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腰裊裊翠鬟松,夜堂深處逢。無端銀燭殞秋風(fēng),靈犀得暗通。
身有恨,恨無窮,星河沈曉空。隴頭流水各西東,佳期如夢中。
阮郎歸·宮腰裊裊翠鬟松。宋代。秦觀。 宮腰裊裊翠鬟松,夜堂深處逢。無端銀燭殞秋風(fēng),靈犀得暗通。身有恨,恨無窮,星河沈曉空。隴頭流水各西東,佳期如夢中。
歌妓纖長柔美貌,似乎頭發(fā)蓬亂了一些,此時主人入宅更衣去了,只剩下這兩人了。無緣無故地,一陣過堂風(fēng),刮滅了宴席上的蠟燭,彼此心心相許,愛慕之情已神會了。
真是讓人悔恨啊,這恨沒個完,直恨到星河被晨空吞噬了。情人之各去一方,那就只好在夢中相會了。
①阮郎歸:詞牌名。又名《醉桃源》、《醉桃園》、《碧桃春》。唐教坊曲有《阮郎迷》,疑為其初名。
②裊裊(niǎo niǎo):纖長柔美貌。
③翠鬟(huán):青黑色發(fā)髻。鬟:指圈成環(huán)狀之發(fā)髻。
④夜堂:夜中堂屋。
⑤無端:不料。
⑥殞(yǔn)秋風(fēng):被秋風(fēng)吹滅。殞:滅也。
⑦“靈犀”句:謂兩心因得相通也。靈犀:犀牛角,舊傳有靈異。秦詞靈犀代指兩心。
⑧“星河”句:謂天將亮。
⑨隴(lǒng)頭流水:喻情人之各去一方。隴頭:隴山之巔。
參考資料:
1、李建龍,中國金榜百家經(jīng)典·第6卷,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2年,第267頁
2、(宋)秦觀著 王醒解評,秦觀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127頁
詞當(dāng)作于哲宗紹圣三年(1096)詞人離處州將遷移郴州前。暮春時節(jié),詞人將要遠(yuǎn)離,為了表達(dá)自己內(nèi)心的離愁,所以寫下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1、鄧紹基 周秀才 侯光復(fù)主編,中國古代十大詞人精品全集:秦觀 周邦彥,大連出版社,1998年03月第1版,第82頁
上片描寫夜堂相愛的情形。起拍“宮腰”二句寫出佳人的風(fēng)姿及相逢?!盁o端”二句寫相愛?!皻尅弊謽O好,“靈犀”用字含蓄。
下片感嘆離別。過拍“身有恨”三句突轉(zhuǎn)抒情,寫出莫名的“恨”,并交待出“恨”的表面原因是“星河沉?xí)钥铡?,實則怨恨歡愛的短暫?!半]頭”二句點出“恨”的原因是離別,并抒發(fā)“佳期如夢”、歡會難再的慨嘆。
結(jié)句對“佳期如夢”的感嘆,再次點明往昔美好的約會帶給詞人難忘的幸?;貞?,也反襯出如今佳期不再帶給詞人的強烈失落和濃濃感傷。
詞人通過上、下闋兩個不同場景的鮮明對比,將戀人間幽會的極度歡樂與離別的徹夜悲涼兩相對照,凸顯出心中的刻骨相思。
該詞在用詞上也十分有功底,例如“無端銀燭殞秋風(fēng)”,恐未必“無端”,抑或被人吹滅,不愿直言罷了。“殞”字好,把刮、吹、滅的一組動作都括進(jìn)了,且含蓄形象。用“星河沉?xí)钥铡庇骱拗?,之無可奈何,也是很新巧的。雖有“花間詞”的香艷風(fēng)味,但艷而不淫,含蘊有味。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xué)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xué)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xiāng)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古文游臺。 ...
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xué)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xué)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xiāng)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古文游臺。
用厚后弟強甫韻。宋代。劉克莊。 先皇親為扁溪庵,奎畫煌煌陽世南。多病安知年望九,歸耕何幸歲登三。新詩有弟聊相屬,前事無人與共談。作飲中仙殊不惡,何須苦淡學(xué)瞿聃。
豐湖 其三。明代。陳子升。 長堤猶憶直如弦,學(xué)士蒙恩剩賜錢。窺月似分橋廿四,徙溟誰擊水三千。清塵漠漠銀魚影,碧草深深石馬煙。已覺春風(fēng)懸荔顆,攀枝全借燭龍然。
秋夕書事。宋代。陸游。 寂寂青楓岸,蕭蕭白版扉。端居常嬾動,偶出卻忘歸。時泰徵科簡,師還驛置稀。江村日無事,煙火自相依。
送客歸閩。明代。張弼。 白雁風(fēng)高秋氣涼,畫船渺渺旆央央。張翰江上莼偏美,陶令籬邊菊正香。稽首不勝恩浩蕩,推冠一任鬢滄浪。何時騎馬來尋訪,欖葉陰中吸荔漿。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四。宋代。楊萬里。 從教節(jié)序暗相催,歷日塵生懶看來。卻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