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見鶴林,梯逕繞幽深。
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陰。
傳燈無白日,布地有黃金。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望牛頭寺。唐代。杜甫。 牛頭見鶴林,梯逕繞幽深。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陰。傳燈無白日,布地有黃金。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牛頭山上見到鶴林禪師,禪機如同山路蜿蜒幽深。
春色浮滿山中,山高寺遠,連銀河似乎都宿在大殿影中。
傳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眾生長處黑夜,故施慈悲,于世間遍布遠比黃金更貴的佛法。
我年紀已老,別再作狂吟之事了,是該收收心,靜心下來好好修心養(yǎng)性了。
牛頭:牛頭寺。鶴林:鶴林禪師,一說為附近的鶴林寺。
逕(jìng):同“徑”,山路。
天河:銀河。
傳燈:佛法像燈一樣,能夠照破世間冥暗,所以佛門把傳法稱為“傳燈?!?/p>
不住心:猶無住心,即空靈禪心。
參考資料:
1、洪丕謨著.佛詩三百首:安徽文藝出版社,2015.01:138
2、王士菁著.杜詩今注:巴蜀書社,1999.12:453
此詩大約是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杜甫游梓州郪縣西南牛頭寺時所作,時年五十二歲。這一年間,杜甫因陪一些官員游賞蜀國山水,曾到閬州(四川閬中),游牛頭、兜率、惠義諸寺。
參考資料:
1、郭謙著.盛唐十大詩人交往史錄: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03:179
該詩是杜甫往牛頭山拜訪鶴林禪師后,下山回望的記述。
“牛頭見鶴林,梯徑繞幽林?!痹娙税菀姸U師后,感覺到禪機深奧高妙,猶如上山來的山經(jīng),盤旋曲折,穿云繞霧,難見真面目。描寫牛頭寺的景色,表示詩人對禪居生活及心境的向往。
“春色浮天外,天河宿殿陰?!贝娙烁弦粚訕?,頓覺所要尋者,原來睹面就是。浮動在遠山上的春景、晚上的銀河,無一不是。在這里,衲子們不舍夜晝,布道傳燈,向往那黃金敷地的琉璃世界。至此,詩人法喜充滿,禪悅遍布。
詩人接著感嘆傳播佛法并不容易,但禪師仍然慈悲傳法。
理解到此,詩人對佛法與鶴林禪師充滿了尊敬和感激之情,但也不執(zhí)著于此,所以說“回看不住心”。是啊,如此清修凈境,詩人很向往之。詩人年紀也大了,不適合再作狂吟之事了,是該收收心,靜心下來好好修心養(yǎng)性了。其實,收住自己的妄心而安住清涼界也會更加自在。
杜甫寫有禪詩數(shù)十首,中多論禪禮佛之句。從此可看出杜甫于佛法確有所得,領(lǐng)會《金剛經(jīng)》“應無所往,而生其心”的義理。從他的一生雖困苦不堪,但始終“哀而不傷”的中庸境界來看,詩人的確是從佛法中得到了利益,同時也表現(xiàn)出詩人心系禪悅的心跡。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西溪夜泛 其一。明代。孫傳庭。 浮舟歡賞畫樓西,煙樹微茫夜欲迷。辟暑堪同河朔飲,游仙漫問武陵溪。澗泉響逐歌聲遠,山月光隨舞袖低。既醉難傾今夕意,笑余潦倒有新題。
夏日飲表弟劉敬宇水亭四首 其二。明代。于慎行。 別業(yè)中丞舊,新塘鑿更奇。亭深鳧雁渚,樹老鳳凰枝。惜往寧多日,徵歡又一時。洗杯酬愛弟,偏憶渭陽詩。
寓滇陽寄京中友人。。郭登。 霜重梧桐葉漸飛,淺黃欺綠上荷衣。鱸肥江上秋將晚,酒熟山中客未歸。鄉(xiāng)夢夜長雞唱早,故人書遠雁來稀。黃花兩負東籬約,空對西風賦《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