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開。影隨朝日遠(yuǎn),香逐便風(fēng)來。
泣對銅鉤障,愁看玉鏡臺。行人斷消息,春恨幾裴回。
梅花落。唐代。楊炯。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開。影隨朝日遠(yuǎn),香逐便風(fēng)來。泣對銅鉤障,愁看玉鏡臺。行人斷消息,春恨幾裴回。
庭院中有許許多多的雜樹,卻偏偏對梅花贊許感嘆,請問你為何會如此?是因為它能在寒霜中開花,在寒露中結(jié)果實??墒?,一旦到了春天,在春風(fēng)中搖蕩,在春日里嫵媚的你,卻紛紛隨風(fēng)飄落凈盡,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卻沒有抗寒霜的本質(zhì)。
①中庭:庭院中。
②咨嗟:嘆息聲。
③君:指上句"偏為梅咨嗟"的詩人。
④其:指梅花。作花:開花。作實:結(jié)實。其下是詩人的回答。這二句是說梅花能在霜中開花,露中結(jié)實,不畏嚴(yán)寒。
⑤爾:指梅花。霜華:霜中的花。華,同“花”。這三句是說梅花(縱使在艱難日子顯示出抗霜抗露的特質(zhì))一旦遇到了春風(fēng)春日,就趕緊搖蕩著腰肢去諂媚它們了。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卻沒有抗寒霜的本質(zhì)。
⑥霜華:即前句 "霜中能作花" 的簡稱。
⑦霜質(zhì):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艱難惡劣環(huán)境的本質(zhì)。
《梅花落》屬漢樂府“橫吹曲辭”。這首詩通過女主人公的賞梅來表現(xiàn)了她對行人(即她的丈夫)的思念,反映了戰(zhàn)爭的長久,親人無音信。讀者從妻子思念丈夫的切切情感中可以看出當(dāng)時邊關(guān)戰(zhàn)爭的時間之長,守疆的重要性。此詩既是詠物詩,又是閨情詩。前四句詠物,后四句寫人。首聯(lián)的梅花引出了尾聯(lián)中對春恨的感慨,“一株梅”則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獨。詩味醇厚,形象逼真。
楊炯(650年-692年),漢族,弘農(nóng)華陰(今屬陜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詩人,初唐四杰之一。顯慶六年(公元661年),年僅11歲的楊炯被舉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應(yīng)制舉及第,授校書郎。后又任崇文館學(xué)士,遷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陽宮中習(xí)藝館。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縣令,吏治以嚴(yán)酷著稱,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稱他為“楊盈川”。 ...
楊炯。 楊炯(650年-692年),漢族,弘農(nóng)華陰(今屬陜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詩人,初唐四杰之一。顯慶六年(公元661年),年僅11歲的楊炯被舉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應(yīng)制舉及第,授校書郎。后又任崇文館學(xué)士,遷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陽宮中習(xí)藝館。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縣令,吏治以嚴(yán)酷著稱,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稱他為“楊盈川”。
對月書感 其一。清代。丘逢甲。 明月出滄海,我家滄海東。獨憐今夜見,猶與故鄉(xiāng)同。喪亂山河改,流亡邑里空。相思祗垂淚,顧影愧歸鴻。
讀公羊傳四首 其四。宋代。張方平。 親親自禰率,恩禮有等節(jié)。雖云王父命,天性何斯絕。奈何彼衛(wèi)輒,父子相傾奪。此而義可與,人倫固隳滅。
華亭吳江道中偶作十絕 其七。唐代。朱長文。 煙暝重湖日欲明,輕篷遙遞浦前聲。良魚好入深淵去,不為鳴榔取次驚。
賀平湖。明代。韓殷。 西河戰(zhàn)罷萬方清,處處樓臺歌板聲。白馬錦韉來騕裊,玉樓銀榜枕巖城。風(fēng)傳漏刻星河曙,日照螭頭劍戟明。從此泰階平似水,肯教世路日兢兢。
萬里嘗辛苦,高堂尚倚門。白云何處遠(yuǎn),青眼幾人存。
邁跡昌宗祏,觀光近帝閽。嗟予猶碌碌,十載事雞豚。
都中喜晤寶山侄攜眷自蜀歸省并應(yīng)順天鄉(xiāng)試二首 其一。。金朝覲。 萬里嘗辛苦,高堂尚倚門。白云何處遠(yuǎn),青眼幾人存。邁跡昌宗祏,觀光近帝閽。嗟予猶碌碌,十載事雞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