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周文君免士工師藉,相呂倉,國人不說也。君有閔閔之心。
謂周文君曰:“國必有誹譽,忠臣令誹在己,譽在上。宋君奪民時以為臺,而民非之,無忠臣以掩蓋之也。子罕釋相為司空,民非子罕而善其君。齊桓公宮中七市,女閭七百,國人非之。管仲故為三歸之家,以掩桓公,非自傷于民也?《春秋》記臣弒君者以百數(shù),皆大臣見譽者也。故大臣得譽,非國家之美也。故眾庶成疆,增積成山。”周君遂不免。
譯文及注釋
周文君免除了工師籍的職務,而該用呂倉為相國,周國民眾對呂倉表示不滿。周文君為此感到很憂慮。這時呂倉的說客對周文君說:
“國家每做一件事必然是有毀謗也有贊美,忠臣把毀謗都加在自己身上,而把贊美都歸于君主。宋國的君主強占百姓耕作時間建造自己的游樂臺,而遭到人民強烈地非議,這主要是由于沒有忠臣代他受過。后來,忠誠代他受過的大臣子罕辭去相位而改任司空,人民就非議子罕,而贊美宋君。
在齊恒公的宮中,一共擁有7個市場和700個妓院,齊國人都斥責他,于是齊國相國管仲就故意在自己家筑臺,并命名為“三歸臺”,目的就是為桓公掩飾過錯,自己并非有意傷害民心。
《春秋》一書記載臣子殺死君主的事可以百數(shù)計算,他們都是很受贊譽的大臣。由此可見,重臣享有盛名,并非國家之福。所以常言道,‘眾多成強,增高成山’。”周文君才沒有免去呂倉相國的職位。
參考資料:
1、佚名.360doc.http://www.360doc.cn/article/7741790_152038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