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幾時心緒渾無事,得及游絲百尺長。
日日。唐代。李商隱。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幾時心緒渾無事,得及游絲百尺長。
一天天的春光和時光爭暉飛快流逝,奔向山城的山路早春的杏花發(fā)出芳香。
什么時候心緒能全然沒有什么事,能得到如春天的百尺游絲一樣的春思呢?
日日:意為一天天。唐王昌齡《萬歲樓》詩:“年年喜見山長在,日日悲看水獨流。
春光:泛指春天明媚妍麗、富于生命力的景象。南朝宋吳孜《春閨怨》詩:“春光太無意,窺窗來見參。”日光:既指艷陽春日,又兼有時光之意。漢陸賈《新語·道基》:“潤之以風(fēng)雨,曝之以日光。”
山城:依山而筑的城市。北周庾信《奉和泛江》:“岸社多喬木,山城足回樓。”
心緒:心思,心情。隋孫萬壽《遠戍江南寄京邑親友》詩:“心緒亂如麻,空懷疇昔時。”渾無事:即全無事。渾:猶全。
游絲:指春天時蟲類吐在空中而四處飛揚的細絲。南朝梁沈約《三月三日率爾成篇》:“游絲映空轉(zhuǎn),高楊拂地垂?!?/p>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71
2、劉學(xué)鍇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206-1207
李商隱擅長抒寫日常生活中某種微妙的詩意感受,這首詩即寫于某年春天,作者因春光引發(fā)一種微妙感受而作此詩。具體創(chuàng)作年份不詳。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詩題或作“春光”,或作“春日”,皆非,應(yīng)是截取開頭一句的前兩字而成。在李商隱詩集里有很多詩是屬于這種雖曰有題實為無題的,如《流鶯》(其首句云“流鶯漂蕩復(fù)參差”)、《相思》(首句云“相思樹上合歡枝”)、《人欲》(首句云“人欲天從竟不疑”)等皆其例也。
全詩可分兩層:前二句寫的是春景,后二句是寫由此景而感發(fā)的心情、意緒,并以“游絲”綰合前景后意,顯得十分自然、縝密。詩中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家國大事,也看不出什么博大的胸襟和深邃的思想。但是卻從這普普通通的景色抒寫中傳達了詩人某種幽微而復(fù)雜的體驗或感受,而這才是此詩感人之所在。
首句“日日春光斗日光”寫詩人眼中的春色。一句之中連用三個“日”字,妙在使人不覺其重。原因何在?這須從“斗”字說起,“斗”乃“爭強競勝”之意,是此句之“眼”,有了它才使“春光”、“日光”充滿了勃勃生機。在這里,“春光”和“日光”都具有雙重含義。從字面看,“春光”泛指春天明媚艷麗的風(fēng)物景致?!叭展狻眲t指時色天象。前者為物色,后者是時間,隨著時間(“日光”)的推移,物色(“春光”)也在不斷變化,而這推移與變化又是瞬息迥異,所以詩人用“日日”狀其景況,以“斗”字提挈于時色物象之間,竟成此一熱鬧繁華的場面。因此不妨說這句詩是以開朗、暢快、愉悅作底色的。但是另一方面,在古典詩文里“春”、“日”還有另一重喻意,另一個傳統(tǒng),即人們常將春、秋同人的青春年少和年邁衰老聯(lián)系在一起,或者竟是二者的代名詞,將時日光陰同人的生命時光相比擬。自從屈原發(fā)出“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離騷》)的嘆息之后,這種對生命本體的強烈意識和深沉感喟便無時無刻不傾注于詩人的筆端。了解了這一層,再來看李商隱的這句詩時,便會有不同的感受?!岸贰弊蛛m突現(xiàn)了春色的繁盛迷人,但是,在這愉心悅目中又蘊含著詩人莫名其妙的憂懼和哀傷,而這種不易覺察到的潛在情緒又終于發(fā)展成了后二句感情的直接坦露。
如果說首句還是籠統(tǒng)地描摹,那么次句“山城斜路杏花香”則是比較具體地狀寫了。“山城斜路”指示了詩人所處的位置——其實在看到“日日春光斗日光”之前詩人就已經(jīng)走在這彎彎曲曲的路上了,這是詩家用筆狡獪之處。——“杏花”大約是“山城斜路”邊最突出、最具特色的景物,所以單獨拈出,又以“香”字來渲染,使春色具體化、立體化了。這兩句雖同是寫春色,但一較抽象,一較具體;一是望中之感受(視覺的),一是從嗅覺中得來,略有不同,因而富于變化。
三、四句“幾時心緒渾無事,得及游絲百尺長”應(yīng)作一氣讀。這大概是套用了盧照鄰《長安古意》中“百丈游絲爭繞樹”的詩句。詩人緩步行進在山城斜路上,看見在空中自由自在浮動著的游絲,想到自己整日為塵世俗事所縈繞不得安寧,竟覺得自己反不及這無聲無息的“游絲”,于是才生出了這一奇想:什么時候自己才能像這百尺游絲一樣渾然無知無覺、自由自在呢?但詩人畢竟不是“游絲”,莊周化蝶那是夢中才有的事,所以企羨也就只能歸于企羨,“心緒”既不能似“游絲”一樣“渾無事”,而詩人的煩惱、憂郁也就只能依然故我。如此思來想去,竟覺得此時“心緒”之多“事”比直說更增百倍令人難堪。這種將有感情的人同無情的物相比的構(gòu)思在古典詩詞中是非常常見的,有時是正接,有時是反襯,如杜甫《秋興八首》詩“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以有巢可歸的燕子反襯人的無家可歸;又如岑參《寄左省杜拾遺》“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以鳥兒高飛喻寫自己的抱負和眼下的不得志等等。但在這些詩里還多是可以尋繹的外在類比聯(lián)想,而在李商隱這兩句詩中則是以雙關(guān)的“緒”將無形無影的心理情緒(“心緒”)同空中的“游絲”聯(lián)系起來。這可以看出李商隱詩設(shè)喻的巧妙。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nèi)(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xué)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fēng)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fēng)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
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nèi)(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xué)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fēng)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fēng)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次韻友人山居秋日就述鄙懷八首 其六。明代。王祎。 山居亦何樂,所樂在泉石。盤桓撫松桂,茲樂豈易得。白云如飛鴻,過眼時歷歷。俯仰天地間,孤蹤寄幽僻。
報謁徐大雅仁因以題贈三首 其二。宋代。趙蕃。 我住東郊祇樹園,無人肯顧席為門。多君用意非流俗,忙里偷閒每見存。
花園即事呈常。唐代。趙嘏。 煙煖池塘柳覆臺,百花園里看花來。燒衣焰席三千樹,破鼻醒愁一萬杯。不肯為歌隨拍落,卻因令舞帶香回。山公仰爾延賓客,好傍春風(fēng)次第開。
入施州雜詠六首 其一。明代。潘希曾。 匹馬空山日易移,裹糧篝火傍崖炊。誰言野食無供帳,鳥作笙簫樹作帷。
寓鐘寶潭解館二首 其二。元代。胡天游。 昔我之來柳依依,今我之別山川落葉聲離離。停杯撫劍不能別,此別不飲將何如。長魚橫盤尾如帚,六龍行炙膳夫手。我自長歌子有酒,男兒快意三百杯。何須交臂令心哀,北風(fēng)吹人歸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