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圣道運 而無所積,故海內(nèi)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 自為也,昧然無不靜者矣!圣人之靜也,非曰靜也善,故靜也。萬物 無足以撓心者,故靜也。水靜則明燭須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水 靜猶明,而況精神!圣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也。夫虛 靜恬淡寂漠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則 虛,虛則實,實則倫矣。虛則靜,靜則動,動則得矣。靜則無為,無 為也,則任事者責矣。無為則俞俞。俞俞者,憂患不能處,年壽長矣 。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萬物之本也。明此以南鄉(xiāng),堯之為君也; 明此以北面,舜之為臣也。以此處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處下, 玄圣素王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閑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進為而撫 世,則功大名顯而天下一也。靜而圣,動而王,無為也而尊,樸素而 天下莫能與之爭美。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謂大本大宗,與天和 者也。所以均調天下,與人和者也。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 ,謂之天樂。莊子曰:“吾師乎,吾師乎!赍萬物而不為戾;澤及萬 世而不為仁;長于上古而不為壽;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此之謂天樂。故曰:知天樂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而與陰 同德,動而與陽同波。故知天樂者,無天怨,無人非,無物累,無鬼 責。故曰:其動也天,其靜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其魂 不疲,一心定而萬物服。言以虛靜推于天地,通于萬物,此之謂天樂 。天樂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為宗,以道德為主,以無為為常。無為也,則 用天下而有余;有為也,則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貴夫無為也。 上無為也,下亦無為也,是下與上同德。下與上同德則不臣。下有為 也,上亦有為也,是上與下同道。上與下同道則不主。上必無為而用 下,下必有為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
故古之王天下者,知雖落天地,不自慮也;辯雖雕萬物,不自說也 ;能雖窮海內(nèi),不自為也。天不產(chǎn)而萬物化,地不長而萬物育,帝王 無為而天下功。故曰:莫神于天,莫富于地,莫大于帝王。故曰:帝 王之德配天地。此乘天地,馳萬物,而用人群之道也。
本在于上,末在于下;要在于主,詳在于臣。三軍五兵之運,德之 末也;賞罰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禮法度數(shù),刑名比詳,治之 末也;鐘鼓之音,羽旄之容,樂之末也;哭泣衰囗(左“纟”右“至 ”),隆殺之服,哀之末也。此五末者,須精神之運,心術之動,然 后從之者也。末學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君先而臣從,父先 而子從,兄先而弟從,長先而少從,男先而女從,夫先而婦從。夫尊 卑先后,天地之行也,故圣人取象焉。天尊地卑,神明之位也;春夏 先,秋冬后,四時之序也;萬物化作,萌區(qū)有狀,盛衰之殺,變化之 流也。夫天地至神矣,而有尊卑先后之序,而況人道乎!宗廟尚親, 朝廷尚尊,鄉(xiāng)黨尚齒,行事尚賢,大道之序也。語道而非其序者,非 其道也。語道而非其道者,安取道哉!
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義次之,仁 義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 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賞罰次之,賞 罰已明而愚知處宜,貴賤履位,仁賢不肖襲情。必分其能,必由其名 。以此事上,以此畜下,以此治物,以此修身,知謀不用,必歸其天 。此之謂大平,治之至也。故書曰:“有形有名?!毙蚊?,古人有 之,而非所以先也。古之語大道者,五變而形名可舉,九變而賞罰可 言也。驟而語形名,不知其本也;驟而語賞罰,不知其始也。倒道而 言,迕道而說者,人之所治也,安能治人!驟而語形名賞罰,此有知 治之具,非知治之道??捎糜谔煜?,不足以用天下。此之謂辯士,一 曲之人也。禮法數(shù)度,形名比詳,古人有之。此下之所以事上,非上 之所以畜下也。
昔者舜問于堯曰:“天王之用心何如?”堯曰:“吾不敖無告,不 廢窮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婦人,此吾所以用心已?!彼丛唬骸懊?則美矣,而未大也?!眻蛟唬骸叭粍t何如?”舜曰:“天德而出寧, 日月照而四時行,若晝夜之有經(jīng),云行而雨施矣!”堯曰:“膠膠擾 擾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狈蛱斓卣?,古之所大也,而 黃帝、堯、舜之所共美也。故古之王天下者,奚為哉?天地而已矣!
孔子西藏書于周室,子路謀曰:“由聞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 歸居,夫子欲藏書,則試往因焉?!笨鬃釉唬骸吧啤!蓖娎像酰?老聃不許,于是囗(左“纟”右“番”音fan2)十二經(jīng)以說。老 聃中其說,曰:“大謾,愿聞其要?!笨鬃釉唬骸耙谌柿x?!崩像?曰:“請問:仁義,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則不成, 不義則不生。仁義,真人之性也,又將奚為矣?”老聃曰:“請問: 何謂仁義?”孔子曰:“中心物愷,兼愛無私,此仁義之情也?!崩?聃曰:“意,幾乎后言!夫兼愛,不亦迂夫!無私焉,乃私也。夫子 若欲使天下無失其牧乎?則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 列矣,禽獸固有群矣,樹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遁遁而趨, 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義,若擊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亂人之性 也?!?/p>
士成綺見老子而問曰:“吾聞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辭遠道而來愿見 ,百舍重趼而不敢息。今吾觀子非圣人也,鼠壤有余蔬而棄妹,不仁 也!生熟不盡于前,而積斂無崖。”老子漠然不應。士成綺明日復見 ,曰:“昔者吾有剌于子,今吾心正囗(左“谷”右“阝”)矣,何 故也?”老子曰:“夫巧知神圣之人,吾自以為脫焉。昔者子呼我牛 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茍有其實,人與之名而弗受,再受 其殃。吾服也恒服,吾非以服有服?!笔砍删_雁行避影,履行遂進, 而問修身若何。老子曰:“而容崖然,而目沖然,而顙囗(左上“月 ”左下“廾”右“頁”)然,而口闞然,而狀義然。似系馬而止也, 動而持,發(fā)也機,察而審,知巧而睹于泰,凡以為不信。邊竟有人焉 ,其名為竊?!?/p>
老子曰:“夫道,于大不終,于小不遺,故萬物備。廣廣乎其無不 容也,淵淵乎其不可測也。形德仁義,神之末也,非至人孰能定之! 夫至人有世,不亦大乎,而不足以為之累;天下奮柄而不與之偕;審 乎無假而不與利遷;極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遺萬物,而神 未嘗有所困也。通乎道,合乎德,退仁義,賓禮樂,至人之心有所定 矣!”
世之所貴道者,書也。書不過語,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意也, 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而世因貴言傳書。世雖貴之 ,我猶不足貴也,為其貴非其貴也。故視而可見者,形與色也;聽而 可聞者,名與聲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聲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 名聲,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豈識之哉!
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斫輪于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 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 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 夫!”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 ”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 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有數(shù)存乎其間。臣不 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 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譯文及注釋
天道是什么?是自然變化的規(guī)律。天道規(guī)律行得通,萬物乃昌盛。
帝道是什么?是帝王治國的方法。帝道方法行得通,天下乃歸心。
圣道是什么?是圣人教民的主義。圣道主義行得通,社會乃安定。
看清了自然規(guī)律,掌握了圣人的主義。上能懂天文,下能知地理,八方的情況都熟悉,四季的農(nóng)事都了解,他便是德養(yǎng)高的帝王了。一個德養(yǎng)高的帝王,總是約束自己默然守靜,決不妄動。對帝王而言,守靜,于國于民于己,都有好處。
圣人靜,不是因為靜有好處,所以靜。對圣人而言,一切外物皆不足以撩動內(nèi)心,所以不守而自靜。水靜,明澈照見須眉,作鏡子用。靜水,呈標準的平面,作水平儀,建筑師用。水靜了能變得明澈,何況人的精神。圣人自靜,他的心啊,天地之間第一靈鏡,明澈照見萬物真相!
虛空,靜止,恬淡,寂寞,無為。這是完整的精神體系,是天地之間最靈的水平儀,是修道養(yǎng)德的最高標準。這個標準要求帝王休政務,要求圣人休俗慮。要緊的是這個休字。休字,人倚樹木,享受蔭涼,身心俱閑。
帝王休政務,就虛空了。虛空,就能守靜了。守靜,就能活動了。活動,得到成功,德就立了。
圣人休俗慮,就虛空了。虛空,就能充實了。充實,順道而行,道就備了。
帝王守靜,就無為了。自身無為,大臣就能承擔責任,放手工作。工作上軌合道,天下就能普遍無為而自治了。
圣人自靜,就無為了。無為的人,就能愉愉快快的了。愉快的人,身心不受憂患的煎熬,就能延年益壽了。
虛空,靜止,恬淡,寂寞,無為。萬物尋根,都會回到這個體系,坐北朝南,高居君位而皈依這個體系的有堯爺;立南朝北,屈居臣位而皈依這個體系的有舜爺。處在上峰,這個體系便是黃袍帝王或顯赫天子之德;處在下層,這個體系便是布衣素王或無名圣人之道。辭官悠游山林,有意要實踐這個體系的隱士,著書講學,譽滿民間;從政拯救百姓,立志要推廣這個體系的偉人,撥亂反正,功蓋天下。這個體系靜下來,化身為圣人;這個體系動起來,化身為帝王。這個體系最尊貴,雖然無為;這個體系最美好,雖然樸素。
虛空,靜止,恬淡,寂寞,無為。這個體系就是宇宙精神。世界上的一切存在,追索其根,都在宇宙精神,人若修道養(yǎng)德,皈依宇宙精神,他就同大自然密合了。他若服務社會,定能消除對立,化解糾紛,與人合作,受人歡迎。能同眾人諧和,他便是人樂。能同自然諧和,他便是天樂。
有學生說:“天樂樂在哪里,不好體會?!?/p>
于是我朗誦了一首詩:
大宗師啊大宗師,
你是天下第一暴力,最最兇橫無理,
擂萬物成齏粉,殺生命如殺死虱蟣,
什么義與不義,你從來不介意。
大宗師啊大宗師,
你是天下第一溫馨,最最慈善有情,
養(yǎng)萬物成繁盛,撫生命如撫愛幼嬰,
什么仁與不仁,你從來不承認。
大宗師啊大宗師,
你是天下第一老叟,最最頑健高壽,
與時間成孿友,享遐齡如天長地久,
青春永遠駐留,你從來不衰朽。
大宗師啊大宗師,
你是天下第一巧匠,最最智慧高強,
化虛無成萬象,造宇宙如神工建房,
功勞完全隱藏,你從來不亮相。
學生說:“大宗師不是人,是道?!?/p>
我說:“你學道,了悟到道之樂,便是天樂之所樂了。我從前講過,了悟天樂的人,生,順隨自然發(fā)展;死,參與物質變化;靜,陰氣般的凝靜;動,陽氣般的波動。由此可知,人若了悟天樂,不招老天怨恨,不受旁人排斥,不被外物拖累,不聞野鬼誚罵,身心瀟灑,樂在其中。我從前講過,他的自動不是有心,正如天穹自轉;他的自靜不是故意,正如地面自安。懷著堅定信念,國王似的坐北朝南。鬼怪不敢搗亂,精神不知疲倦。他有充分把握,百姓能從善,能服管。這話的意思是,把自己的虛空靜止推廣到全世界,讓所有的事物和自己一樣的虛而空之,靜而止之,便是天樂。從更高一層說,天樂就是圣人的心,道心,志在教化民眾,而且樂此不疲。”
堯帝在位,舜任總理。閑時。二人觀天。
舜問:“作為天王,你的用心又該怎樣?”
堯說,“頑民不聽話,我要容忍,決不謾罵。貧民無生計,我要救濟,決不拋棄。對死者,要憐憫。對兒童,要保護。對婦女,要同情。這些是我用心之所在了?!?/p>
舜說:“說好吧,夠好了。如果作為天王、更大一些,就更好了?!?/p>
堯問:“怎樣更大一些?”
舜說:“天王有德,大夫安寧,日月光明,四季有序,正常運行,好比晝夜循環(huán)非有意,好比云聚雨落本無心。”
堯說:“咱倆從攪攪[扌妥][扌妥](讀rua2),合成一人吧?你同自然諧和,我同眾人諧和,合起來更好?!?/p>
自古以來,從黃帝到堯舜誰不贊美天地偉大。古代帝王統(tǒng)治天下,怎樣取得成功的喲?說來很簡單,大些更大些,向天地學習,不要天天盡抓雞毛蒜皮。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魯國政局動搖,可能爆發(fā)內(nèi)戰(zhàn)??鬃邮帐白罹哂袃r值的書籍六種,所謂六經(jīng),亦即《詩》《書》《易》《禮》《樂》《春秋》,每一種若干卷,一卷卷卷起來,包扎成捆,牛車西運河南洛陽。洛陽是天下的首都,周朝中央政府所在。中央檔案室的官員說庫房已爆滿,拒絕代管這一車書籍。孔子求情再三,奈何官員鐵面。隨員兼保鏢仲子路先生,是孔子早期的學生,建議說:“學生聽說中央圖書館前館長老聃,現(xiàn)已辭職卸任,回家隱居。老師去求他寫封介紹信,把書交給中央圖書館代管吧。”
孔子說:“太好啦!”吩咐子路留在洛陽照管書籍,他去楚國苦縣鄉(xiāng)間,登門拜望老聃。
老聃說:“不行呀。”
孔子詳細陳述六經(jīng)內(nèi)容,想讓這位無為主義大師明白,這些書籍真是文化瑰寶,經(jīng)天緯地,繼往開來,比一切都重要。
老聃心不在焉,聽得頗不耐煩,擺手打斷孔子的陳述,說:“太羅唆。扼要講給我聽?!?/p>
孔子說:“扼要講嘛,就是仁義?!?/p>
老聃說:“請問,仁義是人類的本性嗎?”
孔子說:“當然是。君子離開了仁,在社會上怎么做人;君子拋開了義,活著還有什么意義。仁義不僅是君子的本性,也是修道養(yǎng)德的真人的本性呀。你提出這樣的問題,是什么意思???”
老聃說:“還要請問,仁義的內(nèi)容是什么?”
孔子說:“心術正直,態(tài)度和藹,博愛眾人,大公無私。就主體而言,這些都是仁義的內(nèi)容。”
老聃說:“唉喲喲!剛才的話,令人擔憂。世道人心如此之壞,他還要去博愛,豈不迂腐可笑,未免太不現(xiàn)實。宣言自己無私,讓大家說他好,這正是自私喲。先生提倡仁義,要使萬物不失牧養(yǎng),是嗎?可是,天反常,塌了嗎?沒有。地反常,隱了嗎?沒有。日月失明了嗎?沒有。星辰出列越座了嗎?沒有。禽獸失群了嗎?沒有。樹倒了嗎?沒有。誰要你濫操心!先生仿照天德做人,順隨天道做事,就很不錯了。何必高舉仁義大旗到處叫賣,就像丟失小孩,沿街打鼓尋找似的,惹人發(fā)笑。唉喲喲!你可別搞亂了別人的本性呀!”
孔子返回魯國,把這一車書籍秘藏入家園的夾墻內(nèi),才算放心。
民間俠士,姓成名綺,麻衣草鞋,腰懸短刀,大步踏入老聃住宅。不去正廳,而去園墻角落尋找鼠洞,抽刀刨開看了,又去廚房檢查了食品柜。俠士成綺走出廚房,面有怒色,到正廳見老聃。
老聃放下手中的筆,請來客坐。
俠士成綺自報姓名,聲若洪鐘。他以問罪的口吻說:“久聞大名,都說你是當今圣人,所以我不遠千里來見你。一路曉行夜宿,走了百天。雙腳磨起水泡,水泡磨成血泡,一層層趼皮哪,一天也不休息,奔命似的跑來參拜圣人?,F(xiàn)在我總算把你看透了,你不是圣人。你不是!鼠洞中有你傾棄的剩飯,白生生的糧食。暴殄天物,這是你的不仁!食品柜里涼拌菜啦煎炒菜啦五味俱全,太好吃。吃不完,還囤積,這是你的不義!”
老聃反應冷淡,無意辯解。俠士成綺不免大失所望,自討沒趣,回頭走了。
第二天,又來了。他以抱歉的口吻說:“昨天語言沖撞,冒犯你老,是我太偏狹了。今天我糾正了,自己也不清楚為什么要糾正?!?/p>
老聃說:“我不是弄巧炫智的俗士,也不是超凡入圣的偉人。人生的這兩段路程,我敢說我先后走完了。昨天晤面,你說我是馬,那就叫我馬好了;你說我是牛,那就叫我牛好了。萬一我真是馬真是牛,你給我以馬牛的名稱,而我又拒絕,那我就會惹禍了。是馬是牛,已經(jīng)犯錯誤了。拒絕馬牛的名稱,便是犯了雙重錯誤,所以會惹禍?,F(xiàn)今我呢,牛帽馬帽,俗帽偉帽,給啥戴啥,戴得口服心服,一貫的服,本能的服,自然的服,不是認識到應該服才服的?!?/p>
俠士成綺火氣盡消,跟著老聃走出正廳,散步庭園。不敢擋住陽光,不敢踐踏腳印,小心追隨老聃左右,鵝步緩行。他以溫馴的口吻問:“我該怎樣修身?”
老聃說:“你的臉貌孤傲不群。你的目光灼灼逼人。你的頰額高,顯露機敏。你的嘴巴闊,咬出猛勁。你的儀態(tài)如險峰向八方挑釁。你的靈魂如狂馬想掙脫系繩。你辦事,固執(zhí)己見,頑梗不化。你出手,扣動扳機,一觸即發(fā)。你觀察,入木三分,令人害怕。你用心,智巧練達,示人圓滑。總而言之,你已喪失天真,只剩下假假假。修什么身,告訴你吧:有人來自邊境,姓竊名扒!”
俠士成綺羞愧臉紅,急忙告退。老聃仍然反應冷淡,踱回正廳繼續(xù)寫書去了。
我們的先師老聃說:“道啊,囊括萬物,不論巨細,件件齊備。道廣闊,看不見邊。道深沉,測不到底。刑,德,仁,義,好比樹有根,根在精神體系。所以,頒布刑律,普及德育,規(guī)范仁義,這些大事必須至人親手處理。至人治國,擔子雖然重,他卻放得下,挑得起。他不參與爭權奪利,哪怕官場鬧得污煙瘴氣。他不投靠誰,也就不至于隨著別人左遷右移??赐甘澜缯嫦?,皈依宇宙精神,所以他能獨立天地,拋開萬事,保持靈魂不疲弊。弄通大道,符合大德,少談仁義,不用禮樂,這便是至人追求的目的?!?/p>
世人相信道中書中,所以讀書學道。道既然受重視,書也跟著受重視了。書不過寫語言成文字而已,重視書又不如重視語言。語言之所以受重視,全在所蘊藏的意思。沒意思的話,誰聽??梢姂撌苤匾暤氖且馑?,僅僅是意思。意思的背后還有難以表達的玄妙的東西,那是語言無法說清楚的,文字無法寫明白的,而又正是最關鍵的東西。通常說的妙不可言,就是指的這類東西。
世人重視語言,所以傳授書本,父而子,師而生,久傳成統(tǒng)。那些玩藝兒,他們重視就重視他們的吧,我仍然不重視。我認為他們重視的那些,恰恰不是應該重視的;應該重視的,他們倒輕視了。用視覺器官認識世界,但見形狀和色彩而已。用聽覺器官認識世界,但聞名稱和聲音而已。視聽所及,全屬皮相。可悲啊,世人誤把皮相當作真相,說他們已經(jīng)認識世界了,認識萬物了。他們被形色名聲迷惑,停留在感性認識的表層,無法深入理性認識和靈性認識,永遠看不透世界真相和萬物真相。真相啊真相,內(nèi)行懂得,說不明白;外行不懂,滔滔不絕。實際情況就是這樣,而世人不曉得!
春秋時期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好戰(zhàn)兼好學,閑時堂上讀書。一日,御用輪匠名扁,是斫車輪的老手,應召到堂下修車輪。輪扁右手伯錘左手鋼鑿打卯眼,砰砰磅磅,敲得滿堂轟響。抬頭瞧齊桓公讀書十分專心,還嗯嗯嗡嗡的搖頭朗誦。山東人嘛,鼻音又重,甕聲甕氣,難聽極了。輪扁覺得做工受人干擾,分散心思,影響手藝,胸中冒火,丟下錘鑿,跨上高堂,大聲叫喊:“敢問老爺,俺老粗聽不懂,你那書上說些啥玩藝兒喲?”
桓公說:“圣人講的話呀?!?/p>
輪扁說:“圣人還在世嗎?”
桓公說:“好蠢!逝世多年啦。”
輪扁說:“這么看來,老爺讀的不過是古人釀酒剩下的糟粕罷了!”
桓公說:“寡人讀書,輪匠跑來批評,這還象話嗎!你說說。說得脫,走得脫。說不出道理來,我要你命!”
輪扁說:“俺自幼只曉得選檀木,操斧錛,聽車輪,就講講斫車輪的道理,供老爺參考吧。輪輜要打卯眼,逗插輻條。卯眼大了一絲,輻條敲插入內(nèi),暫時牢固,日久松動,便會脫落。卯眼小了一毫,輻條敲插不入,強迫打入,輪輞裂縫。日久會破。必須絲毫不差,大小正好。要做到這點,不但憑手藝,還得用心思。最關鍵的技巧,心頭明白,口頭說不清楚。俺沒法傳授給兒子,兒子也沒法學到手。所以俺七十歲啦還在這里斫車輪,找不到接班人。古人死了,沒法傳授的東西也跟著他進了棺材。留給后人的書,你正在讀的這一捆竹簡,依俺的經(jīng)驗看,不過是古人的糟粕罷了!”
參考資料:
1、佚名.360doc.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103/16/2178284_1768932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