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兩奇樹,常有好容色。年年遇霜雪,誰謂寒可易。
大道久已喪,末路多涼德。狐裘已適體,誰念寒涂客。
古有延陵子,使還過徐國。徐君骨已朽,信義逾感激。
解劍掛高樹,至寶非所惜。此士難再逢,四顧吾何適!
詠懷三首 其二。元代。戴良。 庭前兩奇樹,常有好容色。年年遇霜雪,誰謂寒可易。大道久已喪,末路多涼德。狐裘已適體,誰念寒涂客。古有延陵子,使還過徐國。徐君骨已朽,信義逾感激。解劍掛高樹,至寶非所惜。此士難再逢,四顧吾何適!
(1317—1383)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云林。通經、史百家暨醫(y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yè),尋棄去,學古文于黃、柳貫、吳萊。學詩于余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后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為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
戴良。 (1317—1383)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云林。通經、史百家暨醫(y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yè),尋棄去,學古文于黃、柳貫、吳萊。學詩于余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后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為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對月書感 其一。清代。丘逢甲。 明月出滄海,我家滄海東。獨憐今夜見,猶與故鄉(xiāng)同。喪亂山河改,流亡邑里空。相思祗垂淚,顧影愧歸鴻。
枕煙亭聽白三琵琶 其一。清代。鄧漢儀。 白狼山下白三郎,酒后偏能說戰(zhàn)場。颯颯悲風飄瓦礫,座間人似到昆陽。
鷓鴣天 谷雨后五日出游。。傅義。 杜宇催人快繫風,羲娥行色太匆匆??v非看得韶光賤,九十而今八十空。花漸老,葉方濃。綠蔭猶肯護馀紅。白頭喜與青春侶,盡攬芳菲入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