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國(1028年-1074年)字平甫,王安石大弟。熙寧進士。北宋臨川(今江西省東鄉(xiāng)縣上池村)人。北宋著名詩人。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王安國器識磊落,文思敏捷,曾鞏謂其“于書無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為尤詳,其文閎富典重,其詩博而深。 王安國的詩文(59篇) 王安國的名句(4條)
王安國(1028-1074):漢族,字平甫,生于臨川(今江西省東鄉(xiāng)縣上池村),王安石之弟,北宋政治家、詩人。
他自幼聰穎上進,雖未曾從師入學,但寫出的文章卻有條理。12歲時將其所寫的詩、銘、論、賦數(shù)十篇向人展示,觀者無不驚嘆其文采超群。他的《題滕王閣》一詩是在13歲時登滕王閣所作,詩中言盡而意不盡,極有韻味。從此,他的文章在士大夫和文人中流傳,并得到好評。而他也越奮發(fā)讀書,對詩文、詞賦更有所長。他雖然多次參加應試,但因仕籍糾葛,又不愿倚仗其兄王安石之勢謀取功名,因而未能中第。為此,歐陽修曾有詩說:“自慚知子不能薦,白首胡為侍從官。”在參加茂才考試時,負責考選的官員將其所寫的文章列為第一,但未能參加進士考試。
安國不但文才出眾,而且長期盡心盡力侍奉母親,廣結(jié)善友,是個出名的賢士。熙寧元年(1068年)經(jīng)大臣--三司使韓綺舉薦,經(jīng)神宗召試,賜進士及第,任西京國子監(jiān)教授,教授西京國子。此時他已41歲,才從布衣入仕。
因是王安石胞弟,熙寧四年(1071年)任滿回京,神宗召見,詢問外界對王安石變法的反映。王安國對王安石變法不甚理解,頗有微詞,直說道:“恨之人不明,聚斂太急耳”!(外面說他用人不當,斂財太急了)。這與神宗的想法相悖,神宗不悅,未予重用,只授予崇文院校書,后改為著作佐郎秘閣校理,世稱王校理。
安國對變法由不理解到反對,因而對支持王安石變法的呂惠卿和曾布也很有意見,當王安石勸他少沉溺于吹笛時,他則要其兄遠小人。呂惠卿對此非常氣憤,熙寧七年,趁王安石罷相,他任參知政事之機,借鄭俠以《流民圖》反對新法下獄事,認為王安國與鄭俠屬同黨,削職放歸鄉(xiāng)里,“天下之人皆以為冤”。不久,朝廷決定再次起用他時,他卻不幸因病亡故。熙寧七年八月卒,年四十七。其后裔:曾孫王仕榮遷居臨川榮山鄉(xiāng),曾孫王仕顯遷東鄉(xiāng)蒿源、浯溪一帶。
他工詩善文,詞尤博采眾長,工麗曲折,近似婉約派。詩工于用事,對偶親切。其天才逸發(fā),器識磊落,文思敏捷,曾鞏謂其“于書無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為尤詳,其文閎富典重,其詩博而深”(《王平甫文集序》)。
文章如《后周書序》、《韓干畫馬跋》,借題發(fā)揮,議論爽快,綽有深意(《艇齋詩話》)。
詩歌格律穩(wěn)健,風韻秀雅,足以名家(《詩藪》外編卷五)。七言詩佳句如“檜作寒聲風過夜,梅含春意雪殘時”(《繚垣》),“平地風煙飛白鳥,半山云木卷蒼藤”(《甘露寺》),“若憐燕子寒相并,生怕梨花晚不禁”(《春陰》),“北固山橫三楚盡,中泠水入九江深。紛紛落月?lián)u窗影,杳杳歸舟送梵音”(《同器之過金山奉寄兼呈潛道》),頗有唐詩風韻。
還擅長作詞,《減字木蘭花》(春情)詞有“今夜夢魂何處去,不似垂楊,猶解飛花入洞房”之句,將思春情緒寫得纏綿悱惻,楚楚動人。
減字木蘭花·春情。宋代。王安國。 畫橋流水。雨濕落紅飛不起。月破黃昏。簾里馀香馬上聞。徘徊不語。今夜夢魂何處去。不似垂楊。猶解飛花入洞房。
清平樂·留春不住。宋代。王安國。 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雨。小憐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
清平樂·春晚。宋代。王安國。 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雨。小憐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
憶梅花。宋代。王安國。 禁街人語絕諠嘩,庭下微吟斗柄斜。萬里云容今霰雪,一陽泉脈動萌芽。頓忘人世蓬心累,已任天年葆鬢加。早晚翩然青雀舫,滿江春色看梅花。
梅花。宋代。王安國。 醉筆題詩紫界墻,梅花零落撲衣裳。天香又雜杯中淥,春色還驚鬢上蒼。涉世何妨為白璧,流年未必抵黃粱。一吟起我平生志,今古冥冥出處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