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于樞(1246-1302),元代著名書法家。字伯機,晚年營室名“困學(xué)之齋”, 自號困學(xué)山民,又號寄直老人。祖籍金代德興府(今張家口涿鹿縣),生于汴梁(今河南開封)。漢族,大都(今北京)人,一說漁陽(今北京薊縣)人,先后寓居揚州、杭州。大德六年(1302)任太常典薄。元世祖至元年間以才選為浙東宣慰司經(jīng)歷,后改浙東省都事,晚年任太常典簿。好詩歌與古董,文名顯于當(dāng)時,書法成就最著。明朱權(quán)《太和正音譜》將其列于“詞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缎略贰酚袀?。 鮮于樞的詩文(51篇)
鮮于樞的傳世書法作品約有四十件,多為行草書,且以墨跡為主。他的書法由唐人書法入手,再上溯東晉二王。他功力扎實,善懸腕作字,喜用狼毫,強調(diào)骨力。他的大字楷書雄逸健拔,圓潤遒勁,氣勢磅礴而不失規(guī)矩。行書結(jié)體謹(jǐn)嚴(yán),真力飽滿,瀟灑自然。草書學(xué)懷素并能自出新意,筆法縱肆,氣魄恢宏。
明代王世楨嘗云 『鮮于博學(xué),負(fù)材氣,貌偉而髯,類河朔傖父。余見其行草,往往以骨力勝,而乏姿態(tài),略如其人,以故聲稱漸不敵趙吳興?!?/p>
由于一生官位都不高,常賦閑家中,鮮于樞得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藝術(shù)才能,他除具書法專長外,更是一位文學(xué)家,寫下了許多詩詞。他還能作曲,彈得一手好琴,而且精通文物鑒定。正因為有廣泛的藝術(shù)修養(yǎng),且將之融合到書法中,鮮于樞方成為書法大家。鮮于樞早歲學(xué)書法,未能如古人,偶于野外看見二人挽車泥淖中,頓有所悟。他寫字時多用中鋒回腕,筆墨淋淳酣暢,氣勢雄偉跌宕,酒酣作字奇態(tài)橫生。鮮于樞兼長楷書、行、草書,尤以草書為最。他的功力很扎實,懸腕作字,筆力遒健,著有《困學(xué)齋集》。鮮于樞與趙孟頫齊名,同被譽為元代書壇“巨擘”,并稱“二妙”、“二杰”,但其影響略遜于趙孟頫。
據(jù)《鮮于府君墓志銘》記載,鮮于樞的高祖曾經(jīng)做過官,祖父“讀書通大義,不為科舉業(yè)”。蒙古軍隊攻下德興府后,攜家南逃,走到居庸關(guān)被“盜”所殺,祖母帶全家到處奔波, 金哀宗天興元年(1232年),又北上定居范陽(今河北涿州)。鮮于樞的父親從事辦理運糧的差事。常年往返于中都、大都、汴梁以及揚州、杭州之間。鮮于樞少年時不斷隨父遷居。
鮮于樞有北方人的慷慨、豪氣,身材魁梧,胡須濃重,朋友們稱其為“髯公”。同時期的詩人柳貫說他“面帶河朔偉氣,每酒酣驁放,吟詩作字奇態(tài)橫生。其飲酒諸詩,尤曠達(dá)可喜;遇其得意往往為人誦之”。自負(fù)隨意的性格,一開始就導(dǎo)致他與周圍環(huán)境及上層當(dāng)權(quán)者的種種沖突。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以后,鮮于樞先后輾轉(zhuǎn)于汴梁、揚州、杭州、金華等地,擔(dān)任一些中下級官職,很不順利。常與上司爭是非于公庭之間,一語不合,則拂袖而去,為百姓愛戴,稱“我鮮于公”。曾三次去官或遭貶。37歲后定居杭州,于西湖虎林筑困學(xué)齋。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被授予太常寺典簿,未及到任,逝于錢塘,年僅57歲。其墓位于今杭州西溪路原苗圃內(nèi)(杭州城西森林公園)
辟謠“趙孟頫迫害鮮于樞”
鮮于樞生于蒙古定宗元年(1246),卒于元大德六年(1302),享年五十七歲;(1)趙孟頫生于宋理宗寶佑二年(1254),卒于元至治二年(1322)享年六十九歲。他們相識于至元十五年(1278)左右,之間往來二十四年之久。雖彼此都在宦途上南北奔波,但一有機會總要聚會,談文說藝,樂此不疲。特別是在趙孟頫休病吳興和在浙江儒學(xué)提舉任上的時候,往來應(yīng)該更加密切。本文試對鮮于樞、趙孟頫的行蹤略作勾勒,以明他們之間的交往經(jīng)過。
鮮于樞和趙孟頫是一對惺惺相惜的藝術(shù)知己。用趙孟頫的原話來說“契合無間言,一見同宿昔”、“書記往來間,彼此各有得”。他們不但“奇文既同賞,疑義或共析”,而且“絕妙晉唐帖”、“最后得玉鉤”也一起“握手傳玩余,歡喜見顏色。”(2)在趙孟頫尚未到京師之前,鮮于樞已經(jīng)向田衍等友朋大力宣揚趙孟頫,說他:神情簡遠(yuǎn),若神仙中人。在趙孟頫尚沉迷于宋高宗書法時,鮮于樞又一語驚醒夢中人:令其從右軍入手。自此趙孟頫得書法大進(jìn),氣韻格調(diào),游刃于晉人之間,為他成為元代書壇的書壇巨擘奠定了基礎(chǔ)。鮮于樞、趙孟頫均擅古琴。鮮于樞覓得許旌陽手植桐,斫了“震雷”、“震余”兩架古琴,并把“震余”送了趙孟頫。
元朝初年,以杭嘉湖為中心活躍著一個特殊的文人群體,他們經(jīng)常舉行類似“雅集”的活動。一起論文說藝、賞書觀畫、聆聽古琴為樂事?!把偶钡牡胤酵歉挥惺詹卣叩募抑?,鮮于樞的困學(xué)齋似乎是“雅集”的中心之一。參加的人既有宋朝的遺民,如周密等;又有元朝的官吏,如喬簣成、仇鍔等;既有書畫名家,如趙孟頫、鮮于樞等,也有收藏家張謙等。
青天無數(shù)。白天無數(shù)。綠水繞灣無數(shù)。灞陵橋上望西川,動不動、八千里路。
來時春暮。去時秋暮。歸去又還春暮。人生七十古來稀,好相看、能得幾度。
鵲橋仙。元代。鮮于樞。 青天無數(shù)。白天無數(shù)。綠水繞灣無數(shù)。灞陵橋上望西川,動不動、八千里路。來時春暮。去時秋暮。歸去又還春暮。人生七十古來稀,好相看、能得幾度。
題董北苑山水。元代。鮮于樞。 愛山不得山中住,長日空吟憶山句。偶然見此虛堂間,頓覺還我滄洲趣。陰厓絕壑雷雨黑,蒼藤老木蛟龍怒。岸石犖確溪澗闊,知有人家入無路。一重一掩深復(fù)深,危橋古屋依云林。是中宜有避世者,我欲徑去投冠簪。源也世本膏粱子,胸中丘壑有如此。后來僅見僧巨然,筆墨雖工意難似。想當(dāng)解衣盤礴初,意匠妙與造化俱。官閒祿飽日無事,吮墨含毫?xí)r自娛。誰憐齷齪百僚底,雙鬢塵埃對此圖。
蘭亭化身千百億,貞觀趙模推第一。百家聚訟謾紛紜,正傳寧到山中石。
論書當(dāng)論氣韻神,誰與癡兒較形質(zhì)。想當(dāng)填郭斷手初,帝與歐虞皆太息。
題趙模拓本蘭亭后。元代。鮮于樞。 蘭亭化身千百億,貞觀趙模推第一。百家聚訟謾紛紜,正傳寧到山中石。論書當(dāng)論氣韻神,誰與癡兒較形質(zhì)。想當(dāng)填郭斷手初,帝與歐虞皆太息。昭陵玉匣秘重泉,自此中天無二日。元章老去不及見,卻見蘇家評甲乙。北山居士得何許,購取寧論萬金直。幾年僦屋客江海,寶氣奎光夜相射。南來北人多健者,名色連艘金滿室。應(yīng)嗟我輩太癡絕,常抱蠹書論得失。
華鯨引。元代。鮮于樞。 石上桐孫美如玉,化作長鯨喚僧粥。香嚴(yán)一擊六根開,剝落皮毛換凡骨。中郎卻顧中散驚,初非爨下鳴不平。批鱗拔角就繩墨,龍門綠綺瘖無聲。昔聞北溟魚,化作天池鵬。今見橫海姿,解作威鳳鳴。薾然敗棺材,蠢爾牛闌撐。龍騰虎變固有待,不遇賞音徒爾靈。君不見飯牛自賣亦何者,逢時自致千秋名。
木之用髹漆,初以為美觀。睹茲赤烏材,乃知漆為木之九轉(zhuǎn)丹。
風(fēng)雨霜露不能入,所以遠(yuǎn)歷晉魏猶堅完。政如厚葬用珠玉,能令血肉經(jīng)千年。
赤烏行。元代。鮮于樞。 木之用髹漆,初以為美觀。睹茲赤烏材,乃知漆為木之九轉(zhuǎn)丹。風(fēng)雨霜露不能入,所以遠(yuǎn)歷晉魏猶堅完。政如厚葬用珠玉,能令血肉經(jīng)千年。凡物皆尚新,惟琴獨求舊。古人遺跡既已少,近作吾無千歲壽。木不斷生意,雨旸猶相通。及茲生意盡,發(fā)聲始與金石同。巍巍烏龍山,巖壑秀且雄。桐江在其南,溟渤居其東。長灘落深峽,灌木號巔峰。子胥朝夕鼓馀怒,子陵廟貌存高風(fēng)。托根于此豈復(fù)有,凡木感化何讓龍門桐。我本山林人,奔走鬢已翁。何期造物私,錫此哀吾窮。琴成滅跡入深谷,歌詠堯舜甘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