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fā)焦。
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后尚征苗。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fā)焦。。唐代。杜荀鶴。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fā)焦。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后尚征苗。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
丈夫死于戰(zhàn)亂她獨守茅屋受煎熬,身穿苧麻布衣衫鬢發(fā)干澀又枯焦。
桑樹柘樹全廢毀還要交納蠶絲稅,田園耕地已荒蕪仍然征稅叫青苗。
時常外出挖野菜連著根須一起煮,隨即四處砍生柴帶著葉子一起燒。
任憑你住在比深山更深的偏僻處,也沒辦法逃脫官府的賦稅和兵徭。
蓬茅:茅草蓋的房子。
麻苧(zhù):即苧麻。鬢發(fā)焦:因吃不飽,身體缺乏營養(yǎng)而頭發(fā)變成枯黃色。
柘:樹木名,葉子可以喂蠶。征苗:征收農業(yè)稅。
后:一作“盡”。
和:帶著,連。
旋:同“現”。斫:砍。生柴:剛從樹上砍下來的濕柴。
征徭:賦稅和徭役。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45
2、張國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853-854
唐朝末年,朝廷上下,軍閥之間,連年征戰(zhàn),造成“四海十年人殺盡”(《哭貝韜》),“山中鳥雀共民愁”(《山中對雪》)的悲慘局面,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災難。此詩即創(chuàng)作于這種社會背景下。
參考資料:
1、閻昭典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56-1357
此詩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就從這兵荒馬亂的時代著筆,概括地寫出了這位農家婦女的不幸遭遇:戰(zhàn)亂奪走了她的丈夫,迫使她孤苦一人,逃入深山破茅屋中棲身。
“麻苧衣衫鬢發(fā)焦”一句,抓住“衣衫”、“鬢發(fā)”這些最能揭示人物本質的細節(jié)特征,簡潔而生動地刻畫出寡婦那貧困痛苦的形象:身著粗糙的麻布衣服,鬢發(fā)枯黃,面容憔悴,肖其貌而傳其神。從下文“時挑野菜”、“旋斫生柴”的描寫來看,山中寡婦應該還是青壯年婦女,照說她的鬢發(fā)色澤該是好看的,但由于苦難的熬,使她鬢發(fā)早已焦黃枯槁,顯得蒼老了。簡潔的肖像描寫,襯托出人物的內心痛苦,寫出了她那飽經憂患的身世。
然而,對這樣一個孤苦可憐的寡婦,統治階級也并不放過對她的榨取,而且手段是那樣殘忍:“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后尚征苗?!贝颂幍摹凹{稅”,指繳納絲稅;“征苗”,指征收青苗稅,這是代宗廣德二年開始增設的田賦附加稅,因在糧食未成熟前征收,故稱。古時以農桑為本,由于戰(zhàn)爭的破壞,桑林伐盡了,田園荒蕪了,而官府卻不顧人民的死活,照舊逼稅和“征苗”。殘酷的賦稅剝削,使這位孤苦貧窮的寡婦無以為生。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只見她不時地挖來野菜,連菜根一起煮了吃;平時燒柴也很困難,燃生柴還要“帶葉燒”。這兩句是采用一種加倍強調的說法,通過這種藝術強調,渲染了山中寡婦那難以想象的困苦狀況。最后,詩人面對民不聊生的黑暗現實,發(fā)出深沉的感慨:“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深山有毒蛇猛獸,對人的威脅很大。寡婦不堪忍受苛斂重賦的壓榨,迫不得已逃入深山。然而,剝削的魔爪是無孔不入的,即使逃到“深山更深處”,也難以逃脫賦稅和徭役的羅網?!叭问恰?、“也應”兩個關聯詞用得極好??梢钥闯觯娙说墓P觸象匕首一樣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罪惡本質。
詩歌是緣情而發(fā),以感情來撥動讀者心弦的。《山中寡婦》之所以感人,正在于它富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但詩并不直接抒情,而是把感情訴諸對人物命運的刻畫描寫之中。詩人把寡婦的苦難寫到了極至,造成一種濃厚的悲劇氛圍,從而使人民的苦痛,詩人的情感,都通過生活場景的描寫自然地流露出來,產生了感人的藝術力量。最后,詩又在形象描寫的基礎上引發(fā)感慨,把讀者的視線引向一個更廣闊的境界,不但使人看到了一個山中寡婦的苦難,而且使人想象到和寡婦同命運的更多人的苦難。這就從更大的范圍、更深的程度上揭露了殘酷的剝削,深化了主題,使詩的蘊意更加深厚。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
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