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道取涼州。
涼州詞三首·其三。唐代。張籍。 鳳林關里水東流,白草黃榆六十秋。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道取涼州。
流經(jīng)鳳林關的河水向東流去,白草、黃榆樹已經(jīng)生長了六十年。
邊城的將士都承受主上的恩惠賞賜,卻沒有人知道去奪回涼州。
風林關:在唐代隴右道的河州(治所在今甘肅臨夏)境內(nèi)。位于黃河南岸。
白草:北地所生之草,似莠而細,干熟時呈白色,為牛羊所喜食。
黃榆:喬木名,樹皮黃褐色。葉,果均可食。
六十秋:從吐蕃全部占領隴右之地至作者寫詩之時,已過去了六十年之久。
恩澤:恩惠賞賜。
涼州:唐隴右道屬州,治所在今甘肅武威。代宗寶應、廣德年間淪于吐蕃之手。此地以涼州泛指隴右失地。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中國網(wǎng)絡文學聯(lián)盟
安史之亂以后,吐蕃族趁虛大興甲兵,東下牧馬,占據(jù)了唐西北涼州等幾十個州鎮(zhèn),從八世紀后期到九世紀中葉長達半個多世紀。詩人目睹這一現(xiàn)實,感慨萬千,寫了《涼州詞三首》。
參考資料:
1、何國治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763-764
白居易在《西涼伎》中寫道:“涼州陷來四十年,河隴侵將七千里。平時安西萬里疆,今日邊防在鳳翔。緣邊空屯十萬卒,飽食溫衣閑過日。遺民腸斷在涼州,將卒相看無意收。”元稹的《西涼伎》也說:“一朝燕賊亂中國,河湟忽盡空遺丘。連城邊將但高會,每說此曲能不羞?”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涼州淪陷未收的原因,是守邊將領的腐敗無能。張籍的第三首詩正是表達這個思想主題,而詩的風格迥然有別?!傍P林關里水東流,白草黃榆六十秋?!边@兩句寫景,點明邊城被吐蕃占領的時間之久,以及景象的荒涼蕭瑟。“鳳林關”,在今甘肅臨夏市西北。安史之亂前,唐朝同吐蕃的交界處在鳳林關以西,隨著邊城四鎮(zhèn)的失守,鳳林關亦已淪陷。在吐蕃異族野蠻掠奪、橫暴奴役下,鳳林關內(nèi),土地荒蕪,無人耕種,歲歲年年只見寒水東流,白草叢生,黃榆遍地,一片蕭條。這里,詩人既用“白草黃榆”從空間廣度來寫鳳林關的荒涼,又用具體數(shù)字“六十秋”從時間深度來突出鳳林關災難的深重。“六十秋”這不是夸張而是寫實,從公元762年(唐代宗初年)四鎮(zhèn)失陷,到詩人公元824年寫這首詩時,已是六十年還未收復。國土失陷如此之久,邊民災難如此之深,為什么沒有收復?原因在哪里?由此詩人發(fā)出了深沉的感慨、憤激的譴責。
“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道取涼州。”前句寫邊將責任的重大?!敖猿兄鞫鳚伞?,說明了邊將肩負著朝廷的重命、享受著國家的厚祿、擔負著人民的重望,守衛(wèi)邊境、收復失地是他們的天職。然而六十年來失地仍在吐蕃的鐵蹄下,這不是國政內(nèi)虛、邊力不足。后一句直指原因:守邊的將領無人提起收復涼州。邊將享受著國家優(yōu)厚的待遇,卻不去盡職守邊、收復失地,可見其飽食終日、腐敗無能。這兩句一揚一抑,對比鮮明,有力地譴責了邊將忘恩負義,長期失職,實在令人可憎可恨,可悲可嘆。
此詩的主旨落在最后一句,詩人不是從正面圍繞主題來敘述,而是從側(cè)面落筆,這是此詩的一個顯著特色。一、二兩句從空間和時間描寫邊城深重的災難,看來似乎是控訴吐蕃的侵占罪惡,而聯(lián)系最后一句“無人解道取涼州”來看,詩人的用意是在用現(xiàn)實來譴責邊將,正是他們的失職而帶來的長期失陷,邊將已成了歷史的罪人。第三句以鮮明的對照,嚴正譴責邊將無才無德,面對失去的山河熟視無睹。這一景一情,從側(cè)面有力地突現(xiàn)了卒句主旨的表達,義正辭嚴,酣暢淋漓。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yè)”。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
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yè)”。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游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軒自江東提刑歸抵。宋代。王撝。 嵯峨武夷山,中有梁棟姿。鳳凰鳴高崗,隱見視其時。孰若阿房宮,下容五丈旗。孰奏簫韶樂,和聲召來儀。才大古人用,論高人先知?;尬糖лd人,源流有余師。衣傳正大學,時吐蹇諤辭。國步方險艱,憂端終南齊。袖有濟時策,真言瑯玕披。忠嘉計稷契,不事激與隨。辯論黼座側(cè),聽納天顏怡。林林陛楯郎,相顧胥嘆咨。中有張萬福,拜賀太平基。正賴中流柱,障瀾使東之。胡為勇於去,神龍不容羈。平生廉靖操,為國張四維。西風送漢節(jié),凜凜和霜威?;嗜A馳周顯,書錦輝繡衣。沮臺占二星,今夕躔已移。江右九州地,俗弊民已疲。高褰赤帷裳,下照及隱微。刑清民乃服,莠除昔始滋。烹鮮戒政擾,漏魚寧綱稀。要令珥筆俗,洗心學書詩。更令佩犢子,竭力事耘耔。鄱江歇瀾波,貫索韜光輝。丕變東楚俗,若詠洙泗涯。小試大儒效,泰山一毫釐。寧如立本朝,措世復雍熙。無容孔席暖,佇興宣室思。歸來納絳節(jié),平登黃扉葉。富貴推不去,乘留復須疑。
孫希汲出示所和杜允迪二詩因次韻并寄允迪以。。郭印。 草木藏春柳報先,誰將蒼馭快如鞭。夜中一雨知無價,陌上三農(nóng)慶有年。玉糝寒林梅委地,浪翻平野麥連天。陰陽燮理非吾事,新歲調(diào)和豈偶然。
游仙吟三十首用栩園韻 其十九。。汪石青。 龍鸞百隊會蟠桃,冷看熙來攘往勞。座上有時吹合雅,人間何處吊離騷。投壺未必諸天笑,銜石終看一念牢。妙手不辭稍點綴,居然忘鏡又忘刀。
次韻題計宗道覲親卷。明代。謝廷柱。 巖松挺挺立秋霜,海蚌輝輝放夜光。柳種五株歸栗里,桃開千樹頌潘郎。鸞章褒及循良政,晝錦裁成戲舞裳。莫道云山容耋老,非熊應待夢周皇。
過天臺。宋代。王十朋。 目逆神仙路,丹成未暇躋。雪深封佛壟,云暗鎖桃溪。流水無還有,亂山高復低。欲尋劉阮洞,歸路恐成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