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借詠柳以賦別,這首詩也沒有脫離離情的舊旨,但構(gòu)思新穎,想象奇特而又切合情景。
詩的一、二句,寥寥幾筆,繪出了一幅美麗的古堤春柳圖。古堤兩旁,垂柳成行,晴光照耀,通體蒼翠,蓊蓊郁郁,裊裊婷婷,遠(yuǎn)遠(yuǎn)望去,恰似一縷縷煙霞在飄舞?!把U裊”、“青青”,連用兩個(gè)疊字,一寫江邊柳的輕柔婀娜之態(tài),一寫其蔥蘢蒼翠的顏色,洗煉而鮮明。前人多以“翠柳如煙”、“楊柳含煙”、“含煙惹霧”等來形容柳的輕盈和春的秾麗,這里徑直用“一樹煙”來稱呼柳樹,想象奇特,造語新穎。只此三字,便勾出了柳條婆娑裊娜之狀,烘托出春光的綺麗明媚,并為下面寫離情作了反襯。
三、四兩句直接寫離情。詠柳惜別,詩人們一般都從折枝相贈(zèng)上著想,如“傷見路旁楊柳春,一重折盡一重新。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施肩吾《折楊柳》);“曾栽楊柳江南岸,一別江南兩度春。遙憶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白居易《憶江柳》)等等。雍裕之卻不屑作這種別人用過的詩句,而從折枝上翻出新意?!叭魹榻z不斷,留取系郎船”,詩人筆下的女主人公不僅沒有折柳贈(zèng)別,倒希望柳絲綿綿不斷,以便把情人的船兒系住,永不分離。這一方面是想得奇,說出了別人沒有說過的語句,把惜別這種抽象的感情表現(xiàn)得十分具體、深刻而不一般化;同時(shí),這種想象又是很自然的,切合江邊柳這一特定情景。大江中,船只來往如梭;堤岸上,煙柳絲絲弄碧;柳蔭下畫船待發(fā),枝枝柔條正拂在那行舟上。景以情合,情因景生,此時(shí)此刻,萌發(fā)出“系郎船”的天真幻想,合情合理,自然可信。這里沒有一個(gè)“別”字“愁”字,但癡情到要用柳條兒系住郎船,則離愁之重,別恨之深,已經(jīng)不言而喻了。這里也沒有一個(gè)“江”字、“柳”字,而江邊柳“遠(yuǎn)映征帆近拂堤”(溫庭筠《楊柳枝》)的獨(dú)特形象,也是鮮明如畫。至此,“古堤邊”三字才有了著落,全詩也渾然一體了。
中唐戴叔倫寫過一首《堤上柳》:“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行人攀折處,是妾斷腸時(shí)?!庇伞敖z”而聯(lián)想到“織”,頗為新穎,但后兩句卻未能由此加以生發(fā),而落入了窠臼;它沒有寫出堤上柳與別處柳的不同之處,如果把題目換成路邊柳、樓頭柳也一樣適用。其原因在于詩人的描寫,脫離了彼時(shí)彼地的特定情境。兩相比較,雍裕之的這首《江邊柳》匠心獨(dú)運(yùn)、高出一籌。
雍裕之雍裕之:唐朝人(約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詳,蜀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詩名。工樂府,極有情致。貞元后,數(shù)舉進(jìn)士不第,飄零四方。裕之著有詩集一卷, 《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
雍裕之。 雍裕之雍裕之:唐朝人(約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詳,蜀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詩名。工樂府,極有情致。貞元后,數(shù)舉進(jìn)士不第,飄零四方。裕之著有詩集一卷, 《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南天門觀音寺遙望。。弘歷。 古剎禮大士,虛堂息勞身。旋起憑欄望,舊徑還如新。谷轉(zhuǎn)見行騎,山高截片云。是時(shí)秋始孟,綠樹猶繁紛。兩山辟仙境,一路無纖塵。裊裊旌旆影,隱現(xiàn)出嶙峋。逸興一以暢,轉(zhuǎn)益憂懷頻。念彼隨從者,跋涉良苦辛。
夏日飲表弟劉敬宇水亭四首 其二。明代。于慎行。 別業(yè)中丞舊,新塘鑿更奇。亭深鳧雁渚,樹老鳳凰枝。惜往寧多日,徵歡又一時(shí)。洗杯酬愛弟,偏憶渭陽詩。
題鄭侍御藍(lán)田別業(yè)。唐代。張喬。 秋山清若水,吟客靜于僧。小徑通商嶺,高窗見杜陵。云霞朝入鏡,猿鳥夜窺燈。許作前峰侶,終來寄上層。
即事呈德麟。宋代。晁說之。 學(xué)得浮云往復(fù)還,里中不出孰追攀。九秋自與物情樂,一日須教我輩閑。敢料都城有詩句,故應(yīng)魂夢在山間。今朝車上瓶無分,更可憐哉我阻艱。
謝二劉。宋代。華岳。 雁行臨慰暖如春,玉粒金包即拜恩。周粟不肥清圣肉,楚絲難系直臣魂。二生在昔聞孤竹,一死于今愧屈原。圓籃下頒誠有謂,此情兄外更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