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年厭喧囂,今晨愜游衍。豈伊清曠懷,直為朋知展。
指涂陽已升,入谷光未顯。涉流既百折,尋山亦千轉。
停策樹頻倚,攀林芳屢搴。路夷始出幽,山暝復凌緬。
佛廬既棲薄,僧榻聊息偃。地僻心自怡,俗遠慮乃遣。
明發(fā)有佳趣,勝處將歷踐。
同子充浚仲游北山夜宿覺慈院。元代。戴良。 窮年厭喧囂,今晨愜游衍。豈伊清曠懷,直為朋知展。指涂陽已升,入谷光未顯。涉流既百折,尋山亦千轉。停策樹頻倚,攀林芳屢搴。路夷始出幽,山暝復凌緬。佛廬既棲薄,僧榻聊息偃。地僻心自怡,俗遠慮乃遣。明發(fā)有佳趣,勝處將歷踐。
(1317—1383)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云林。通經(jīng)、史百家暨醫(y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yè),尋棄去,學古文于黃、柳貫、吳萊。學詩于余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jīng)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后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為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
戴良。 (1317—1383)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云林。通經(jīng)、史百家暨醫(y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yè),尋棄去,學古文于黃、柳貫、吳萊。學詩于余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jīng)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后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為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潘稼堂先生見留草堂 其一。清代。吳銘道。 耆舊已遼落,床前拜德公。人余柱下史,身是魯靈宮。杞宋文何在,齊梁運易終。吾猶及型典,信見剖鴻濛。
歸來。明代。楊士奇。 歸來語向誰,白發(fā)故交稀。滿目亭臺好,傷心俗化微?;琶詳y鶴徑,慚過釣魚磯。童子何知我,猶嗤舊素衣。
金剛隨機無盡頌·如法受持分第十三。宋代。釋印肅。 庾嶺問南能,踏碓到三更。誰知憨俗漢,紹祖列傳燈。
見云雷垂垂不雨悵然有作。明代。李夢陽。 大梁城東云出雷,捩風拖雨故徘徊。黃鸝坐樹深無語,紫燕銜泥阻未回。即恐孝娥為早冢,不聞神女傍陽臺。火云西日垂垂暮,屋隙愁看返照來。
題荷花書幀。唐代。康有為。 世界偶然留色相,生涯畢竟托清波。明珰翠羽人曾識,碧漠紅塘夢似過。殘月照來裳佩冷,曉風墜后粉痕多。城南詩客頻相問,怊悵朱顏易老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