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yīng)得煙霞出俗心,茅山道士共追尋。閑憐鶴貌偏能畫,
暗辨桐聲自作琴。長嘯每來松下坐,新詩堪向雪中吟。
征南幕里多賓客,君獨(dú)相知最校深。
送楊州判官(一作贈(zèng)茅山楊判官)。唐代。張籍。 應(yīng)得煙霞出俗心,茅山道士共追尋。閑憐鶴貌偏能畫,暗辨桐聲自作琴。長嘯每來松下坐,新詩堪向雪中吟。征南幕里多賓客,君獨(dú)相知最校深。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yè)”。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rèn)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jì)事》、《輿地紀(jì)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
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yè)”。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rèn)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jì)事》、《輿地紀(jì)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百井路山桃盛開。宋代。韓琦。 漫嶺夭桃樹,無人亦自開。云霞深隱洞,錦繡遠(yuǎn)成堆。生意驚樵斧,芳情謝宴杯。莫迷行客路,不似武陵回。
題深省庵。宋代。蒲壽宬。 結(jié)草為庵寄一枝,鐘魚聊復(fù)事清規(guī)。野蔬入供無人識(shí),古柏為香有佛知。頻去飲泉非為渴,偶來坐石忽忘饑。常談且接頭陀伴,欲說上乘空費(fèi)辭。
巖松挺挺立秋霜,海蚌輝輝放夜光。柳種五株歸栗里,桃開千樹頌潘郎。
鸞章褒及循良政,晝錦裁成戲舞裳。莫道云山容耋老,非熊應(yīng)待夢(mèng)周皇。
次韻題計(jì)宗道覲親卷。明代。謝廷柱。 巖松挺挺立秋霜,海蚌輝輝放夜光。柳種五株歸栗里,桃開千樹頌潘郎。鸞章褒及循良政,晝錦裁成戲舞裳。莫道云山容耋老,非熊應(yīng)待夢(mèng)周皇。
寄匡山人。元代。陳基。 早春相見又經(jīng)秋,秋水迢迢阻泛舟。每見玉山問消息,荔漿何日寄江樓?
禹門。明代。薛瑄。 連山忽斷禹門開,中有黃流萬里來。更欲登臨窮勝觀,卻愁咫尺會(huì)風(fēng)雷。
次韻云扉講師游南山有懷張外史舊游。明代。袁華。 昔陪張外史,躡云上崔嵬。前登風(fēng)篁嶺,酌泉蒼蘚堆。后度麥岡重,荒墳際蒿萊。陵谷嗟變遷,覽茲良悲哉。維時(shí)莫春初,鳥乳聲喧豗。行循靈石澗,坐覓翻經(jīng)臺(tái)。萬竹森玉立,云扉絕纖埃。楊氏椒房親,葬母此山隈。想當(dāng)全盛日,軒蓋如云來。至今清壑亭,金鋪照莓苔。行觴藉草飲,蔬果雜櫻梅。賴彼二三子,促席相延陪。醉題素壁間,辭翰粲瓊瑰。掩映房山詠,光怪燭九垓。騎鯨上天去,化鶴何年回。二妙不可作,撫卷心孔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