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遠(yuǎn)含空,蒼茫澤國東。
海明先見日,江白迥聞風(fēng)。
鳥道高原去,人煙小徑通。
那知舊遺逸,不在五湖中。
題松汀驛。唐代。張祜。 山色遠(yuǎn)含空,蒼茫澤國東。海明先見日,江白迥聞風(fēng)。鳥道高原去,人煙小徑通。那知舊遺逸,不在五湖中。
無邊的山色,連接著遙遠(yuǎn)的天空,東南的澤國,在蒼茫的煙波之中。
多么明亮的海水,托出一輪紅日,明鏡般的江水,風(fēng)掀銀浪起濤聲。
山路險峻啊,只有飛鳥才能通過,人煙稀疏啊,連接著彎曲的小路。
隱居的舊友喲,你在澤國的何處?我跑遍了五湖,未尋到你的行蹤。
松汀驛:驛站名。在江蘇境內(nèi)太湖的邊上。
含:包含。空:指天空。
蒼茫:形容無邊無際的樣子。澤國:形容水多的地方。此指太湖及其吳中一帶。
海:地面潴水區(qū)域大而近陸地者稱海。先見日:因東南近海故。
江白:江水泛白波。迥:遠(yuǎn)。
鳥道:指僅容飛鳥通過的道路,比喻險峻狹窄的山路。
人煙:住戶的炊煙,泛指人家。古人烹飪時都以柴草為燃料,燃燒時會產(chǎn)生濃煙,所以見到炊煙就表示有人居住。
舊遺逸:舊日的隱逸之士。此指遺世獨立的老朋友。遺逸,隱士;遺才。
五湖:此指太湖。
參考資料:
1、蒙萬夫 等.千家詩鑒賞辭典.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430-431
這首詩是詩人到太湖找不到朋友,落腳在湖畔一個名叫松汀驛的驛站時,題在壁上的詩。張祜始居姑蘇(今江蘇蘇州),后隱居丹陽(今屬江蘇),其一生行跡主要在蘇南太湖附近一帶地方。
參考資料:
1、蒙萬夫 等.千家詩鑒賞辭典.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430-431
松汀驛只是太湖東岸邊上的一個供人宿食及停車置馬的小旅店,但卻美景無限,可見太湖的美名絕非虛傳。太湖古稱震澤、笠澤、五湖,面積古稱三萬六千頃。因為水秀山明,湖中水產(chǎn)豐富,所以開發(fā)得很早,在春秋時代就是吳王夫差打獵游憩的地方。
此詩前六句描寫了山色、水光、東海日出、白浪濤聲,以及山間險峻的羊腸小道,用江南水鄉(xiāng)的特有景物構(gòu)成了一幅氣象壯闊、風(fēng)光明麗的風(fēng)景畫。結(jié)尾二句意義不甚可解。唐汝詢解云:“因想世人皆以五湖為隱士棲逸之所,殊不知古時之遺逸,乃有不居五湖而在此中者。其意必有所指,地既無考,人亦宜闕。”因此他就說結(jié)句有含蓄,實則含蓄些什么,他自己也說不出。吳昌祺在《刪訂唐詩解》中刪去了唐汝詢的解釋,批云:“其驛或在吳越間,故望五湖而意其有逸民?!焙髞砬鼜?fù)卻說:“言高原小徑,既通人煙,則遺逸斯在,而那知其不然也?!比覍Y(jié)句的體會,都不相同。因為“那知”和“不在”的關(guān)系很不清楚。唐解“那知”為“豈知”,意為:豈知舊時隱士,不在五湖而在此地。吳解“那知”為“安知”,意為:怎么知道舊時的隱士不會在這五湖中呢?屈解“那知”亦為“豈知”,但是作肯定語氣。施蟄存則認(rèn)為,這里的“舊遺逸”指舊時隱士,可能就是范蠡。他把最后兩句的意思理解為:但恨如今的五湖中,已無范蠡可追隨。這末二句是從前面“人煙小徑通”的進(jìn)一步聯(lián)想而來?!拔搴z逸”是整幅風(fēng)景畫的一個構(gòu)成部分。前六句是實寫,后二句是虛寫,虛實結(jié)合,給此詩帶來了想象的空間和余味,而避免了板滯之嫌。
題目“松汀驛”,從來沒有人加注,不知在什么地方。唐汝詢云:“驛之所在未詳,疑必依枕山陵,襟帶江海。其高原險絕,則為鳥道;其小徑幽僻,則通人煙。斯固隱淪之所藏乎?”唐汝詢、吳昌祺都是松江人,卻不敢設(shè)想這個“松汀驛”乃是“松江驛”之誤。在題詠旅途的唐詩中,沒有見過第二個“松汀驛”,而“松江驛”卻是常見的。許渾、竇鞏都有題松江驛詩。由吳入越,舟行必取道松江。松江驛在太湖之東,故詩云“蒼茫澤國東”。這個江字,大約很早已誤成汀字,故各本都作松汀,而無法在地理書中找到作注的資料。
張祜 字承吉,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nèi)名士”之譽。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肮蕠Ю?,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
張祜。 張祜 字承吉,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nèi)名士”之譽。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肮蕠Ю?,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附寬河書后寄周仲鼒父子二首 其一。。董紀(jì)。 始終情意兩蹉跎,離恨雖多話亦多。只有茜溪溪上月,照人一直到寬河。
荅寄延綏王中丞慎徵 其一。明代。王世貞。 中丞繡斧下青霄,十萬軍聲靜不囂。何限五原春草色,莫容代馬向秦驕。
澈庵招游北樓二首。近現(xiàn)代。趙熙。 古寺憑江郭,高樓感眾陰。時危萬里仄,思苦百年深。半醉天難問,多材陸豈沉。迢迢獨行者,珍重呂粱心。
天意微秋,庭陰乍曉。桂林風(fēng)氣行人早。未須騎馬聽朝雞,叩門卻有吟朋到。
幾樹紅英,一窗翠筱。詩心漫逐游絲繞。除愁除夢不求醒,叫醒稍恨鶯兒噪。
踏莎行 曉陰。近現(xiàn)代。章士釗。 天意微秋,庭陰乍曉。桂林風(fēng)氣行人早。未須騎馬聽朝雞,叩門卻有吟朋到。幾樹紅英,一窗翠筱。詩心漫逐游絲繞。除愁除夢不求醒,叫醒稍恨鶯兒噪。
廬山道中。宋代。董嗣杲。 疊疊蒼巒別是天,往來即是地行仙。撥云峰底落紅雨,冷翠谷中浮紫煙。樹色凈依山色古,樵聲清共瀑聲傳。遠(yuǎn)公不作淵明醉,結(jié)社徒然懷白蓮。
山居詩二十四首 其四。唐代。貫休。 萬境忘機是道華,碧芙蓉里日空斜。幽深有徑通仙窟,寂寞無人落異花。掣電浮云真好喻,如龍似鳳不須誇。君看江上英雄冢,只有松根與柏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