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生葉婆娑,枝葉四向多。高未出墻顛,蒿莧相凌摩。
植之三年馀,今年初試花。秋來已成實,其陰良已嘉。
青蟬不來鳴,安得迅羽過。常惡牽絲蟲,蒙冪成網(wǎng)羅。
顧托戲兒童,勿折吾柔柯。明年結(jié)其實,磊磊充汝家。
新桃行。唐代。張籍。 桃生葉婆娑,枝葉四向多。高未出墻顛,蒿莧相凌摩。植之三年馀,今年初試花。秋來已成實,其陰良已嘉。青蟬不來鳴,安得迅羽過。常惡牽絲蟲,蒙冪成網(wǎng)羅。顧托戲兒童,勿折吾柔柯。明年結(jié)其實,磊磊充汝家。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yè)”。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rèn)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jì)事》、《輿地紀(jì)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
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yè)”。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rèn)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jì)事》、《輿地紀(jì)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挽閑閑真人父司徒。宋代。陸文圭。 堂堂遺一老,五福壽而康。系出安仁讕,身居榮祿鄉(xiāng)。春山樵獨隱,晚圃菊尤香。有子知何憾,騎龍下大荒。
投項子京。明代。吳孺子。 湖上梅花出短墻,一開半落湖水香。春陽羞澀杏花細(xì),桃花李花亦不忙。君家有酒藏床頭,可憐花月未肯游。愿君醉我君亦醉,花前慎勿嗔莫愁。房櫳窈窕嬌欲留,懊恨歸來纖月流。不知此景誰能酬,空將好句為君投。
絕句二首 其一。宋代。吳則禮。 華館相望接使星,長淮南北已休兵。便須買酒催行樂,更覓何時是太平。
困酒入訶林留宿自公房。明代。陳子升。 祇園甘露滴,使我宿酲消。獨自留方丈,諸天不寂寥。行蹤泥芳草,吟興寫芭蕉。已作逃禪客,無煩折簡招。
傅山父攜示曾玉堂和余韻答之。宋代。李曾伯。 誰傳新語到邊州,來自鑾坡最緊頭。句法自成臺閣樣,交盟猶為友朋謀。憶征西府勞清夢,望上東門想貴游。何似天風(fēng)輕借助,放教歸老釣魚舟。
臘月十四夜將歸復(fù)宿江樓。明代。何鞏道。 未得理歸棹,還棲江上樓。鐘疏遙隔水,寒淺尚疑秋。月色從今滿,江聲自古流。夜烏啼不住,知是宿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