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問剡中道,東南指越鄉(xiāng)。
舟從廣陵去,水入會稽長。
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
辭君向天姥,拂石臥秋霜。
辭君向天姥,拂石臥秋霜。。唐代。李白。 借問剡中道,東南指越鄉(xiāng)。舟從廣陵去,水入會稽長。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辭君向天姥,拂石臥秋霜。
向你打探問去剡中的道路,你舉手示意遙指東南方的越地。
乘船由揚州而南下,長長的流水一直通向會稽。
溪水清澈,掩映著叢叢綠竹,水明凈如鏡,映著荷花的倒影,傳出陣陣清香。
與君辭別前往天姥,抖盡石塵我將高臥于秋日的霜露之中。
儲邕:詩人的朋友。剡中:今浙江嵊州、新昌一帶,當(dāng)?shù)赜胸呦角逅恪?/p>
借問:請問,打聽。
越鄉(xiāng):今浙江紹興周圍。春秋時越國統(tǒng)治中心。
廣陵:今江蘇揚州。
會稽:今浙江紹興。
鏡:指水面。一則陽光照射,水面閃閃發(fā)光,二則水面清澈見底,所以比喻為鏡子。
天姥:即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傳說有仙人在山上唱歌,此山被道教尊為仙山。
參考資料:
1、紀準 .李白詩賞讀 .北京市 :線裝書局 ,2007年 :75-76頁 .
2、詹福瑞 .李白詩全譯 .石家莊市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年 :553頁 .
相傳,李白在唐開元12年出蜀遠游,兩年后便從廣陵到剡中,在開元14年寫了《別儲邕之剡中》。后來,他又第二次和第三次入剡中而游。李白漫游各地,也總以剡中風(fēng)光作比,上畫的是李白游剡溪時的美麗情景。
參考資料:
1、霍松林 尚永亮 .李白詩歌鑒賞 .上海市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年 :167-168頁 .
詩的前二句,交待詩人的去向。但作者避免平鋪直敘,用“借問”故作跌宕,引出所要行經(jīng)的路線;下面用一“指”字,回應(yīng)上文;同時,一“問”一“指”兩個舉動,又令人想到行者和送者將要分手時的情狀,增強形象感。
“舟從廣陵去,水入會稽長?!眱删溥M一步補充離別和要去的地點,并借“舟”、“水"二字點明詩人乃由水路進發(fā),從而自然引出下面兩句舟行所特有的景象。翠竹本生于岸邊,卻說“溪下綠’’,顯見這是水中倒影;荷花原生予水中,卻說“鏡中香’’,令人于形象的比喻中悟出真象。這里,前句巧妙地襯托出溪水之清,后句突出地渲染了水面之靜。水靜而且清,伴以飄香的荷花,泛綠的翠竹,活畫出了江南水鄉(xiāng)所獨具的特色。
“辭君向天姥,拂石臥秋霜。”“辭君"正面點出別離,與詩題關(guān)合;“天姥”乃越東靈秀之山,號稱奇絕。從“剡中“,到“越鄉(xiāng)",到“會稽”,再到“天姥”,同一地區(qū)的不同名稱被詩人連續(xù)使用,表面看來,似有重復(fù)繁雜之弊,但實際上,不僅每一名稱的出現(xiàn)都有其不可取代的意義,而且還從側(cè)面襯托出了詩人初入越東前那種向往、盼望的急切心情。在詩人想來,到了天姥山以后,仰臥于巨石之上,受著潔白的秋霜的沐浴,是何等的舒暢。
這首別離詩別辟蹊徑,新人耳目。詩中只以“辭君"見出別離,其余筆墨都用來鋪敘詩人的行程和沿途的景色,最后一句,更將想象中事如實寫來,充分展現(xiàn)了詩人熱愛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一片童心。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