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二年,京師旱,蝗蟲大起。太宗入苑視禾,見蝗蟲,掇數(shù)枚而曰:“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dāng)蝕我心,無害百姓。”將吞之,左右遽諫曰:“恐誠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災(zāi)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唐太宗吞蝗。唐代。吳兢。 觀二年,京師旱,蝗蟲大起。太宗入苑視禾,見蝗蟲,掇數(shù)枚而曰:“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dāng)蝕我心,無害百姓。”將吞之,左右遽諫曰:“恐誠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災(zāi)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貞觀二年,京城長安大旱,蝗蟲四起。唐太宗進(jìn)入園子看糧食(損失情況),看到有蝗蟲(在禾苗上面),捉了幾只念念有詞道:“百姓把糧食當(dāng)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這對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過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靈的話,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將要吞下去。周圍的人忙勸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太宗說道:“我真希望它把給百姓的災(zāi)難移給我一個人!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說完)馬上就把它吞了。
貞觀二年:即公元628年,貞觀為唐太宗年號。
京師:京城,國都、長安。
苑:古代帝王游玩、打獵和躬耕的園林。
掇:抓取。
予:唐太宗自稱。
遽:馬上。
諫:委婉地規(guī)勸。
朕:皇帝自稱。
躬:身體。
冀:希望。
是:這(是)。
蝕:吞下。
遂:立刻
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稱。
咒:批評
作:起,興起
其:如果
食:吃
諫:諫人
過:罪過
本文敘述了唐太宗在蝗災(zāi)爆發(fā)后,吞食蝗蟲的故事。文章主要通過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唐太宗見到蝗蟲后咒罵蝗蟲與百姓奪食,“是害于百姓”,可見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憂慮的是民生。人后又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dāng)蝕我心,無害百姓。”言語之中流露出一個心懷子民的帝王甘愿為人民承擔(dān)責(zé)任的勇氣。當(dāng)左右勸止他吃蝗蟲時,他說:“所冀移災(zāi)朕躬,何疾避之?”進(jìn)一步表現(xiàn)了唐太宗愿為人民承載災(zāi)難的勇氣和堅決消滅蝗蟲的決心。
吳兢(670—749),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唐朝著名史學(xué)家,武周時入史館,修國史。耿直敢于犯顏直諫,政治上頗有獻(xiàn)替,他的直言敢諫,不愧為一代諍臣。 ...
吳兢。 吳兢(670—749),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唐朝著名史學(xué)家,武周時入史館,修國史。耿直敢于犯顏直諫,政治上頗有獻(xiàn)替,他的直言敢諫,不愧為一代諍臣。
暖氣飄蘋末,凍痕銷水中。扇冰初覺泮,吹海旋成空。
入律三春照,朝宗萬里通。岸分天影闊,色照日光融。
波起輕搖綠,鱗游乍躍紅。殷勤排弱羽,飛翥趁和風(fēng)。
東風(fēng)解凍省試。唐代。徐夤。 暖氣飄蘋末,凍痕銷水中。扇冰初覺泮,吹海旋成空。入律三春照,朝宗萬里通。岸分天影闊,色照日光融。波起輕搖綠,鱗游乍躍紅。殷勤排弱羽,飛翥趁和風(fēng)。
故承議李 其二。南北朝。鄒浩。 甫畢榮親愿,歸休不計年。心冥塵竟遠(yuǎn),善積子皆賢。萬事殘初夢,千齡掩逝川。登門獨(dú)無路,追感倍悽然。
點(diǎn)絳唇 其七 秋暮旅懷柬翼蒼。清代。曹爾堪。 衰草重岡,雁燈吹滅諸陵火。誰家菊朵,開近扶風(fēng)左。無限悲秋,難覓江淮舵。耽枯坐,閑門深鎖,紅葉堆中我。
展旗峰。明代。王世貞。 獵獵峰旗空際磨,千山草木見還無。天策府中玄甲隊,淮南節(jié)下黑云都。
雪后登歌風(fēng)臺示沛令。。顧大申。 一劍收秦鹿,秋風(fēng)萬里心。悲歌誰掩泣,壯士已成禽。井邑新豐舊,龍蛇大澤深。殘碑埋野戍,雪后此登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