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惟有雕梁燕。自來相伴。東風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后庭花·一春不識西湖面。宋代。許棐。 一春不識西湖面。翠羞紅倦。雨窗和淚搖湘管。意長箋短。知心惟有雕梁燕。自來相伴。東風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一個春季沒和西湖謀面,怕見外邊這花香日暖的春天。窗外的雨應和著我的淚水,揮動著我手中的筆管吐訴情感,心中的思念那么長,信箋卻這么短,我怎么能夠把話說得完。
懂得我心的只有這雕梁上的春燕,飛來飛去地與我相伴。東風哪會曉得我琵琶聲中的憂怨,刮來刮去又把花兒吹落一片。
一春不識西湖面:指整個春天自己都獨居房中,未去欣賞西湖春景。
翠羞紅倦:湖面上葉密花謝,春意闌珊。
湘管:用湘竹做的毛筆。
上片先從春游說起。我們的女主人公因為良人離家遠行,無心緒去風光旖旎的西湖春游?!耙淮翰蛔R”,涵蓋了整個一個春天都未出游;而“不識西湖面”則把西子湖人格化了?!按湫呒t倦”乃“羞翠倦紅”之意。這位少婦本來是花容月貌可以與綠葉紅花匹敵的,但因心緒不佳,面色無華,因而羞見綠葉,倦賞紅花。這是從一個層面、一個角度表現了女主人公郁郁心情。
接下來。詞人又從另一個角度、另一個層面表現她的情緒:“雨窗和淚搖湘管,意長箋短”。在下著霏霏細雨的窗前,這位少婦在給良人寫信,她含淚搖著筆管將自己的情思傾吐在紙上,然而意長箋短,言不盡意,心中的萬語千言只能略表一二。這里的“湘管”是指筆管乃由湘妃竹所制。相傳大舜南巡不歸,其二妃娥皇、女英(帝堯之二女)日夜哭泣,淚灑于竹,竹盡成斑。因而“湘管”也包含悲苦、垂淚之意?!坝甏昂蜏I”已夠悲矣(天淚與人淚合一),再加之湘妃之淚,三淚交融,少婦心境之悲表現盡矣!這是第二個層面。
下片前二句乃第三層面:少婦之心惟有雕梁之上的燕子理解。這表現了女主人公是寂寞的,空房只有燕子相伴;同時也說明女主人公是貞潔的,她從不招蜂惹蝶,每天和她在一起的只有梁上燕;再者表明孤高的、內向的,她不與凡人為伍,只與紫燕為友,向它傾訴心曲。
最后兩句展示了女主人公內心世界的第四個層面:她通曉音律,善彈琵琶,她把自己的哀怨訴諸其弦:她怨時光的流駛,紅顏的短暫,希望春光較長地留在人間;然而東風無情,它不管琵琶的哀怨,仍吹走了春光,把落花吹得滿地都是。這落花豈不是自己青春的象征嗎?她哀嘆自己的美麗年華就這樣在離愁別恨中匆匆凋零,等閑消逝……
“西湖”──“湘管”──“梁燕”──“落花”,詞人就是通過這四個意象段,多方位、多層面地展示了抒情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描畫出一條具有個性特征和特定情境的人物情感律動線。
許棐fěi(?~1249)字忱夫,一字枕父,號梅屋。海鹽人(今屬浙江)。生卒年均不詳,約宋理宗寶慶初前后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隱于秦溪,筑小莊于溪北,植梅于屋之四檐,號曰梅屋。四壁儲書數千卷,中懸白居易、蘇軾二像事之。 ...
許棐。 許棐fěi(?~1249)字忱夫,一字枕父,號梅屋。海鹽人(今屬浙江)。生卒年均不詳,約宋理宗寶慶初前后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隱于秦溪,筑小莊于溪北,植梅于屋之四檐,號曰梅屋。四壁儲書數千卷,中懸白居易、蘇軾二像事之。
次畢叔文見貽二首。宋代。趙蕃。 寂寞吾知貴,紛華世所榮。常評敗素紫,孰愈濁纓清。爵祿心無食,山林志有盟。幽居自空谷,哲婦乃傾城。
北河。清代。鐘駿聲。 好風如縷月如圭,破曉乘軺西復西。野漲忽迷三里渡,村謳猶唱六郎堤。一鞭古驛尋沙遠,幾樹垂楊映水低。稍喜紅曦猶未透,趁涼且自過前溪。
贈閩帥。明代。張元凱。 十載登壇未二毛,將軍勞苦自功高。列營曾按先驅轡,下瀨嘗投后飲醪。肘畔累累元鵲化,韔中矯矯是烏號。尉佗魋結猶南國,莫使塵埃蔽寶刀。
對菊 其四。明代。陳獻章。 秋英如雪照江濱,扳折須防小侍巾。曲檻兩頭門盡掩,先生元是惜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