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后氏原居我國西部,大約是黃帝族向西發(fā)展的一支。至禹父鯀時,夏人在酋長鯀的率領下東遷,并與東夷大姓有莘氏、涂山氏聯(lián)姻。鯀娶有莘氏女女志,禹娶涂山氏女女媧(一曰女嬌)。有莘氏姒姓,大禹。堯舜時有男子從母姓的習俗?!?
夏朝成也東夷敗也東夷的詩文(0篇)
夏后氏原居我國西部,大約是黃帝族向西發(fā)展的一支。至禹父鯀時,夏人在酋長鯀的率領下東遷,并與東夷大姓有莘氏、涂山氏聯(lián)姻。鯀娶有莘氏女女志,禹娶涂山氏女女媧(一曰女嬌)。有莘氏姒姓,大禹。堯舜時有男子從母姓的習俗?!妒酚?五帝本紀》言“帝禹為夏后而別氏,姓姒氏。”夏朝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太昊后裔有莘氏和涂山氏的有力支持的結果。《左轉.哀公七年》言“禹會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把盟會的地點選擇在涂山,大有就近獲得涂山氏支持的目的。夏時有莘氏居“有莘之野”,相傳即今天的山東曹縣北之莘冢集。涂山氏居涂山,涂山氏居涂山,杜預《左傳集解》謂其地“在壽春東北”,即今安徽懷遠縣當涂山。有莘氏和涂山氏對夏朝的支持態(tài)度和親密的婚姻關系,無疑將促進太昊氏后裔諸氏族部落歸附于夏朝。
大禹乘南方三苗內(nèi)部大亂之機,將早在堯舜時斷斷續(xù)續(xù)對三苗的戰(zhàn)爭,擴大為大規(guī)模的征服戰(zhàn)爭,結果三苗以亡。對三苗的戰(zhàn)爭,使南方和其他相鄰的民族方國感到震驚和恐怖,紛紛歸附大禹。新興奴隸主階級也對禹表示擁護,在禹及啟周圍迅速聚集了一批與禪讓制格格不入的革新派
人物。大禹后來又“朝諸侯之君于會稽之上”,因防風氏后至,大禹“殺而戮之”,盡管在形式上還保存著禪讓制,但禹本人已是十足的國王了。
有夏一朝夷夏關系對夏王朝的存亡關系重大。大致經(jīng)歷了紛爭、相安無事再到商湯聯(lián)合東夷滅夏三個階段。禹在位時確定皋陶、伯益為繼承人。皋陶、伯益是嬴姓夷族部落的酋長。啟殺伯益奪權的行為,引起了一些東夷部落的反抗,首先反抗的是有扈氏?!妒酚?夏本紀》記載,啟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維共行天之罰。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御非其馬之政,女不共命。用命,賞于祖;不用命,僇于社,予則帑僇女。”遂滅有扈氏。天下咸朝。此后啟及子太康湎于酒色田獵,太康兄弟爭權奪利,夏民十分怨恨夏后氏的統(tǒng)治。這時東夷酋長后羿乘機崛起,出其不意的攻入夏都安邑,取而代之,史稱太康失國。歷經(jīng)太康弟弟的兒子相及其子少康,在有虞氏、東夷有仍氏、有鬲氏等的支持下,才恢復了中斷百年的夏朝統(tǒng)治。史稱少康中興。
那之后夷夏關系逐漸處于相安無事的狀態(tài),夏統(tǒng)治者依舊采用聯(lián)姻、賞賜等手段羈縻東夷部落酋長,應該說這一時期是有利于社會安定,生產(chǎn)發(fā)展的,夏朝統(tǒng)治進入了穩(wěn)定發(fā)展時期。
夏朝末年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帝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亂”,民不聊生,諸侯叛之?!逗鬂h書.東夷傳》云:“桀為暴虐,諸夷內(nèi)侵”?!蹲髠?昭公四年》云:“夏桀為仍之會,有緡叛之”,有緡氏是東夷的一支。”?!蹲髠?昭公十一年》又云:“桀克有緡,以喪其國”。以上可見東夷人開始反抗夏的統(tǒng)治。更為重要的是,桀娶有施氏女妹喜為妻,拋棄了傳統(tǒng)的與東夷人的聯(lián)姻,使夏與東夷人的親密關系破裂,從而點燃了東夷族反抗的怒火,可見沒有正確處理好同東夷大姓的關系是夏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當東夷大規(guī)模反抗夏朝統(tǒng)治的時候,商族乘機崛起,商聯(lián)合東夷反夏勢力,在鳴條擊敗夏軍,桀奔南巢,夏亡。
當初夏借助東夷建朝,不意加速其滅亡也是東夷。歷史有時真的很戲劇性,這也許真如太史公所言“豈非天命邪”。笑看歷史,成也東夷,敗也東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