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青青色,移根此地來。
不曾臺上種,留向磧中栽。
脆葉欺門柳,狂花笑院梅。
不須愁歲晚,霜露豈能摧。
使院中新栽柏樹子呈李十五棲筠。唐代。岑參。 愛爾青青色,移根此地來。不曾臺上種,留向磧中栽。脆葉欺門柳,狂花笑院梅。不須愁歲晚,霜露豈能摧。
因為喜愛你那青蔥的秀色,所以把你移種到這個地方來。
不曾被植種于御史臺中,只能栽于這沙漠之中。
柏樹傲視那葉片脆弱易折的門前柳樹,嘲笑那花朵濫放媚俗的院內(nèi)梅花。
不用發(fā)愁歲月已近冬日,那些寒霜冷露哪里能令柏樹摧損呢?
李十五棲筠:李棲筠,安西節(jié)度府判官。
臺:指御史臺。漢代御史府中多植柏樹,后因稱御史臺為柏臺或柏府。
磧:沙漠。
這首詩作于公元755年(天寶十四載)。這是一首典型的詠物詩,呈給友人,是用以互相勉勵之意。
開篇二句敘述移栽柏樹的原因,言辭極為樸實、淡雅,頗有古韻。“愛爾青青色,移根此地來”,以如此恬靜、閑適的筆觸引領(lǐng)全文,令人如處炎炎夏日,避身于柏樹濃陰之下,一股清涼之氣溢滿全身,令人心馳神往。
頷聯(lián)二句是詩人對這株柏樹命運(yùn)的嘆惜:很明顯這是詩人引以自喻,即自己不能被任用于朝堂,只好兀兀效力于邊塞。其實,柏樹無論栽于何處,那“青青”秀色是不變的,也正如詩人不論身處廟堂之高還是居身于邊塞之遠(yuǎn),都能時時以報國為己任,其高風(fēng)亮節(jié)如翠柏常青,千載而后濃陰仍能蔭庇后人。
“脆葉欺門柳,狂花笑院梅”二句運(yùn)用了擬人和倒裝的修辭手法,十分生動傳神地表達(dá)了詩人對那些竊居高位,卻不思加強(qiáng)自身修養(yǎng)、為國為民,只是一味地飾言媚上、互相傾軋、爭權(quán)奪勢的無恥之徒的蔑視與嘲笑。
最后,“不須愁歲晚,霜露豈能摧”,夸贊柏樹有四季常青的優(yōu)良品質(zhì),足以傲視嚴(yán)寒。同時也是詩人自明心志,表達(dá)了任何挫折困難都無從磨滅自己一心為國的志向。
全詩清新、秀雅,頗有建安風(fēng)骨之氣象。先寫移栽的原因,飽含著對柏樹青蔥本色的贊賞;承此而嘆惜柏樹的命運(yùn),又蘊(yùn)涵對其不棄沙漠之地,仍然茁壯成長的欽佩之情,轉(zhuǎn)而貶斥楊柳與梅花的無聊、纖弱,更襯出柏樹的不同凡響;最后高揚(yáng)柏樹的歲寒本色。全詩的意境也同這柏樹之品質(zhì)的升華一樣登上更高的臺階。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jìn)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jìn)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千秋歲 贈王子丹麓五十初度,奉次原韻。清代。宋犖。 韋編三換。一石才過半。丘壑性,終難變。傳文洛紙貴,顧曲吳綾賤。便便也,撐腸柱腹皆奇卷。日起花磚晏,短發(fā)梳還亂。追往事,休增嘆。杯螯左右手,便是長生愿。君不見,丹樓百尺仙居幻。
壽周益公。。李商叟。 百年能幾見英豪,主圣臣賢未易遭?!酢酢酢跣轮贫?,宗臣當(dāng)國大勛勞。三師告老恩榮備,□□藏書日月高。猶有治安貽百世,天教仙子見蟠桃。
尋胡處士不遇。唐代。韓翃。 到來心自足,不見亦相親。說法思居士,忘機(jī)憶丈人。微風(fēng)吹藥案,晴日照茶巾。幽興殊未盡,東城飛暮塵。
戴勝詞。唐代。王建。 戴勝誰與爾為名,木中作窠墻上鳴。聲聲催我急種谷,人家向田不歸宿。紫冠采采褐羽斑,銜得蜻蜓飛過屋??蓱z白鷺滿綠池,不如戴勝知天時。
哭稚女雁 其一。清代。屈大均。 當(dāng)年設(shè)帨雁門關(guān),代北諸軍盡解顏。共道榆林飛將種,明駝莫載木蘭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