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員、文學(xué)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別字樊山,號云門,晚號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緒進士,歷任渭南知縣、陜西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辛亥革命爆發(fā),避居滬上。袁世凱執(zhí)政時,官參政院參政。曾師事張之洞、李慈銘,為同光派的重要詩人,詩作艷俗,有“樊美人”之稱,又擅駢文,死后遺詩三萬余首,并著有上百萬言的駢文,是我國近代文學(xué)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產(chǎn)詩人。著有《樊山全集》。 樊增祥的詩文(419篇)
立志雪恥
樊增祥的父親樊燮,原是湖南長沙的一名總兵,為人貪財且大字不識,頗為時人不齒。一日,樊燮向上司湖南巡撫駱秉章匯報情況之后,因為沒跟駱秉章的師爺告辭,就被他大聲地叫了回來,還對其罵道:“王八蛋,滾出去?!绷R了之后竟還踢了他一腳,兩人當場廝打起來。后來,師爺建議駱秉章上奏參劾樊燮貪污驕縱,最終罷免了樊燮的總兵職務(wù)。這位師爺不是別人,就是日后威名遠震的清廷軍機大臣左宗棠。樊燮被革職返鄉(xiāng)后,十分咽不下這口氣,就在庭院中修了一座讀書樓,把兒子關(guān)在讀書樓上讀書,要他立志超過當年羞辱過自己的師爺左宗棠。為達此目的,還特制了一塊“洗辱牌”,上寫昔日左宗棠罵他的話:“王八蛋,滾出去”。從此,他重金聘請名師為兩個兒子執(zhí)教,不準兩個兒子下樓,并且給兒子們穿上女人衣褲,并立下家規(guī):“考秀才進學(xué),脫外女服;中舉人,脫內(nèi)女服;中進士,焚洗辱牌,告先人以無罪?!狈泼吭鲁跻?、十五必帶其二子跪拜祖先神位,在洗辱牌前發(fā)誓。后到抗日初期,史學(xué)家劉禹生到恩施“尋云門老輩故居”,仍見樊家樓壁上,尚存稚嫩墨跡“左宗棠可殺”五字。樊增祥兄長早死。他不負其父所望,把對左宗棠的家恨埋在心里,發(fā)憤苦讀考秀才、中舉人、中進士、點翰林,一直做到江寧布政使權(quán)署兩江總督。
獨鐘金雞
樊增祥對十二生肖中的“金雞”十分偏愛,他在護理兩江總督任上,曾將雞的五德抄錄于案頭自賞,對幕僚也常以此為談資。據(jù)《江寧光緒朝名宦》記載:荊楚樊增祥氏,尤喜金雞,常書條幅于壁贊之,謂雞有五德:“君不見夫雞乎?頭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此乃文、武、勇、仁、信五德?!贝送猓诮瓕帲ń衲暇┳龉贂r,于元旦貼“雞”于門。他說,雞能司晨,金雞一唱天下白,黑夜逝去。坊間常論:鬼怕雞鳴,皆因鬼只能在黑夜里活動,雞一啼,鬼魅打道回府。畫雞貼于門上,可祈福祛災(zāi)。樊增祥可算是恩施人將敬雞的習(xí)俗傳于江浙的第一人。
樊增祥師事張之洞、李慈銘,常與二人酬唱。他是近代晚唐詩派代表詩人,“生平以詩為茶飯,無日不作,無地不作”,詩稿達30000首。早年喜愛袁枚,繼而好趙翼,后宗尚溫庭筠、李商隱,上溯劉禹錫、白居易。他“論詩以清新博麗為主,工于隸事,巧于裁對”,“尤自負其艷體之作,謂可方駕冬郎(韓□)”(陳衍《石遺室詩話》)。集中次韻、迭韻之作很多,因難見巧,炫才夸富,失之浮艷俗濫。但他為人并不佻達,主張“詩貴有品”,雖自言“平生文字幽憂少”,但遭遇重大事變,也不能不變得“賈傅悲深”,庚子后寫下一些關(guān)切時局的作品。甲午戰(zhàn)后,他接連寫了《有感》、《重有感》、《書憤》、《馬關(guān)》、《再閱邸鈔》等,痛斥朝廷重臣的賣國行為;譏刺李鴻章說:“度關(guān)不用雞鳴客,賣卻盧龍掩面歸”。他如《聞都門消息》、《庚子五月都門紀事》等,反映了庚子事變。長篇歌行《彩云曲》、《后彩云曲》,寫名妓傅彩云(賽金花)事一時傳誦,時人比之為吳偉業(yè)之《圓圓曲》。他又擅長駢文與詞,駢文辭不艱深,舒徐自如,情味濃厚;詞作也頗為清麗。
詩集有《云門初集》、《北游集》、《東歸集》、《涉江集》、《關(guān)中集》等50余種,后皆收入《樊山全書》。詞集有《五十麝齋詞賡》,亦收入《全書》。
早年講學(xué)
其父樊燮,湖南永州鎮(zhèn)總兵。樊增祥四歲由母自課啟蒙,十一二歲通聲律,能詩文。十三歲時父罷官,家境貧困,命著女兒裝,禁野游,鎖戶嚴課。咸豐十一年(1861)隨父遷宜昌(其父曾任宜昌府中營游擊)。
同治六年(1867)樊增祥鄉(xiāng)試中舉。同治九年(1870),時任湖北學(xué)政(管一省教育的學(xué)官)的張之洞到宜昌視學(xué),看到樊增祥的詩文,十分欣賞,推薦他為潛江傳經(jīng)書院院長,主持講席。樊增祥的母親徐太夫人因長子讱初英年早逝,不愿樊增祥出遠門。但是不出去做事又無以養(yǎng)家糊口,因此樊增祥每年數(shù)出數(shù)歸。他在潛江的生活方式,是其早年清貧生活的一個縮影:每天伙食費不超過三十錢,生性不愛好肉食,曾有詩云:“肉食堪憐骨相乖,閉門旬日學(xué)清齋?!庇袝r到集市上買湯、餅盛于一個器皿中,連柴火費也節(jié)省了。節(jié)余的薪金全部交給母親,奉養(yǎng)家人。徐太夫人知道兒子有嗜書之好,每次都給些錢讓他去買書。樊增祥因教學(xué)而旅居潛江三年,境內(nèi)風景古跡,課余多有踏訪,對于潛江的民俗、飲食、文化、水患等,均十分諳熟?!稘摻s詩十六首》中多有關(guān)于當時潛江民俗風物的相關(guān)記載。同治十年(1871)秋八月,曾任安陸縣教諭的潛江人郭美彥(字夢蓮)病逝,樊增祥為其寫了挽詩,稱道其學(xué)問品行。愛書成癖的樊增祥時常去萬家(曹禺叔高祖萬芾)借書。城西有一處私人讀書的地方,是道光十九年(1839)舉人吳述洵的叢桂山房,樊增祥慕名而來,也寫下了游覽詩句。
幕僚生涯
光緒四年(1878)秋樊增祥入荊州幕府,冬天又到武昌張之洞幕府,充當幕僚。張之洞成為樊增祥的官場導(dǎo)師和后臺。張之洞勸導(dǎo)樊增祥不要專攻詞章之學(xué),要多做經(jīng)世學(xué)問,“書非有用勿讀?!币龑?dǎo)樊增祥在社會中立足,并走上仕途。光緒元年(1875)樊增祥30歲時,第一次精選自己1870年后所寫的500多首詩詞,分上下兩卷編為《云門初集》。張之洞贊其在詩詞創(chuàng)作方面,表現(xiàn)出了“精思、博學(xué)、手熟”的驚人才華,往往能把“人人意中所欲言而實人人所不能言”的內(nèi)容,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在自己的詩詞中。在交友中,樊增祥先后與文學(xué)家李慈銘、陶子珍、袁爽秋等人結(jié)下深情厚誼,詩詞唱和,“文宴無虛日”。著有《北游集》、《金臺集》、《水淅集》等7部著作。
仕宦升遷
光緒三年(1877),32歲的樊增祥進京會試,終于考中進士。樊家在恩施、宜昌兩地迎賓宴客3天,當眾燒掉了“洗辱牌”。光緒十年(1884),樊增祥前往陜西宜川任知縣,走上仕途從政路。任職7個月,調(diào)居省府,后又到咸寧(今西安)、富平、長安任知縣。光緒十八年(1892),樊增祥再任咸寧知縣。1893年2月至1898年7月赴渭南任知縣。執(zhí)政期間,他雖“勞形案牘,掌箋幕府,身先群吏”,仍在閑暇時間“結(jié)興篇章,怡情書畫”,將自己的詩詞整理,編成20余集,1894年第一次將自己的作品集付梓刻印。
據(jù)說樊增祥在渭南執(zhí)政期間,十分注意嚴法、宅心、平恕。由于他長期處于貧困的生活中,養(yǎng)成一種堅毅的性格,能自行其志。他經(jīng)世30多年,精于人情世故,加之經(jīng)常出入張之洞府,受張點撥,對文官從政之路十分精通,在執(zhí)政時以果斷的作風、出眾的才能受到各方面好評。樊增祥在渭南任知縣的第四年(1896年),到過一次北京,因俄國軍隊入侵,樊增祥看到了戰(zhàn)亂留下的陰云,使他滿懷凄涼。從1896年秋到1897年夏,寫下感懷時事的詩100多首,后編為《身后云閣集》。從1884年到1898年的14年中,樊增祥先后任職10年,期間結(jié)識不少文化名人,勤于詩詞寫作,每日均有詩作記錄在卷,經(jīng)修訂后出版詩詞集20余冊,還集斷案《批判》12卷。其師友對《批判》頗有贊譽:“古今政書雖多,但能切情入理、雅俗共喻的,恐怕要以樊的判辭獨有心得?!?/p>
樊增祥這一時期的詩,有少數(shù)體現(xiàn)他的報國之志。他在《再題岳王廟壁》的詩中寫道:三字沉冤郁未伸,風波亭事劇悲辛?;抑锌`虎添公案,湖上騎驢有故人。期間,樊增祥因詩而出名,詩詞創(chuàng)作達到頂峰時期。僅出版的《樊山文集》就有15冊、60余卷,分為《樊山集》、《樊山自敘續(xù)集》、《樊山批判》、《樊山公牘》、《樊山時文》5個部分。他“歡娛能工,不為愁苦之詞,艷體之作”。其作品受唐詩宋詞影響較深,喜歡用典,講究對仗;其駢文言辭華麗,鋪排自如,很有文采。
在他的作品中,長篇敘事詩《彩云曲》、《后彩云曲》負有盛名,前曲寫于1899年,后曲寫于1913年?!恫试魄肥态F(xiàn)在還存在陶然亭慈悲庵。
樊增祥清末民初與周樹模、左紹佐并稱“楚中三老”,與易順鼎一起被稱為兩湖詩壇的“兩雄”,在全國也有很高的名氣。他與李慈銘、陶子珍、袁爽秋往來密切,有“李樊”、“陶樊”、“袁樊”等之稱。
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lián)軍在大沽口登陸,進逼津京,樊增祥應(yīng)召至京,以道府在武衛(wèi)軍任事。乃密奏慈禧,力請移避長安,并先期趕回長安籌策“迎鑾”。以扈駕功,于同年11月擢升皖北兵備道,著留“行在”辦事,充政務(wù)處提調(diào),因得日近宮廷。慈禧曾手諭皇帝:“自今機要文字,可令樊增祥撰擬,仍當秘之,勿招人忌也。”樊到任后,在朝廷中增設(shè)政務(wù)處,負責處理軍機政務(wù)。次年6月升為陜西省臬司,8月慈禧回京前又調(diào)署陜西布政使。再次年,實授甘肅布政使,光緒三十年(1904)調(diào)任江寧布政使,宣統(tǒng)二年(1910)護理兩江總督。他的詩作《中秋夜無月》:“亙古清光徹九洲,只今煙霧鎖浮樓;莫愁遮斷山河影,照出山河影更愁?!苯柚星锾礻師o月,抒發(fā)了山河破碎不堪入目的感慨。樊增祥又將自1896年至1903年7年間所著詩詞整理修訂成17卷,這是他第三次將詩詞結(jié)集付印。交刻時,附有自敘3000多言,并有表達他意愿的手跡詩一首,印在文集的扉頁上:自有高歌動鬼神,樊英才調(diào)信無倫;誰說壯地多浮響?未許東川說替人。一入蓬萊依日月,七傳號劍照麟麟。如今小試神明宰,種稻公田為養(yǎng)親。1909年至1911年5月,樊增祥積極支持保路運動。
遺民終老
辛亥革命后,樊增祥退居滬上,湖北軍政府禮迎回鄂任民政長,固辭不就。民國元年(1912)袁世凱篡竊大總統(tǒng)位,去京任參議員、參政。袁“登基”前日,集群臣賜宴瀛臺,曾領(lǐng)班獻詩。黎元洪繼任總統(tǒng),進言自請祿位。晚年閑居北平,以詩酒自遣,曾為梅蘭芳改訂京劇部份臺詞,經(jīng)樊增祥修改過的《貴妃醉酒》、《霸王別姬》、《洛神》等京劇的道白與唱詞,頗有文采,這對梅蘭芳在京劇上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有藏書樓名“樊園”,藏書20余萬卷,書畫、碑帖之屬,10余巨簏,又與海上遺老組詩社名“超社”。民國二十年(1931)病故
長相思 署東西有兩小山,可以眺遠。清代。樊增祥。 東崦云。西崦云。不似兩孤煙雨昏?;茨弦馑即?。象匡君。象昆侖。安得河陽鼠尾皴。畫伊綾錦墩。
浣溪紗 詠牡丹。清代。樊增祥。 難得今年谷雨晴。仙衣一品下瑤京。茜霞低照晚妝明。金殿紅云剛一朵,玉樓春色已三停。好開錦帳待娉婷。
水調(diào)歌頭 其三。清代。樊增祥。 酹汝一杯酒,還我有情天。大江東去誰唱,莫憶赤烏年。終古明珠一顆,一任東西南北,側(cè)面看成全。誰寫廣寒照,人在桂叢間。月中坐,寧不勝,雨中眠。百年通算,何止千二百回圓。滿地疏疏花影,不似小樓昨夜,吹徹玉笙寒。花與月雙美,掩映竹便娟。
詩魂何似,似銀云一片,白藕花邊倚風飐。算青燈照我,五十三年,書叢里,栩栩蘧蘧見慣。
卷舒羅袖底,又似桃根,新買蘇杭聚頭扇。關(guān)鎖玉臺中,新詠鈔成,徐郎在、夢中偷看。
洞仙歌 其二。清代。樊增祥。 詩魂何似,似銀云一片,白藕花邊倚風飐。算青燈照我,五十三年,書叢里,栩栩蘧蘧見慣。卷舒羅袖底,又似桃根,新買蘇杭聚頭扇。關(guān)鎖玉臺中,新詠鈔成,徐郎在、夢中偷看。便雪案埋頭過今生,料脈望、和卿也都情愿。
望江南 其十。清代。樊增祥。 紅豆子,兩兩似珊瑚。搗作椒泥棲合德,修成丸藥療相如。雙引鳳皇雛。
轉(zhuǎn)應(yīng)曲 其十七。清代。樊增祥。 今夕。今夕。記得仲秋十七。扇頭有女乘鸞。天上常儀鏡圓。圓鏡。圓鏡。釵燕角巾廝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