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nèi)宴宴昭陽。
千歌萬舞不可數(shù),就中最愛霓裳舞。
舞時寒食春風(fēng)天,玉鉤欄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顏如玉,不著人間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纍纍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羅綺,顧聽樂懸行復(fù)止。
磬簫箏笛遞相攙,擊懨彈吹聲邐迤。
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云慵不飛。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飄然轉(zhuǎn)旋回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
小垂手后柳無力,斜曳裾時云欲生。
螾蛾斂略不勝態(tài),風(fēng)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
繁音急節(jié)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
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
當(dāng)時乍見驚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
一落人間八九年,耳冷不曾聞此曲。
湓城但聽山魈語,巴峽唯聞杜鵑哭。
移領(lǐng)錢塘第二年,始有心情問絲竹。
玲瓏箜篌謝好箏,陳寵觱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纖纖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虛白亭前湖水畔,前后祇應(yīng)三度按。
便除庶子拋卻來,聞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蘇州,朝鐘暮角催白頭。
貪看案牘常侵夜,不聽笙歌直到秋。
秋來無事多閑悶,忽憶霓裳無處問。
聞君部內(nèi)多樂徒,問有霓裳舞者無?
答云七縣十萬戶,無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長歌與我來,題作霓裳羽衣譜。
四幅花箋碧間紅,霓裳實錄在其中。
千姿萬狀分明見,恰與昭陽舞者同。
眼前仿佛覩形質(zhì),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從魂夢呼召來,似著丹青圖寫出。
我愛霓裳君合知,發(fā)于歌詠形于詩。
君不見我歌云“驚破霓裳羽衣曲”,
又不見我詩云“曲愛霓裳未拍時”。
由來能事皆有主,楊氏創(chuàng)聲君造譜。
君言此舞難得人,須是傾城可憐女。
吳妖小玉飛作煙,越艷西施化為土。
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如君所言誠有是,君試從容聽我語。
若求國色始翻傳,但恐人間廢此舞。
妍媸優(yōu)劣寧相遠(yuǎn),大都只在人抬舉。
李娟張態(tài)君莫嫌,亦擬隨宜且教取。
霓裳羽衣舞歌。唐代。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nèi)宴宴昭陽。千歌萬舞不可數(shù),就中最愛霓裳舞。舞時寒食春風(fēng)天,玉鉤欄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顏如玉,不著人間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纍纍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羅綺,顧聽樂懸行復(fù)止。磬簫箏笛遞相攙,擊懨彈吹聲邐迤。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云慵不飛。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飄然轉(zhuǎn)旋回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后柳無力,斜曳裾時云欲生。螾蛾斂略不勝態(tài),風(fēng)袖低昂如有情。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繁音急節(jié)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當(dāng)時乍見驚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一落人間八九年,耳冷不曾聞此曲。湓城但聽山魈語,巴峽唯聞杜鵑哭。移領(lǐng)錢塘第二年,始有心情問絲竹。玲瓏箜篌謝好箏,陳寵觱栗沈平笙。清弦脆管纖纖手,教得霓裳一曲成。虛白亭前湖水畔,前后祇應(yīng)三度按。便除庶子拋卻來,聞道如今各星散。今年五月至蘇州,朝鐘暮角催白頭。貪看案牘常侵夜,不聽笙歌直到秋。秋來無事多閑悶,忽憶霓裳無處問。聞君部內(nèi)多樂徒,問有霓裳舞者無?答云七縣十萬戶,無人知有霓裳舞。唯寄長歌與我來,題作霓裳羽衣譜。四幅花箋碧間紅,霓裳實錄在其中。千姿萬狀分明見,恰與昭陽舞者同。眼前仿佛覩形質(zhì),昔日今朝想如一。疑從魂夢呼召來,似著丹青圖寫出。我愛霓裳君合知,發(fā)于歌詠形于詩。君不見我歌云“驚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見我詩云“曲愛霓裳未拍時”。由來能事皆有主,楊氏創(chuàng)聲君造譜。君言此舞難得人,須是傾城可憐女。吳妖小玉飛作煙,越艷西施化為土。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如君所言誠有是,君試從容聽我語。若求國色始翻傳,但恐人間廢此舞。妍媸優(yōu)劣寧相遠(yuǎn),大都只在人抬舉。李娟張態(tài)君莫嫌,亦擬隨宜且教取。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著名宮廷樂曲。出自印度,原名《婆羅門曲》,開元中河西節(jié)度使楊敬述獻(xiàn)呈宮廷,經(jīng)唐玄宗李隆基加工潤色,于公元754年(天寶十三年)改名為《霓裳羽衣曲》。玄宗寵妃楊玉環(huán)就以善舞《霓裳羽衣舞》聞名于世。安史之亂后,譜調(diào)逐漸失傳。白居易這首《霓裳羽衣舞歌》生動傳神地描述了這種舞蹈的服飾、樂器伴奏和具體表演的細(xì)節(jié)。除了具有很高的文學(xué)價值外,包括自注在內(nèi)的許材料,其音樂史料價值也是極其重要的。
這首詩大致可分為三段。第一段敘述元和年間詩人曾于內(nèi)宴時見過《霓裳舞》。詩人寫道:可見詩人不止一次參加過內(nèi)宴,也觀賞過不知多少歌舞節(jié)目,然而印象最深、最為喜愛者卻首推這《霓裳羽衣舞》。那么,這首舞曲為什么能在眾多的朝廷樂舞中脫穎而出呢?由此,引起了讀者的興趣和注意。
“舞時寒食春風(fēng)天,玉鉤欄下香案前”點出了表演的時間、地點。明媚的春天當(dāng)然是表演歌舞的最佳季節(jié),而“玉鉤欄下”更非一般場所可比。這時間、舞臺,自然應(yīng)有好的演員演出好的劇目。關(guān)于演員,詩歌僅用“案前舞者顏如玉”、“娉婷似不任羅綺”兩句作了交待,前者指容貌,后者形容體態(tài),可謂惜墨如金,言簡意賅。而“不著人間俗衣服”等句,更把這容顏如玉、體態(tài)輕盈的演員妝點成了仙女。在古代的神話傳說中,仙女的美貌是不容置疑,也非人間可比的。她身穿彩色如虹的裙子、回云流霞之披肩,鈿瓔纍纍,玉佩珊珊。詩中不僅描繪出歌舞藝人穿著打扮的華貴,也隱約透露出這是一出以神仙故事為題材的劇目。
從“磬簫箏笛遞相攙”以下六句是介紹和描寫《霓裳舞》的樂器伴奏和舞蹈的正式表演。磬簫箏笛,遞相彈奏,擊扌厭彈吹,悠揚曲折,此為序曲?!吧⑿蛄辔磩右拢柵_宿云慵不飛”兩句下有詩人自注說:“散序六遍無拍,故不舞也?!边@時整裝已畢的神女還嬌慵地佇立在舞臺一角,作將要起飛狀。突然,樂曲由柔轉(zhuǎn)剛,擘騞作響,直如秋竹坼裂,春冰迸碎。再看此時的神女,舞姿輕盈,飄飄若流風(fēng)雪回,疾速如游龍受驚。時而揮舞輕柔的廣袖,若弱柳迎風(fēng);時而輕曳羅裙的下擺,似流云繚繞。這些動作據(jù)詩人自注說:“皆霓裳舞之初態(tài)?!痹姳扔髑擅?,繪聲繪色。下文“煙蛾斂略不勝態(tài),風(fēng)袖低昂如有情”畫龍點睛,描繪舞女在表演上述動作時,眉黛有姿,風(fēng)袖傳情,不僅是動作本身舞得漂亮,更主要的是演員通過眉眼、服裝傳達(dá)出一定的聲情。這樣的舞蹈才會打動人、感染人,才會引起下文“凝視諦聽殊未足”的效果。
以上是重墨描繪《霓裳舞》的音樂伴奏、表演動作?!吧显c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二句將舞蹈內(nèi)容一筆帶過,繁簡得當(dāng),有利于突出舞蹈的姿態(tài)描寫。下文“繁音急節(jié)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是對舞蹈音樂的總結(jié)性描寫,說明舞蹈結(jié)束,以照應(yīng)上文“秋竹竿裂春冰坼”等。面對如此美妙的音樂舞蹈,詩人看得目瞪口呆了。“當(dāng)時乍見驚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道出了《霓裳舞》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
“一落人間八九年”至“聞道如今各星散”是詩的第二段,大意是寫詩人自己曾在杭州教練歌妓們排演《霓裳舞》。詩人自從在宮廷見到這個舞蹈后,驚人的演出效果使他終生難忘。因此在調(diào)任杭州刺史的幾年中,公務(wù)之余,常以排演《霓裳舞》為樂。無奈詩人一離開,眾歌妓如飛鳥各投林四散而去,幾年心血付之東流。
“今年五月至蘇州”以下為第三段。詩人念念不忘《霓裳舞》的重現(xiàn),在蘇州聽說好友元稹的部屬多有能歌善舞者,于是以書問之。元稹答以《霓裳羽衣譜》。詩人如獲至寶,“眼前仿佛睹形質(zhì)”、“疑從魂夢呼召來”等語表達(dá)了他的喜悅。元譜所寫形象鮮明,使他仿佛看到了當(dāng)初宮廷美人千姿百態(tài)的表演實況,猶如夢中一般。最后他決心以譜為據(jù),在蘇州重新教練歌妓排演。“但恐人間廢此舞”表達(dá)了擔(dān)心優(yōu)美舞樂失傳的思想。
詩歌敘述了詩人圍繞《霓裳羽衣舞》在幾十年間的滄桑變化,內(nèi)容豐富,情節(jié)曲折。但在詩人的筆下,卻極富條理?!熬椭凶類勰奚盐琛薄ⅰ敖痰媚奚岩磺伞?、“無人知有霓裳舞”、“恰與昭陽舞者同”、“但恐人間廢此舞”,層次分明,層層照應(yīng),可作為一篇《霓裳羽衣記》來讀。
詩的韻腳轉(zhuǎn)換流暢自然,極富音樂美。多為兩句押一韻,如:“千歌萬舞不可數(shù),就中最愛霓裳舞”;“舞時寒食春風(fēng)天,玉鉤欄下香案前”等?!版倘豢v送游龍驚”、“斜曳裾時云欲生”、“風(fēng)袖低昂如有情”、“王母揮袂別飛瓊”則是隔句押韻。至于“唳鶴曲終長引聲”在隔了一句后又回到前邊的韻上。如此,抑揚頓挫,婉轉(zhuǎn)流暢,讀者在欣賞詩歌優(yōu)美的文辭時,也體味到了個中音樂流動之美。
優(yōu)美的文辭,精妙的比喻,貼切的用典,使這首長詩成為價值很高的優(yōu)秀之作。如“飄然轉(zhuǎn)旋回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一句以流風(fēng)回雪形容舞姿的輕盈,以游龍受驚比擬舞女前進(jìn)時的飄忽之態(tài),形象新穎,同時又暗用曹植《洛神賦》中的典故,曹植描繪的是神女,《霓裳舞》演出的是神話傳說。可見白詩用典決非信筆為之。再如“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一句是表現(xiàn)舞蹈的終止,鸞鳳兩翼長著美麗的彩色羽毛,是象征《霓裳舞》的服裝;“卻收翅”是指展開的翅膀再收回來,比喻舞罷。把本來難以描繪的動作用形象的比喻再現(xiàn)出來,使人如見舞蹈的優(yōu)美,服裝的鮮艷,形成色彩繁富、充滿動態(tài)感的畫面。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重過東湖二首。宋代。趙蕃。 敝車羸服豫章城,幾向東湖得細(xì)行。不但屢來人似識,白鷗相慣亦忘驚。
強酒。唐代。白居易。 若不坐禪銷妄想,即須行醉放狂歌。不然秋月春風(fēng)夜,爭那閑思往事何。
禹門。明代。薛瑄。 連山忽斷禹門開,中有黃流萬里來。更欲登臨窮勝觀,卻愁咫尺會風(fēng)雷。
入施州雜詠六首 其一。明代。潘希曾。 匹馬空山日易移,裹糧篝火傍崖炊。誰言野食無供帳,鳥作笙簫樹作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