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說途中景,方知別后心。
行人日暮少,風(fēng)雪亂山深。
寄內(nèi)。宋代。孔平仲。 試說途中景,方知別后心。行人日暮少,風(fēng)雪亂山深。
這首詩可能作于詩人赴慧州途中,題為《寄內(nèi)》,是寄給妻子的詩。他的別后心情,所謂“黯然消魂”者,在這首小詩里有充分而含蓄的表現(xiàn)。
以途中景色,見別后離情,這是古代詩詞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即以實處見虛,則實處皆虛。不說“心情”,而只說沿途風(fēng)物,風(fēng)物雖是早已客觀存在,而行人此時此地的心頭滋味卻是其個人所有。其深度如何,其濃度如何,作者均未明言。且別情之濃,別情之亂,若一一說去,將花費太多筆墨,愈說得多,愈不能將此彌漫四野、飄忽惆悵的心情說全、說清,故將虛化實,使實處全虛,則更易感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就是采用這種表現(xiàn)手法。
按一般敘述方法,詩的順序應(yīng)為:“說與途中景,方知別后心。”這里將詩句倒轉(zhuǎn),是作者獨具匠心處。第一聯(lián)為第二聯(lián)作鋪墊,第二聯(lián)陡轉(zhuǎn),轉(zhuǎn)折頗險而陡,因奇特而見警策,能于險中求警;若按意思順序來寫,則是平鋪直敘,而無跌宕之勢。讀后只能感到行人于日暮時,說出風(fēng)雪亂山中的感受,及因這種感受而思念家人的心情,雖流暢而失之淺淡。此則不同,首聯(lián)沒有說“別后心”究竟如何,次聯(lián)卻通過所寫的途中景色來表現(xiàn)作者情懷的極苦、極亂。首聯(lián)在字面上提出了“途中景”,卻全無一字說此“景”;提出了“別后心”,卻既不作心情的描述,又無形象以表現(xiàn)含義。詩到后面又轉(zhuǎn)回頭去接第一句,寫“途中景”。如此安排,等于告訴讀者景即心,心即景,與其寫不易著筆的抽象心情,不如寫引起此種情懷的實景,于實景中見到這種極苦、極亂的心情,一如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日暮蒼山遠(yuǎn),天寒白屋貧。”只著一“貧”字,使下聯(lián)實寫的“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變得實處全虛,一片蒼茫凄寒之感,彌天而來,一般人用很多言語也說不盡的地方,他只用百十個字就渲染出來了??灼街俅嗽姷拿钐幰苍谟诖恕?/p>
孔平仲 北宋詩人。字義甫,一作毅父。新喻(今江西新余縣)人。生卒年不詳。治平二年(1065)舉進(jìn)士,曾任秘書丞、集賢校理,又提點江浙鑄錢、京西刑獄。 ...
孔平仲。 孔平仲 北宋詩人。字義甫,一作毅父。新喻(今江西新余縣)人。生卒年不詳。治平二年(1065)舉進(jìn)士,曾任秘書丞、集賢校理,又提點江浙鑄錢、京西刑獄。
國東王氣凝蒲關(guān),樓臺帖出晴空間。紫煙橫捧大舜廟,
黃河直打中條山。地鎖咽喉千古壯,風(fēng)傳歌吹萬家閑。
來來去去身依舊,未及潘年鬢已斑。
蒲關(guān)西道中作。唐代。李山甫。 國東王氣凝蒲關(guān),樓臺帖出晴空間。紫煙橫捧大舜廟,黃河直打中條山。地鎖咽喉千古壯,風(fēng)傳歌吹萬家閑。來來去去身依舊,未及潘年鬢已斑。
游憩超峰寺,登車日已曛。暮天銷薄靄,秋雨釀濃云。
老去思依佛,閒來欲與君。西風(fēng)吹斷雁,拭淚拜孤墳!
與謝石秋、星樓、林湘畹、黃茂笙游岡山超峰寺中途遇雨 其一。近現(xiàn)代。許南英。 游憩超峰寺,登車日已曛。暮天銷薄靄,秋雨釀濃云。老去思依佛,閒來欲與君。西風(fēng)吹斷雁,拭淚拜孤墳!
季夏游西山憶舊。。玄燁。 尋芳踏綠野,萬紫迷深溪。地遠(yuǎn)峰頭闊,山高水勢低。飛花疑舊夢,煙柳促新題。沙暖鴛鴦睡,萋萋草滿堤。
九日三首 其二。宋代。張嵲。 登高未用懷郪縣,少異誰能識孟嘉。歲歲青樽常有酒,年年黃菊未逢花。分將默坐更搜句,肯以銜杯當(dāng)飲茶。且莫憑欄傷極目,人間秋日易西斜。
忍草庵度夏寄貽京王二。清代。侯文熺。 分將禪舍作書巢,補葺何妨自剪茅??筒∽钜擞H梵夾,家貧只合薦山肴。恰逢花盡荷擎蕊,正苦林疏筍放梢。長吏任教征稅遍,傳呼應(yīng)不到荒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