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嘗出游,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行道所見,聊取之耳?!辟┐笈懺唬骸叭昙炔惶铮鴳蛸\人稻!”執(zhí)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農(nóng)植,家給人足。
陶侃惜谷。宋代。司馬光。 陶侃嘗出游,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詰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執(zhí)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農(nóng)植,家給人足。
陶侃曾經(jīng)外出游玩,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沒熟的稻穗,陶侃問:“你為什么用這個呢?”那人說:“我走在路上看見的,姑且取來玩玩罷了。”陶侃非常生氣地說:“你既然不種田了,還隨意戲弄別人的莊稼!”陶侃把那人抓起來用鞭子打。因此老百姓都勤懇地耕地,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嘗:曾經(jīng)。
出:外出。
持:拿著。
何為:即“為何”,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指干什么。
云:說。
聊:姑且。
耳:罷了。
汝:你.
不田:不種田。田:名詞作動詞,種田。
賊:毀害,毀壞,損害,傷害。
執(zhí):抓住。
鞭:名詞作動詞,抽打。
是以:因此。
勤于農(nóng)植:即“于農(nóng)植勤”,對農(nóng)業(yè)肯下苦力。
給:富裕,足,豐足。
足:足夠。
聊取之耳:隨便取來玩玩罷了。
汝既不田:你既不努力種田。
戲賊人稻:為了游戲破壞農(nóng)民的莊稼。
陶侃:史稱陶侃為荊州刺史,在所轄的長江中游地區(qū),甚至“道不拾遺”。這顯然與他的愛惜民力,重視生產(chǎn)有關。
(出:外出
持而鞭之 ,而:表轉(zhuǎn)折。
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陶侃愛民如子,珍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正直、重視農(nóng)耕,愛護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保護農(nóng)民利益的品質(zhì)。
節(jié)儉是中華名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珍惜勞動果實,則是農(nóng)民辛勤勞動的尊重。陶侃用他的實際行動傳承了這一美德,并因此換來了一方百姓的豐衣足食。作為青少年,我們更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應該珍惜糧食。
作者對陶侃態(tài)度是贊揚,表現(xiàn)了陶侃愛民如子,珍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正直的特點。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xiāng)人,《宋史》,《辭?!返让鞔_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
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xiāng)人,《宋史》,《辭?!返让鞔_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接齊叟總干兄櫬。宋代。蘇泂。 人生何者遽宜休,如此詩書未白頭。舍棹燈明煙雨里,居人那識在原愁。
寄盧進齋。宋代。顧逢。 酒邊無日不團欒,獨冷齋中憶舊歡。窗外一株紅杏樹,三年不得與君看。
海山作農(nóng)農(nóng)較苦,累級開畬燒宿莽。畬成得粟不償勞,歲晚空瓶誤饑鼠。
不如陳郎腹果然,日日閉門耕紙?zhí)?。馀糧尚許餉遠客,植來時和南風篇。
題陳貴白畬齋。宋代。戴表元。 海山作農(nóng)農(nóng)較苦,累級開畬燒宿莽。畬成得粟不償勞,歲晚空瓶誤饑鼠。不如陳郎腹果然,日日閉門耕紙?zhí)铩b偶Z尚許餉遠客,植來時和南風篇。
春伯邸樓次韻十哥所題。宋代。韓淲。 樓陰入清湖,南風渡歌鼓。旅夢不自持,悠揚定何許。醒來疏雨過,兩目隘泥土。慮澹地亦偏,桐花映窗戶。
次韻楊侯見送游五峰。宋代。郭祥正。 飄然忽作五峰游,三伏誰知冷似秋。為在深云更深處,手提白羽看泉流。
涼州賊燒洛陽宮,黃屋遷播僑鄴中。兵驅(qū)椒房出復壁,帝不能救憂及躬。
臺下役夫皆菜色,臺上美人如花紅。九州戰(zhàn)血丹野草,不聞鬼哭聞歌鐘。
銅雀瓦硯歌一首謝林法曹。宋代。劉克莊。 涼州賊燒洛陽宮,黃屋遷播僑鄴中。兵驅(qū)椒房出復壁,帝不能救憂及躬。臺下役夫皆菜色,臺上美人如花紅。九州戰(zhàn)血丹野草,不聞鬼哭聞歌鐘。時人肆罵作漢賊,相國自許賢周公。一朝西陵瘞弓劍,帳殿寂寞來悲風。美人去事黃初帝,家法乃與穹廬同。繁華銷歇世代遠,惟有漳水流無窮。時時耕者钁遺瓦,蘇侵土蝕疑古銅。后來好事斲成硯,平視端歙相長雄。參軍得之喜不寐,攜歸光怪夜吐虹。謂宜載寶餉洛貴,顧肯割愛遺山翁。翁生建安七子后,幼覽方冊夢寐通。白頭始獲交石友,非不磨礪無新功。復愁偷兒瞰吾屋,竊去奚異玉與弓。書生一硯何足計,老瞞萬瓦掃地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