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正當三十日,風光別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鐘猶是春。
三月晦日贈劉評事。唐代。賈島。 三月正當三十日,風光別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鐘猶是春。
今天是三月三十日,是三月的最后一天,春天美麗的風光就有離開我這位苦吟詩人了。
我和你今夜不用睡覺了,在晨鐘響動之前,總算還是春天吧。
晦日:夏歷每月的最后一天。評事:官名,掌管平決刑獄之事,屬大理寺。
正:一作“更”。
風:一作“春”。
睡:一作“寢”。
曉鐘猶是春:一作“五更還是春”。
此詩是因季節(jié)轉換惋惜春光難留而作并贈予友人的一首詩,作于某一年農歷三月三十日,具體作年不詳。
賈島是唐代的著名的苦吟詩人,長于五言律詩,集中五言律詩也最多。他的律詩,字斟句酌,排比工整,常有佳句,耐人尋味。如“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長江人釣月,曠野火燒風”、“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等,或氣象雄渾,或情景幽獨,頗為人們所稱誦。不過除了一些佳句以外,他寫得好的律詩并不多,這是由于他過于醉心詞句的琢磨,往往忽視了全詩的整體的藝術境界的創(chuàng)造。因而他的五言律詩,雖然對仗工整,卻有雕琢的痕跡,不夠自然,缺乏動人的情懷,使人讀后,留不下完整的印象。倒是他的一些絕句,無意求工,寫得自然、樸素,別有情致。這首詩便是其中一首較優(yōu)秀的作品。
這是一首抒寫送春的七言絕句。這首詩極力抒寫的是“苦吟”詩人不忍送春歸去,但也無計可留,只有長坐不睡,與那即將逝去的春天共守殘夜,哪怕是一剎那時光,也是值是珍惜的。首句“三月正當三十日”,點明三月晦日,表達春天即將逝去。三月本是春天的最后一個月,三十日又是這個月的最后一天,詩人此刻把春天的離去精確到了最后一天,讓人感到新奇而又自然。次句“風光別我苦吟身”,意思是說:春光雖然別我而逝,但我這個苦吟詩的人,怎忍別春。不說送春,而說“風光別我”,是虛寫“送”字。這句用的是擬人手法,顯得很自然而有情味。
“與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鐘猶是春。”前句寫了詩人與友人愿一夜不眠不寐,后句則寫了這樣做的目的,僅僅只是守住最后的一線春光。前兩句把春天精確到最后一天,這里卻精確到了最好一刻。末二句說雖然已到春盡之期,無計可以留春,但只要晨鐘未動,明朝之夏未來,仍然還是春天。因此,當這最后一夜之時,愿與友人不睡,共同苦吟飲酒,以表送別之情,這樣也還是能夠很好地享受這最后一夜的春光?!蔼q是春”三字,可如宋蘇軾所說的“春宵一刻值千金”了。這首詩頗有古詩的“何不秉燭游”的意思。但二者旨趣并不相同。古詩的作者秉燭夜游,是由于感嘆人生短暫,韶華易逝,應及時行樂;這首詩的作者良夜不眠,則是為了流連春光,愛惜韶華,并無傷感之情,作者只意在珍惜時光,刻苦吟詩,這就從惜別春光中,引出了“鍥而不舍”的精神。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后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做詩發(fā)牢騷,被韓愈發(fā)現(xiàn)其才華。后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
賈島。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后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做詩發(fā)牢騷,被韓愈發(fā)現(xiàn)其才華。后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阿干歌。清代。洪亮吉。 莫聽阿干歌,阿干心獨苦。棘城西去白蘭山,茫茫隔今古。阿干為弟言,馬傷君莫怒。弟言報阿干,連枝本同父。阿干歌,悲無窮,阿干有子還思忠。登高山而望遠海,慨異國之朝宗。阿干歌,歌自悼,阿干有孫還識孝。報讎不得留讎衣,縛草作讎兮射讎貌。阿干歌,歌以風,此歌安得流寰中。君不見宋湘東與梁湘東。
初冬有事武闈登三山南樓眺望。明代。盧龍云。 一上層樓寓目寬,南中十月只輕寒。千山雨過林仍綠,萬木霜催葉未丹。騎射此時資講武,蒐羅他日備登壇。漢家頗牧頻推轂,須信封侯事不難。
鵲橋仙。明代。沈宜修。 輕花拂露,長空掛月,人在秋香院小。盈盈一水兩相思,■能得、佩環(huán)聲繞。銖衣羅薄,翠蛾愁損,試向瓊綃低告。無端窗外曉光催,掩泣望、星橋又杳。
參政大資毗陵張公挽詩十首。宋代。周麟之。 晚歲游真館,分符蒞別京。九關留客鑰,千騎按屯營。天上金甌覆,江邊玉節(jié)明。傷心游宴地,悵望北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