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玉雙飛水滿塘,菰蒲深處浴鴛鴦。
白蘋滿棹歸來晚,秋著蘆花兩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蕭蕭兩鬢吹華發(fā)。
萬事不理醉復醒,長占煙波弄明月。
清江曲。宋代。蘇庠。 屬玉雙飛水滿塘,菰蒲深處浴鴛鴦。白蘋滿棹歸來晚,秋著蘆花兩岸霜。扁舟系岸依林樾,蕭蕭兩鬢吹華發(fā)。萬事不理醉復醒,長占煙波弄明月。
鸀鳥雙雙飛離水面,水滿小塘,菰蒲深處,鴛鴦兩兩戲水。
船槳劃在滿是白蘋的水面上,我歸來已晚,只看到秋日岸邊的蘆絮像霜一樣。
我將一葉小舟系在岸邊林蔭下,上岸來,一陣秋風吹得我兩鬢生起白發(fā)。
我不理萬事,醉后又醒,只希望永遠占據(jù)江上,欣賞這一輪明月。
屬玉:鸀,水鳥名,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
菰蒲:菰,即茭白;蒲,即蒲草。
白蘋:即白蘋,水草。棹:槳。
林樾:指樹林叢聚成蔭處。
這首詩寫于詩人三十七歲以前。清江曲是蘇庠泛舟清江所作。詩人一生主要過著遁跡江湖的隱居生活,這首詩便以其自得其樂的心情,描繪了嘯傲江湖、放任自適的閑逸生活。清江,泛指詩人居處附近的一條清澈江河。
前六句所寫,既是詩人隱逸生活的一日,又是長年生活的縮影。一二句寫觀賞。詩人生活在江河邊,觸目之景,最多的是水鳥:鸀常常嬉戲在塘水中,不過一有動靜,便雙雙驚起,飛離水面;倒是偶居不離的鴛鴦,在那菰蒲深處,“相對浴紅衣”,可以不受外界“騷擾”。長時間地觀賞這些可愛而有靈性的水鳥,詩人感到有趣,感到欣喜。三、四句寫歸來。徜徉在“清江”之上,其樂無窮,詩人流連忘返,待回來時,往往天色已晚。槳劃到白蘋盛開的岸邊,他向岸上望去,只見岸上挺立著叢叢蘆葦。雪白的蘆花連成一片,好像是給兩岸鋪上了一層皚皚的濃霜。情景如畫,詩人心曠神怡。五、六句寫系舟。將一葉扁舟系在岸邊林蔭下,上得岸來,迎面一陣蕭蕭秋風,吹起了詩人兩鬢花白頭發(fā)。如平鏡的水面上起了一陣漣漪,詩人心田也掠過一個念頭:對那些熱衷于用世的人來說,這種江湖隱逸生活太平淡乏味了,不過,他卻覺得其中有無限的清情趣。因此最末兩句,詩人表明自己的志趣?!叭f事不理”,指不問人事,不與世事。觀其一生出處,這里有著詩人與現(xiàn)實不合作的意味在內(nèi)?!芭髟隆保纲p玩月色。詩人聲稱:我就喜愛這種無憂無慮、無拘無束的生活,萬事都不必、也不愿去理會,每日除了醒復醉、醉復醒外,便是“長占煙波弄明月”,小楫輕舟,永遠占據(jù)在煙波江上,優(yōu)哉游哉地觀賞風景,玩賞月色,這是十分舒心愜意的。
這首詩,以屬玉、鴛鴦、菰蒲、白蘋、蘆花、扁舟、林樾等景物,創(chuàng)造出一種幽美清新的江湖世界,活動在其間的詩人,又是一位孤高出塵、自由不羈的隱逸者,因此,全詩給人以一種脫盡塵世煙火的感覺,而使蘇軾大為贊賞:“此篇若置太白集中,誰復疑其非也?”(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認為可與李白詩媲美。其與李白詩相似處有二:寄情山水、縱酒行樂、蕭散灑脫的不群風致相似;隨興揮灑、辭氣夸張、清新自然的飄逸風神相似。
蘇庠(1065~1147)南宋初詞人。字養(yǎng)直,初因病目,自號眚翁。本泉州人,隨父蘇堅徙居丹陽(今屬江蘇)。因卜居丹陽后湖,又自號后湖病民。蘇堅有詩名,曾與蘇軾唱和,得蘇軾賞識,并因蘇軾稱譽其詩而聲名大振?;兆诖笥^、政和之際,蘇庠曾依蘇固與徐俯、洪芻、洪炎、潘淳、呂本中、汪藻、向子諲等結詩社于江西。在澧陽(今湖南澧縣)筑別墅以供游憩。其后居京口。高宗紹興年間,蘇庠與徐俯同被征召,獨不赴,隱逸以終。 ...
蘇庠。 蘇庠(1065~1147)南宋初詞人。字養(yǎng)直,初因病目,自號眚翁。本泉州人,隨父蘇堅徙居丹陽(今屬江蘇)。因卜居丹陽后湖,又自號后湖病民。蘇堅有詩名,曾與蘇軾唱和,得蘇軾賞識,并因蘇軾稱譽其詩而聲名大振。徽宗大觀、政和之際,蘇庠曾依蘇固與徐俯、洪芻、洪炎、潘淳、呂本中、汪藻、向子諲等結詩社于江西。在澧陽(今湖南澧縣)筑別墅以供游憩。其后居京口。高宗紹興年間,蘇庠與徐俯同被征召,獨不赴,隱逸以終。
陳五主。明代。郭之奇。 可憐巴馬蔽黃塵,夷兇剪亂遂為陳。已知同泰終危國,何事莊嚴又舍身。始興王子興勞苦,刺閨投石夜頻頻。妄希泰伯為三讓,錯認姬公乃世臣。青蒲未了安成泣,臨海旋驅(qū)嗣主輪。獨值齊衰能啟土,始逢周盛復逡巡。云龍門外空焚錦,玉樹庭中競樂春。三閣花容誰比艷,平湖草色忽開堙。天子寺奴應可獻,宮英文狎豈相顰。一朝王氣歸眢井,留得新聲感后人。
自廈門泛舟渡臺灣海中見夕陽感賦。。俞明震。 自浮滄海送殘陽,漸覺閒身人莽蒼。一掬酸辛成獨往,無邊天水共微光。風檣隱隱開元氣,朔雁聲聲吊戰(zhàn)場。凄絕一更初魄語,故人相望涕成行。
山中九日。。郭印。 信馬幽尋慣,重陽未及家。清游貪翠巘,素約負黃花??v目心先折,經(jīng)秋鬢欲華。因循時節(jié)過,底處覓流霞。
送王恪司門知絳州。宋代。文同。 絳守園池天下夸,紹述有記詞聱牙。蒼官青土左右樹,神君仙人高下花。遠水依然尚鉤帶,舊門想已無靴檛。自憐俗狀不能到,此去羨君專宴衙。
廣宗寺。明代。孫傳庭。 靈鷲峰南半麓高,護持曾此荷宸褒。殘碑漫訝沈苔蘚,功德元逾銅瓦牢。
歸山寄賈石葵年丈四首 其四。明代。于慎行。 聞道君王憶月卿,徵書蚤晚到山城??芍蛞箹|風起,碧玉峰頭鶴夢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