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游泰山,云霧窈窕。
忽逢二童,顏色鮮好。
乘彼白鹿,手翳芝草。
我知真人,長跪問道。
西登玉臺,金樓復(fù)道。
授我仙藥,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還精補(bǔ)腦。
壽同金石,永世難老。
飛龍篇。兩漢。曹植。 晨游泰山,云霧窈窕。忽逢二童,顏色鮮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我知真人,長跪問道。西登玉臺,金樓復(fù)道。授我仙藥,神皇所造。教我服食,還精補(bǔ)腦。壽同金石,永世難老。
晨起興高我游泰山,云纏霧繞景致可觀。
忽然遇到兩位仙童,活潑伶俐青春美顏。
他們雙雙乘著白鹿,手中似有靈芝閃閃。
我知眼前必是真仙,跪拜請把長壽指點(diǎn)。
二仙領(lǐng)我走上復(fù)道,來至金樓玉臺上面。
笑著賜我一丸仙藥,此藥應(yīng)是神皇制煉。
立即動手教我服下,精氣復(fù)足腦力補(bǔ)全。
從此我壽可比金石,長生不老永存世間。
泰山:東岳,五岳之首,位于山東泰安境內(nèi)。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禪祭告天地,多古跡和文人墨跡,為旅游勝地。
窈窕:幽靜美好。窈,深遠(yuǎn),幽靜。文靜。窕,深邃,修長。優(yōu)雅。
童:仙童。童老。
顏色:容顏膚色。
鮮好:鮮麗美好。
乘彼:乘坐著他們的。
翳yì:遮蔽,掩蓋。用羽毛做的華蓋。
芝草:菌屬。古以為瑞草,服之能成仙。治愈萬癥,其功能應(yīng)驗(yàn),靈通神效,故名靈芝,又名“不死藥”俗稱“靈芝草”。
真人:古代道家把修真得道(成仙),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正覺醒覺悟的人稱之為真人。天尊的別名。長跪:古代的一種禮節(jié),指直身而跪,其禮節(jié)較輕。直身而跪,也叫“跽”。古時席地而坐,坐時兩膝據(jù)地,以臀部著足跟。跪則伸直腰股,以示莊敬。
問道:請教道理道術(shù)。
玉堂:玉飾的殿堂。亦為宮殿的美稱。神仙的居處,豪貴的宅第。
金樓:飾以金色的高樓。
復(fù)道:樓閣或懸崖間有上下兩重通道,稱復(fù)道。樓閣間架空的通道。也稱閣道。
仙藥:神話傳說中仙人所制的神藥仙丹,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神皇:即指玉皇大帝。道教稱天界最高主宰之神為玉皇大帝,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佛仙圣和人間地府之事。亦稱天公。
服食:又名服餌,指服食藥物以養(yǎng)生。道教認(rèn)為,世間和非世間有某些藥物,人食之可以祛病延年,乃至長生不死。
還精補(bǔ)腦:返還精氣補(bǔ)充腦力,道家保持元?dú)獾酿B(yǎng)生延年之術(shù)。
壽:壽命,年壽。
金石:金屬和石頭。常用以比喻不朽。
永世:永恒世間,指世世代代;永遠(yuǎn)。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飛龍篇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xué)家,建安文學(xué)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后人因他文學(xué)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xué)家謝靈運(yùn)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dú)占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xué)家,建安文學(xué)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后人因他文學(xué)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xué)家謝靈運(yùn)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dú)占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綠陰臺榭,是東皇前地。百折離心付流水。廿四番風(fēng)訊,總付閑過,渾未減、幾點(diǎn)看花清淚。
夢華千萬態(tài),成碧看朱,檻外芳菲更何世。故國后歸人,老盡光陰,怕明日、歡盟頓委。
洞仙歌 春盡日有感。清代。朱庸齋。 綠陰臺榭,是東皇前地。百折離心付流水。廿四番風(fēng)訊,總付閑過,渾未減、幾點(diǎn)看花清淚。夢華千萬態(tài),成碧看朱,檻外芳菲更何世。故國后歸人,老盡光陰,怕明日、歡盟頓委。待料理,鈿箏舊歌塵,怕指冷弦哀,傷春容易。
挽陳提舉 其一。。趙善括。 藺璧雖期復(fù),蘇書竟不還。慶馀鐘令緒,才大壓塵寰。勁正三朝老,從容半世閑。會心真是老,一笑別人間。
和陰僉憲宗孟桃源夢詩四首 其二。明代。張寧。 傅巖曾托畫圖傳,八翼分明夢上天。變化升騰先有兆,從來官第號登仙。
春伯邸樓次韻十哥所題。宋代。韓淲。 樓陰入清湖,南風(fēng)渡歌鼓。旅夢不自持,悠揚(yáng)定何許。醒來疏雨過,兩目隘泥土。慮澹地亦偏,桐花映窗戶。
中巖封崇寺。宋代。馮山。 萬竹林間一徑升,滿巖金碧靜香燈。飛泉散亂垂千尺,危閣攲斜擁數(shù)層。雨氣或從檐際落,風(fēng)光時向坐中凝。荒碑文字那能讀,合眼煎茶問老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