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病多思慮,亦讀神農(nóng)經(jīng)??仗昧魺魻T,四壁青熒熒。
羈旅隨人歡,貧賤還自輕。今來問良醫(yī),乃知病所生。
僮仆各憂愁,杵臼無停聲。見我形憔悴,勸藥語丁寧。
春雨枕席冷,窗前新禽鳴。開門起無力,遙愛雞犬行。
服藥察耳目,漸如醉者醒。顧非達性命,猶為憂患生。
臥疾。唐代。張籍。 身病多思慮,亦讀神農(nóng)經(jīng)。空堂留燈燭,四壁青熒熒。羈旅隨人歡,貧賤還自輕。今來問良醫(yī),乃知病所生。僮仆各憂愁,杵臼無停聲。見我形憔悴,勸藥語丁寧。春雨枕席冷,窗前新禽鳴。開門起無力,遙愛雞犬行。服藥察耳目,漸如醉者醒。顧非達性命,猶為憂患生。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yè)”。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
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yè)”。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歲除寇至和吳廣文五首 其五。明代。林大春。 誰染關山戰(zhàn)血紅,三吳壯士引雕弓?;牧只[風聲切,野戍烏啼夜色空。未信吟詩能退虜,翻令生子學從戎。何當挽取天河水,凈洗扶桑日月東。
贈瀚侄 其一。。吳儼。 白屋無遺業(yè),青年自立家。眾皆稱汝儉,我獨惡人奢??偷轿┕┸?,春來不種花。有田仍負郭,著意樹桑麻。
贈盧時賜從事。明代。孫緒。 白馬金羈氣浩然,客衣前日別幽燕。搖搖易水秋風外,窅窅瀛洲夕照邊。行人隨處問名姓,爭識盧家美少年。歸來下馬拜堂序,鄰翁趨走肩相駢。堂上尊翁湖海士,心在山林身在市。汪汪千頃學黃憲,散積千金羞范蠡。昔年坎坷居貧時,英風不為寒饑衰?;◤缴钌铋f不掃,手摩孤劍酬相知。魯朱郭解猶碌碌,肯逐里中游俠兒。晚歲優(yōu)游單富厚,太虛浮云元未有。燕雀飛飛候簾幕,英賢日日同杯酒。中夜鄉(xiāng)閭來叩門,劇孟季心思尚友。蒺藜古道險且艱,獨與先公日往還。行輩都拋鐺杓外,情好渾如伯仲間。我公棄背三十載,遐想颙颙久未改。號呼昆季告同社,建祠羽禋設脯醢。晨鐘暮鼓年復年,音容蚤夜依稀在。時時對我談舊事,俛首歔欷淚成海。若翁我本兄弟流,南金瓊玖何時投。泉臺有目終不瞑,半生空自慚箕裘。今日冠裳明晝錦,使我一見開狂眸。數(shù)年負歉且自慰,固知善慶恒相儔。酌酒起舞叩玄化,清風習習天悠悠。人生有子在仕版,一身溫飽復何求。有官不必居鼎鼐,生兒何必封公侯。一經(jīng)可教田可植,醉鄉(xiāng)何地非良謀。從此斑衣日取樂,人間萬變真浮漚。
張工部至薄寒山下有書無由馳報輤車之至倍切悲懷。唐代。權德輿。 書來遠自薄寒山,繚繞洮河出古關。今日難裁秣陵報,薤歌寥落柳車邊。
送茹子蒼暫歸會稽。清代。陳恭尹。 擒文宿昔有高譽,曾策天人上玉除。海外未舒千里足,客中猶著五車書。恩存棠樹詩常詠,寓共江城跡暫疏。本為丹砂求作宰,知君不厭嶺南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