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非同異,千燈共一光。
增之寧解溢,減著且無傷。
取舍皆為過,焚漂總不妨。
見聞知覺法,無一可猜量。
性地頌。宋代。張伯端。 佛性非同異,千燈共一光。增之寧解溢,減著且無傷。取舍皆為過,焚漂總不妨。見聞知覺法,無一可猜量。
張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說(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號紫陽、紫陽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誠)。人稱“悟真先生”,傳為“紫玄真人”,又尊為“紫陽真人”。臨海(今屬浙江)人。自幼博覽群書,學貫古今中外,涉獵諸種方術(shù)。張伯端與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賢真人薛式、泥丸翠虛真人陳楠、瓊炫紫虛真人白玉蟾被奉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為:東華帝君王玄甫、正陽帝君鐘離權(quán)、純陽帝君呂洞賓、純佑帝君劉海蟾、輔極帝君王重陽)。張伯端真人之師為劉海蟾,桂林劉仲遠真人系張伯端真人所度化。 ...
張伯端。 張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說(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號紫陽、紫陽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誠)。人稱“悟真先生”,傳為“紫玄真人”,又尊為“紫陽真人”。臨海(今屬浙江)人。自幼博覽群書,學貫古今中外,涉獵諸種方術(shù)。張伯端與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賢真人薛式、泥丸翠虛真人陳楠、瓊炫紫虛真人白玉蟾被奉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為:東華帝君王玄甫、正陽帝君鐘離權(quán)、純陽帝君呂洞賓、純佑帝君劉海蟾、輔極帝君王重陽)。張伯端真人之師為劉海蟾,桂林劉仲遠真人系張伯端真人所度化。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宋代。釋普度。 短棹輕帆,風恬浪靜。溢目湖光鏡樣平,漁歌未起同誰聽。萬壑千巖,高低普應(yīng)。狼藉斷霞殘照中,船頭撥轉(zhuǎn)都收盡。麼朅提國,親行此令。
泊舟大湘。明代。曹學佺。 停棹投漁火,人煙自一區(qū)。遠行銜月淺,隔水度營孤。夕露無聲墜,寒猿有淚呼。臨流歸夢促,安得涉江湖。
蝴蜂休戀舊時窼,五百郎君不奈何。欲火逼來無走路,癡心要上白牛車。
門前羊鹿權(quán)為喻,室內(nèi)啀喍總是訛。蓬?臭煙相惱處,出身不用動干戈。
頌古二十八首 其三。宋代。釋道川。 蝴蜂休戀舊時窼,五百郎君不奈何。欲火逼來無走路,癡心要上白牛車。門前羊鹿權(quán)為喻,室內(nèi)啀喍總是訛。蓬?臭煙相惱處,出身不用動干戈。
世路風波惡。喜清時、邊夫袖手,□將帷幄。正值春光二三月,兩兩燕穿簾幕。又怕個、江南花落。與客攜壺連夜飲,任蟾光、飛上闌干角。何時唱,從軍樂。歸歟已賦居巖壑。悟人世、正類春蠶,自相纏縛。眼畔昏鴉千萬點,□欠歸來野鶴。都不戀、黑頭黃閣。一詠一觴成底事,慶康寧、天賦何須藥。金盞大,為君酌。
賀新郎·世路風波惡。宋代。辛棄疾。 世路風波惡。喜清時、邊夫袖手,□將帷幄。正值春光二三月,兩兩燕穿簾幕。又怕個、江南花落。與客攜壺連夜飲,任蟾光、飛上闌干角。何時唱,從軍樂。歸歟已賦居巖壑。悟人世、正類春蠶,自相纏縛。眼畔昏鴉千萬點,□欠歸來野鶴。都不戀、黑頭黃閣。一詠一觴成底事,慶康寧、天賦何須藥。金盞大,為君酌。
寄吳信叟。宋代。鄭剛中。 聞?wù)f吳郎入漢中,掃除亭榭祝東風。三年不與故人醉,留取數(shù)枝桃杏紅。
同崔太史張侍御飲周都閫亭子。明代。何景明。 公主山亭在,元戎小隊回。碧沙沾細雨,白日映輕雷。已并花邊駿,難孤竹下杯。良宵可乘興,歸騎莫頻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