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遠行游,故廬今始歸。
如何廿載間,舊事都已非。
曳杖過比鄰,相呼尋故知。
不見垂白翁,但見初長兒。
我園既稍葺,我田亦就治。
種秫釀美酒,拾薪煮豆糜。
一笑集親朋,相從說暌離。
以之感疇昔,俯仰多所悲。
人生一世中,所憂渴與饑。
力耕給其用,此外更何思。
便當息吾駕,皓首以為期。
還舊居。元代。戴良。 自我遠行游,故廬今始歸。如何廿載間,舊事都已非。曳杖過比鄰,相呼尋故知。不見垂白翁,但見初長兒。我園既稍葺,我田亦就治。種秫釀美酒,拾薪煮豆糜。一笑集親朋,相從說暌離。以之感疇昔,俯仰多所悲。人生一世中,所憂渴與饑。力耕給其用,此外更何思。便當息吾駕,皓首以為期。
(1317—1383)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云林。通經(jīng)、史百家暨醫(y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yè),尋棄去,學古文于黃、柳貫、吳萊。學詩于余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jīng)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后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為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
戴良。 (1317—1383)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云林。通經(jīng)、史百家暨醫(yī)、卜、釋、老之說。初習舉子業(yè),尋棄去,學古文于黃、柳貫、吳萊。學詩于余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jīng)史。旋授學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提舉。后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為詩風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贈勤師。宋代。蔡襄。 勤為浮屠人,形類心不偶。獨負山林棲,遠犯風塵走。如聞大眾居,乃是賢豪藪。專意學文章,韓編不離手。退之所尚者,豈以言深厚。徑馳周孔域,不為雜說誘。大凡民之生,蟲豸均一丑。圣人酌中道,君臣與夫婦。飲食若衣冠,事行而易守。不喜釋老言,詆斥遭誣負。子今讀其書,無乃相紛糾。學本勿學末,何為恤眾口。
次韻昌甫聞予過仲益見寄。宋代。韓淲。 離群常恨不能佳,桂到秋深處處花。幽討既尋泉水矣,傍搜豈忘月軒耶。翁留觴酌時煨栗,友為爐熏更作茶。不是襟期安得此,世間馀事我何加。
送謝伯儀守開州。明代。徐溥。 賢哉三謝后,分命守開州。卓犖才聲重,循良政績優(yōu)。論交當早歲,惜別已深秋。五馬馳官道,雙旌指驛樓。由來今刺史,即是古諸侯。屈指三霜后,榮遷拜冕旒。
王晦叔惠聽雨圖次蔡韻奉寄 其一。宋代。許及之。 拂拭滄波遠接天,摩挲喬木老生煙。題詩作畫人何在,萬古蓬窗一覺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