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朝偏重大司空,人詠元和第一功。擁節(jié)高臨漢水上,
題詩遠入舜城中。共驚向老多年別,更憶登科舊日同。
誰不望歸丞相府,江邊楊柳又秋風。
和裴司空酬滿城楊少尹。唐代。張籍。 圣朝偏重大司空,人詠元和第一功。擁節(jié)高臨漢水上,題詩遠入舜城中。共驚向老多年別,更憶登科舊日同。誰不望歸丞相府,江邊楊柳又秋風。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yè)”。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
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yè)”。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送。宋代。歐陽修。 滁南幽谷抱山斜,我鑿清泉子種花。故事已傳遺老說,世人今作畫圖誇。金閨引籍子方壯,白發(fā)盈簪我可嗟。試問弦歌為縣政,何知樽俎樂無涯。
有感。清代。翁心存。 人子朝暮出,倚閭尚徬徨。千里與萬里,極目何能望。嚙指忽心動,引領(lǐng)祇內(nèi)傷。伊余髫齔時,隨侍于朐陽。山城霜月苦,講舍秋風涼。母績兒夜讀,共此鐙燭光。兒方治《毛詩》,讀至《四牡》章。掩卷忽有感,清淚含兩眶。阿母顧兒笑,愿兒學范滂。矧當太平時,馳驅(qū)敢或遑。男兒志四海,安可戀故鄉(xiāng)。長跪謝阿母,教兒以義方。忽忽四十載,膂力猶幸剛。吁嗟奉英簜,何如萟稻粱。
高宗明堂前朝獻景靈宮十首。。真宗。 玉氣如虹,豈繒棄笥。既奉既將,亦奠在位。有永群后,實相祀事。何以臨下,心意不貳。
哭稚女雁 其一。清代。屈大均。 當年設(shè)帨雁門關(guān),代北諸軍盡解顏。共道榆林飛將種,明駝莫載木蘭還。
廬山道中。宋代。董嗣杲。 疊疊蒼巒別是天,往來即是地行仙。撥云峰底落紅雨,冷翠谷中浮紫煙。樹色凈依山色古,樵聲清共瀑聲傳。遠公不作淵明醉,結(jié)社徒然懷白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