帝君呂洞賓、純佑帝君劉海蟾、輔極帝君王重陽)。張伯端真人之師為劉海蟾,桂林劉仲遠(yuǎn)真人系張伯端真人所度化。
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為韻作八小詩贈(zèng)伯永 其二。宋代。周孚。 收駒汧渭間,誰識(shí)此老驥。伏櫪我何傷,著鞭渠可畏。
七月今年涼氣高,墻東古木夜蕭騷。孤城殘?jiān)陆浅鮿?dòng),野屋秋風(fēng)雞亂號(hào)。
萬事惟馀雙短鬢,百齡須用幾綈袍。故人莫薦揚(yáng)雄賦,衰老難勝執(zhí)戟?jiǎng)凇?/div>
曉起用麟孫韻。元代。劉詵。 七月今年涼氣高,墻東古木夜蕭騷。孤城殘?jiān)陆浅鮿?dòng),野屋秋風(fēng)雞亂號(hào)。萬事惟馀雙短鬢,百齡須用幾綈袍。故人莫薦揚(yáng)雄賦,衰老難勝執(zhí)戟?jiǎng)凇?
大梁城東云出雷,捩風(fēng)拖雨故徘徊。黃鸝坐樹深無語,紫燕銜泥阻未回。
即恐孝娥為早冢,不聞神女傍陽臺(tái)。火云西日垂垂暮,屋隙愁看返照來。
見云雷垂垂不雨悵然有作。明代。李夢陽。 大梁城東云出雷,捩風(fēng)拖雨故徘徊。黃鸝坐樹深無語,紫燕銜泥阻未回。即恐孝娥為早冢,不聞神女傍陽臺(tái)?;鹪莆魅沾勾鼓海菹冻羁捶嫡諄?。
高陽。清代。吳藻。 閣雨云疏,弄晴風(fēng)小,薄寒惻惻如秋。有約湔裙,紅羅先繡蓮鉤。酒鎗茶具安排慣,倩移來、三板輕舟。莫因循,歲歲芳時(shí),日日清游。水鄉(xiāng)曲折疑無路,又花隨柁尾,轉(zhuǎn)個(gè)彎頭。謝了緋桃,二分春色全休。短蓬移入香深處,載新詩、不載閒愁。好溪山,除卻西湖,一半句留。
次韻答幾道 其五。清代。陳寶琛。 有子端應(yīng)勝買田,葦間待汝共延緣。不須燈下吳江雨,相見論詩動(dòng)隔年。
讀改元詔口號(hào)。宋代。戴復(fù)古。 伏讀改元詔,仍觀拜相麻。競傳新政事,方見好官家。雪作豐年瑞,梅開近臘花。路逢江上客,立馬問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