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璘(1476~1545)明代官員、文學(xué)家。字華玉,號東橋居士,長洲(今江蘇省吳縣)人,寓居上元(今江蘇省南京市),有知人鑒。弘治間進(jìn)士,授廣平知縣,累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少有才名,以詩著稱于時,與其同里陳沂、王韋號稱“金陵三俊”,后寶應(yīng)朱應(yīng)登起,時稱“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園詩文稿》等。其曾評注楊士弘《唐音》。 顧璘的詩文(1250篇)
張居正5歲入學(xué)讀書,10歲通六藝大經(jīng),在荊州府頗有些名氣,幼年應(yīng)童子試被人稱為“江陵神童”。嘉靖十六年(1537)鄉(xiāng)試才13歲。13歲的人從荊州到武昌鄉(xiāng)試,如果中了就是舉人了。在當(dāng)時,單憑他的年齡和聲威,原有中舉的希望,可是他落榜了。他的落榜完全是人為的,使他落榜的人叫顧璘。顧璘是應(yīng)天府的才子,為當(dāng)時湖廣巡撫。正是這個顧璘,認(rèn)為一個人13歲就中舉,以后便會自滿,反而把上進(jìn)的志氣打消了,這不利于張居正的發(fā)展。因此,他主張給張居正一些挫折,讓他記住,讓他發(fā)奮。顯然,顧璘不是嫉妒張居正的才華。他跟監(jiān)試的馮御使說:“張居正是個大才,早些發(fā)達(dá),原也沒什么不可,不過,最好是讓他遲幾年,等到才具老練了,將來的發(fā)展更是沒有限量。這是御使的事情,一切請斟酌吧。”而張居正的考卷很受湖廣按僉事陳束的欣賞。他極力主張錄取張居正。御使因為顧璘的吩咐,竭力拒絕,張居正終于落榜。張居正知道這件事情,給他一個很深的印象。他對顧璘始終感激,可見張居正的胸次了。要是他在這年中舉,也不過早3年。以后也許多了一個唐寅那樣的人物,而一生的事業(yè),便會在詩酒風(fēng)流中消沉。張居正的話也證實了他對顧璘的感激:“自以童幼,豈敢妄意今日,讓心感公之知,恩以死報,中心藏之,未嘗敢忘?!?/p>
嘉靖十九年(1540),張居正16歲中舉。恰巧這年顧璘在安陸督工,張居正到安陸進(jìn)見。顧璘很高興,還把自己的犀帶贈給他說:“古人都說大器晚成,這是為中材說法罷了。當(dāng)然你不是一個中材。上次我對馮御使的囑咐,耽誤了你3年的時間,這是我的錯誤。但是,我希望你要有大的抱負(fù),要做伊尹,做顏淵,不要做少年成名的秀才。”其實,顧璘對于居正16歲中舉的事情,竟還以為太早。顧璘的見解就是孟子那個“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觀點。3年,對于張居正未必“有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苦,但是有苦其心志的挫折。這是顧璘的一片苦心。張居正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入京會試后再殿試中了二甲進(jìn)士,選庶吉士,從此有機會夠條件在后來當(dāng)朝廷的輔臣。明代胡惟庸的事件,使朱元璋廢置了宰相一職。張居正在朝16年,輔國10年都在神宗一朝。張居正成了一代名相。做了一番事業(yè),如對靼韃的遏止,稅收重大改革的“一條鞭法”的實施。
湘中送榮老還金陵永寧寺。明代。顧璘。 搖落三湘外,經(jīng)年愛爾來。故人書總至,異域眼俱開。放逐憐親友,悲歡向酒杯。衲衣經(jīng)雨暗,橫笛伴秋哀。試問尋風(fēng)洞,何如對鳳臺。寺幽詞客滿,松古老師栽。夢寐惟吾土,羈累愧不才。江山孤興減,瘴癘暮顏摧。澧浦難捐佩,龍門異曝鰓。相看移去棹,轉(zhuǎn)見脫塵埃。煙水滔滔地,隨緣易往回。
送舒教諭赴海陽 其二。明代。顧璘。 荒郡少人事,清筵時對君。投壺驚澗鳥,題石掃山云。暫喜羈愁減,俄聞去路分。轉(zhuǎn)嗟塵世短,離恨日紛紛。
暮泛秀江 其二。明代。顧璘。 游梁方失意,適楚更悠悠。寒野牛羊夕,空江雁鶩秋。腐儒悲末路,幽興狎扁舟。欲向桃花水,垂綸待白頭。
仲宣樓。明代。顧璘。 公子跌宕士,作賦窺才雄。劉表不解用,遺之歸曹公。君看大廈就,得無資眾工??犊畯能娮鳎嘧銚P魏風(fēng)。登樓想高韻,木落寒山空。
寄許州七弟瑮。明代。顧璘。 千官扈從羨能文,謫牧新聲天下聞。落魄吾家蘇季子,風(fēng)流南郡小馮君。魚龍路怯黃河險,鴻雁聲愁碧海分。莫上吹臺瞻越嶠,五湖回首隔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