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傅堤頭峰岫微,過樓雁影與依依。
十年盼到尋詩腳,只跨浮屠看雪飛。
開歲四日黃秋岳自滬至雪中登六和塔歸過我即。近現(xiàn)代。陳三立。 白傅堤頭峰岫微,過樓雁影與依依。十年盼到尋詩腳,只跨浮屠看雪飛。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陳三立出身名門世家,為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與譚延闿、譚嗣同并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并稱“維新四公子”,有“中國最后一位傳統(tǒng)詩人”之譽。1937年發(fā)生“盧溝橋事變”后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欲招致陳三立,陳三立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陳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詩》及其《續(xù)集》、《別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陳三立。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陳三立出身名門世家,為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與譚延闿、譚嗣同并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并稱“維新四公子”,有“中國最后一位傳統(tǒng)詩人”之譽。1937年發(fā)生“盧溝橋事變”后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欲招致陳三立,陳三立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陳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詩》及其《續(xù)集》、《別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橋上。元代。陳高。 落日清溪上,涼風梓樹秋。北來船竟泊,南去水空流。宇宙終無極,干戈未肯休。野人無意緒,獨立數(shù)歸鷗。
頌古四十五首。宋代。釋如珙。 塵中辨主問巖頭,心識如何曾得休。鼻孔眼睛都要見,銅沙鑼里滿盛油。
妙高臺謁蘇文忠公像。明代。梁有譽。 長公不可作,遺像見豐標。臺接丹丘月,門臨滄海潮。一官空白首,十載為青苗。玉簡芳名紀,瑤編綺思饒。感時真慕賈,著論每凌晁。伊昔金蓮遇,何年斷梗飄。投珠人共惜,毀璧禍難銷。舊跡嗟夷漫,荒祠更寂寥。砌閒衰草積,牖暗暮云彯。哀些難成調(diào),忠魂詎可招。丹青猶藹藹,松檜已蕭蕭。漁火連江暗,霜鐘振壑遙。旅懷多感激,行矣寄長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