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馬向斯里,仿佛見鄉(xiāng)蒦。
徒知故山近,終嫌歸路斷。
移疾駐近郊,薄言息短翰。
新知固云集,舊交多雨散。
惟君好兄弟,視我實親串。
慷慨談昔游,留連興累嘆。
荒基記歌榭,棄礎(chǔ)憶吟館。
不睹物興衰,詎知時治亂。
鄙人獲良晤,是節(jié)牽薄宦。
清卮阻久陪,別袂限長判。
作詩寫情慮,聊用慰憂患。
至古城飲馮氏家。元代。戴良。 跋馬向斯里,仿佛見鄉(xiāng)蒦。徒知故山近,終嫌歸路斷。移疾駐近郊,薄言息短翰。新知固云集,舊交多雨散。惟君好兄弟,視我實親串??犊勎粲?,留連興累嘆?;幕浉栝?,棄礎(chǔ)憶吟館。不睹物興衰,詎知時治亂。鄙人獲良晤,是節(jié)牽薄宦。清卮阻久陪,別袂限長判。作詩寫情慮,聊用慰憂患。
(1317—1383)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云林。通經(jīng)、史百家暨醫(yī)、卜、釋、老之說。初習(xí)舉子業(yè),尋棄去,學(xué)古文于黃、柳貫、吳萊。學(xué)詩于余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jīng)史。旋授學(xué)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xué)提舉。后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為詩風(fēng)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
戴良。 (1317—1383)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云林。通經(jīng)、史百家暨醫(yī)、卜、釋、老之說。初習(xí)舉子業(yè),尋棄去,學(xué)古文于黃、柳貫、吳萊。學(xué)詩于余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jīng)史。旋授學(xué)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xué)提舉。后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為詩風(fēng)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贈揭景哲茂才別。元代。范梈。 司揭本楚官,子孫以官氏。揭陽漢建侯,氏實出于史。同源而異流,流各昧其源。泛舟在中河,安得窮昆侖?驅(qū)馬燕山市,路逢子揭子。為我述其先,本自司揭始。及乎旴徙洪,著與揭陽通。以茲究其源,瀕海而南東。南東煙濤惡,將身犯蛟鱷。遠拜故侯墳,遺蹤尚如昨。歸來見翰林,贈以雙南金。集賢亦敬嘆,高文留賞音。二公天下士,子亦庭階美。胡不攬家氈?黃朱耀閭里。九萬扶搖風(fēng),相看尚轉(zhuǎn)蓬。高樓有橫笛,送雁上長空。
長山謁范公祠四絕 其三。明代。張吉。 拜相后先公與馬,公多容色馬多憂。若更慶歷為元祐,公亦須憂到死休。
山居二十詠 其十三 雙魚。宋代。洪適。 犀角透魚龍,石肌蘊星斗。亦有無情花,枝頭魚貫柳。
次韻堯明如皋道中五首 其五。宋代。呂本中。 侯喜學(xué)詩新有聲,坐中忽遇老彌明。故知麥飯與藜藿,不識虞卿醒酒鯖。
君至欣如我到家,剪燈絮絮問三巴。一年聚散悲身事,萬里庭闈感歲華。
何日鄉(xiāng)居隨父老,不堪旅食飽風(fēng)沙。近來苦憶鄉(xiāng)園樂,牛背斜眠嗅稻花。
喜亥白兄至都。清代。張問陶。 君至欣如我到家,剪燈絮絮問三巴。一年聚散悲身事,萬里庭闈感歲華。何日鄉(xiāng)居隨父老,不堪旅食飽風(fēng)沙。近來苦憶鄉(xiāng)園樂,牛背斜眠嗅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