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了莫求寂滅,隨緣只接群迷。尋常邪見及提攜。方便指歸實(shí)際。
五眼三身四智,六度萬行修齊。圓光一顆好摩尼。利物兼能自利。
西江月(十)。宋代。張伯端。 悟了莫求寂滅,隨緣只接群迷。尋常邪見及提攜。方便指歸實(shí)際。五眼三身四智,六度萬行修齊。圓光一顆好摩尼。利物兼能自利。
張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說(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號(hào)紫陽、紫陽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誠)。人稱“悟真先生”,傳為“紫玄真人”,又尊為“紫陽真人”。臨海(今屬浙江)人。自幼博覽群書,學(xué)貫古今中外,涉獵諸種方術(shù)。張伯端與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賢真人薛式、泥丸翠虛真人陳楠、瓊炫紫虛真人白玉蟾被奉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為:東華帝君王玄甫、正陽帝君鐘離權(quán)、純陽帝君呂洞賓、純佑帝君劉海蟾、輔極帝君王重陽)。張伯端真人之師為劉海蟾,桂林劉仲遠(yuǎn)真人系張伯端真人所度化。 ...
張伯端。 張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說(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號(hào)紫陽、紫陽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誠)。人稱“悟真先生”,傳為“紫玄真人”,又尊為“紫陽真人”。臨海(今屬浙江)人。自幼博覽群書,學(xué)貫古今中外,涉獵諸種方術(shù)。張伯端與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賢真人薛式、泥丸翠虛真人陳楠、瓊炫紫虛真人白玉蟾被奉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為:東華帝君王玄甫、正陽帝君鐘離權(quán)、純陽帝君呂洞賓、純佑帝君劉海蟾、輔極帝君王重陽)。張伯端真人之師為劉海蟾,桂林劉仲遠(yuǎn)真人系張伯端真人所度化。
夕霞 其二。明代。徐渭。 明霞爛且都,雨歇霽霄鋪。萬國樓臺(tái)莫,孤村煙火晡。波鱗銷琥珀,海色上珊瑚。一抹須彌翠,胭脂月鏡孤。
題清風(fēng)閣。宋代。趙抃。 錦川城里玉溪橫,溪上浮圖畫閣明。我念官拘登未暇,有風(fēng)終日為誰清。
和王德和知縣謁蕭千巖韻二首 其一。宋代。袁說友。 虛名誤壯夫,黃金變顏色。誰歟帛米謀,困此芻狗跡。安和一榻上,精神馀筆力。我欲造之深,劇談忘漏刻。
旅坐。宋代。羅公升。 負(fù)卻征塵債,飄零迄未休。孤蓬江貯夢(mèng),深巷雨添愁。山色分濃淡,禽聲互去留。班超亦良苦,萬里覓封侯。
瑞鶴仙 梨花。近現(xiàn)代。黃綺。 院深人寂寂。怯細(xì)雨朝寒,睡濃無力。臨軒一聲笛。甚驚心難定,玉階孤立。蜂翻蝶集,便迷了歸途應(yīng)憶。想人間薄幸春風(fēng),肯為百花無色。難覓?;\煙疑粉,掩月摧妝,舊蹤還失。青苔雪積。倚欄畔,總狼藉。恐枝頭寒重,子規(guī)啼血,早把冰容染濕。待黃昏,銀燭擎時(shí),探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