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在在藻,有頒其首。王在在鎬,豈樂飲酒。
魚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鎬,飲酒樂豈。
魚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鎬,有那其居。
魚藻。兩漢。佚名。 魚在在藻,有頒其首。王在在鎬,豈樂飲酒。魚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鎬,飲酒樂豈。魚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鎬,有那其居。
魚在哪兒在水藻,肥肥大大頭兒擺。王在哪兒在京鎬,歡飲美酒真自在。
魚在哪兒在水藻,悠悠長長尾巴搖。王在哪兒在京鎬,歡飲美酒真逍遙。
魚在哪兒在水藻,貼著蒲草多安詳。王在哪兒在京鎬,所居安樂好地方。
頒(fén):頭大的樣子。
鎬:西周都城,在今陜西西安。
豈(kǎi)樂:歡樂。
莘(申):尾巴長的樣子。
蒲:多年生草本植物,葉長而尖,多長在河灘上。
那(nuó):安閑的樣子。
這是一首贊美君賢民樂的詩歌?!睹娦颉芬詾椤按逃耐跻?。言萬物失其性,王居鎬京,將不能以自樂,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是以用為意,于詩文本無稽。
誦讀詩文,樸實中寓新奇,無論是語言技巧還是結(jié)構(gòu)方式甚或是總體風(fēng)格都與民謠相近,陳子展以為“全篇以問答為之,自問自答,口講指畫,頗似民謠風(fēng)格”(《詩經(jīng)直解》),可謂貼切之論。以此反觀詩原文,那種根植于民間的新鮮活潑和搖曳多姿的詩風(fēng)在雅詩中獨顯風(fēng)韻。
全詩共分三章,每章四句。每章前兩句以“魚在在藻”起興,出語奇崛。一句四字而“在”字兩見,頗具特點,對它的理解是正確詮釋全詩的關(guān)鍵。若以冬烘之論視之,以為是湊足音節(jié)之舉,不但在用法上顯得笨拙,而且不合《詩經(jīng)》語體。吳闿生《詩義會通》將“魚在在藻”釋為“魚何在,在乎藻”,這樣兩個“在”字實為自問自答,全詩節(jié)奏以此為基調(diào),歡快跳躍,收放有致。三章中每章第二句對魚的形態(tài)描寫,酷似現(xiàn)代電影中的特寫鏡頭,“依于其蒲”則是魚在藻中搖頭擺尾,得其所需的全景式展示。三章并提,由特寫至全景,構(gòu)成了一組極具情節(jié)性和象征意味的魚藻情趣圖。而詩的每章后兩句則是寫王,“王在在鎬”、“飲酒樂豈”,形式上只是語序顛倒,實則暗含活動順序和因果。春秋時代,酒是富足后的奢侈品,因而也是歡樂的象征。若無“豈樂”的心緒則不會去“飲酒”。而在酒過三巡之后,那歡樂的氣氛在酒香彌漫中顯得更為濃烈。宴飲之景、歡樂之情躍然紙上。第三章的“有那其居”既是對大王居所的無限贊嘆,也是對前兩章因果關(guān)系上的照應(yīng)。從視覺效果上看,也正是點和面、局部和全景的關(guān)系,與觀魚的空間轉(zhuǎn)換一致,這樣整首詩比興和鋪排和諧無間,渾然一體。
通觀全詩,“魚”和“王”,“藻”和“鎬”在意象和結(jié)構(gòu)上嚴(yán)格對應(yīng),起興之意昭然。但若止于此,則了無新意。先賢以為此詩“以在藻依蒲為魚之得所,興武王之時民亦得所”(鄭箋)。雖然武王之說無以確證,但此說為讀者揭示了魚藻的另一層映射關(guān)系。詩人歌詠魚得其所之樂,實則借喻百姓安居樂業(yè)的和諧氣氛。正是有了這一層借喻關(guān)系,全詩在歡快熱烈的語言中充分展現(xiàn)了君民同樂的主題。因此,從形式和內(nèi)容結(jié)合的完美程度來考察,這首詩在雅詩中是較優(yōu)秀之作。
入秦蔡澤,急橫金躍馬、難甘雌伏。今代才名羈旅客,醉倚長楊拋筑,一雁清秋,三關(guān)落日,人比蕭蕭竹。
薄游書劍,官齋移楊堪宿。
百字令 送蔡竹濤游太原和顧庵學(xué)士韻。清代。龔鼎孳。 入秦蔡澤,急橫金躍馬、難甘雌伏。今代才名羈旅客,醉倚長楊拋筑,一雁清秋,三關(guān)落日,人比蕭蕭竹。薄游書劍,官齋移楊堪宿。試問懸甕風(fēng)煙,青城花月,此景曾陵谷。極眺高歌偕騎省,指點殘楓剩槲。越石登樓,太真披扇,天湊清狂福。歸來重九,新詞珠定盈斛。
詠物二十四首。清代。周凱。 胎生聞?wù)f有鯊魚,多少鯤鮞出尾閭。入腹依然容乳哺,此中空洞定何如。
宋氏五女(若芬五女:若華、若昭、若倫、若。唐代。王建。 五女誓終養(yǎng),貞孝內(nèi)自持。兔絲自縈紆,不上青松枝。晨昏在親傍,閑則讀書詩。自得圣人心,不因儒者知。少年絕音華,貴絕父母詞。素釵垂兩髦,短窄古時衣。行成聞四方,征詔環(huán)珮隨。同時入皇宮,聯(lián)影步玉墀。鄉(xiāng)中尚其風(fēng),重為修茅茨。圣朝有良史,將此為女師。
秋夜望月 其一。兩漢。佚名。 皎皎山頭月欲低,月厭羈愁睡轉(zhuǎn)迷。忽覺淚流痕尚在,不知夢里向誰啼。
次韻堯明如皋道中五首 其五。宋代。呂本中。 侯喜學(xué)詩新有聲,坐中忽遇老彌明。故知麥飯與藜藿,不識虞卿醒酒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