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門冬
《爾雅》曰:薔蘼,{艸舋}(音門。)冬也。(郭璞癥曰:今門冬也,一名滿冬。)
《山海經(jīng)》曰:{艸舋}谷之山,草多{艸舋}冬。
《列仙傳》曰:赤須子,豐人,好食天門冬,齒落更生。
《神仙傳》曰:甘始者,太原人,服天門冬,在人間三百馀年。
《博物志》曰:天門冬,莖間有刺,而葉滑者,曰荮休,一名顛棘。根以浣縑,素白,越人名為浣草,似天門冬而非也。凡服此,先試浣衣如法者,便非天門冬。
《抱樸子》曰:杜子服天門冬,御十八妾,有子百四十人,日行三百里。
又《內(nèi)篇》曰:天門冬,或名地門冬。
○麥門冬
《潛夫論》曰:夫理世不得真賢,譬猶治疾不得真藥也。治疾當(dāng)?shù)菙d門冬,及得蒸橫麥。已不識(shí)真,合而飲之,疾以浸劇,而不知為人所欺也。
《游名山志》曰:泉山竹際及金州,多麥門冬。
盛弘之《荊州記》曰:魚復(fù)縣巖崖內(nèi),生麥門冬。
《廣州記》曰:鄣平縣遍饒麥門冬。
《建康記》曰:建康出麥門冬。
《本草經(jīng)》曰:麥門冬,味甘平。生川谷。治心腹結(jié)氣、傷中、胃脈絕。久服輕身,不饑不老。生函谷山。
《吳氏本草》曰:麥門冬,一名羊韭,秦一名烏韭,楚一名馬韭,越一名羊韭,齊一名愛韭。一名禹韭,一名爨禍獰谞,一名忍冬,一名忍陵,一名不世藥,一名禹馀糧,一名仆壘,一名隨脂。神農(nóng)、歧伯甘平,黃帝、桐君、雷夠允,無毒,李氏甘,小溫,扁鵲無毒。生谷中肥地,葉如韭,肥澤,叢生。彩無時(shí)。實(shí)青黃。
○術(shù)
《爾雅》曰:術(shù),山薊。(《本草》云:術(shù),一名山薊。今術(shù)似薊而生山中。)
《山海經(jīng)》曰:女幾之山,其草多術(shù)。
《列仙傳》曰:涓子好餌木,接食其精三百年。
《神仙傳》曰:陳子皇得餌術(shù)要方,服之,得仙去霍山。其妻姜氏疾病,念其婿采術(shù)之法,服之,病自愈。至三百七十歲,登山取術(shù),重檐而歸,不息不極,顏色氣力如二十時(shí)。
《抱樸子·內(nèi)篇》曰:南陽文氏,其先祖,漢末大亂,饑?yán)в?,遇人教之食術(shù),云遂不饑。數(shù)十年,乃來還鄉(xiāng)里,顏苫渣少,氣力轉(zhuǎn)勝。故術(shù),一名山精。
《神藥經(jīng)》曰:必欲長生,當(dāng)服山精。
○伏苓
《廣雅》曰:伏神,伏苓也。
《史記·龜策傳》曰:伏苓,在兔絲之下,狀似飛鳥之形。新雨已,天清靜無風(fēng),以夜燒兔絲,去之,即篝燭此地,(徐廣曰:{昬騫}籠也。蓋然禍獰蘘籠罩其上也。篝音溝。)火滅,即記其處。明即掘取,入地四尺至七尺得矣。伏苓者,千歲松脂,食之不世。
《齊書》曰:陶弘景,永明中上表辭祿。許之,賜以東帛,敕所在月給伏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餌。
《淮南子》曰:下有伏苓,上有兔絲。(伏苓,千歲松脂也。菟絲生其上,而無根,一名女羅也。)
《抱樸子·內(nèi)篇》曰:任子季,服伏苓十八年,仙人玉女往從之,面體如玉澤。
《范子計(jì)然》曰:伏苓,出嵩高三輔。
《神異經(jīng)記》曰:西北荒,有人飲甘露,食伏苓。
《典論》曰:潁川郄儉,能辟穀,餌伏苓。初,儉至市,伏苓價(jià)暴貴數(shù)倍。
《典術(shù)》曰:伏苓者,松脂入地,千歲為伏苓。望松樹赤者,下有之。
《神仙傳》曰:秀眉公餌伏苓,得仙。
又曰:皇初起,以弟初平得道,乃棄妻子,留就初平,共服松柏伏苓。至五萬日,能坐在立亡,行日中無影,有童子之色。及俱還鄉(xiāng)里,親戚死亡略盡,乃復(fù)俱去。臨去,以方教南伯,遂易姓為赤。初起,字魯班。初平,為赤松子。其后服此藥得仙者,數(shù)十人。
《列仙傳》曰:犢子者,鄴人也。少在黑山上彩松子、伏苓,餌而服之,且數(shù)百年。時(shí)殖時(shí)老,時(shí)好時(shí)丑,時(shí)人乃知仙人也。
《廣志》曰:伏神,松汁所作,勝伏苓。或曰:松根,伏苓貫著之。生朱提濮陽縣。
《博物志》曰:仙傳云:松柏入地中,千年化為伏苓。伏苓千年化為虎魄,一名江珠。今太山出伏苓,而無虎魄江珠。益州永昌郡出虎魄,而無伏苓?;蛟品錈菜鳎丛敹f。
《嵩高山記》曰:取松柏伏苓二斤,醇酒漬之,和以白蜜,日三服,乃通靈。
《名山略記》曰:郁州山,出伏苓。
《吳氏本草》曰:伏苓通神,桐君甘,雷公、扁鵲甘,無毒?;蛏嬷?,大松根下,入地三丈一尺。二月、七月彩。
《本草經(jīng)》曰:伏苓,一名伏神。味甘平。生山谷。治胸脅、山氣、憂患、悸驚。生太山。
○豬苓
《莊子》曰:豕橐,藥也。(司馬彪注曰:豕橐,一名苓根,似豬豕。治渴。)
《本草經(jīng)》曰:豬零,一名假豬矢,味甘平。生山谷。治痎瘧,解毒、蟲蠱不祥,利水道。久服輕身,能不老。生衡山。
《吳氏本草》曰:豬零,神農(nóng)甘,雷公苦,無毒。如伏苓?;蛏鹁?。八月彩。
○卷柏
《建康記》曰:建康出卷柏。
《范子計(jì)然》曰:卷柏出三輔。
《本草經(jīng)》曰:卷柏,一名萬歲。味辛溫。生山谷。治五藏邪氣。
《吳氏本草》曰:卷柏,一名豹足,一名求股,一名萬歲,一名神投時(shí)。神農(nóng)甘平,桐君、雷夠允。生山谷。
鄭氏《婚禮謁文》曰:卷柏藥草,附生山顛。氫鱍成性,終無自伸。
○甘草
《本草經(jīng)》曰:甘草,一名美草,一名蜜甘。
○厚樸
《廣雅》曰:重皮,厚樸也。
《范子計(jì)然》曰:厚樸,出弘農(nóng)。
《本草經(jīng)》曰:厚樸,味苦溫。生山谷。治中風(fēng)、傷寒、熱血、痹、死肌,去蟲。生文山。
《吳氏本草》曰:厚樸,一名厚皮。神農(nóng)、歧伯、雷公苦,無毒,李氏小溫。生交址。
○黃精
《廣雅》曰:黃精,龍銜也。
又曰:黃精,葉似小黃也。
《抱樸子》曰:黃精,一名菟竹,一名雞格,一名岳珠。服其花,勝其實(shí)?;?,生十斛,乾之,則可得五六升。服之十年,乃可得益。
《列仙傳》曰:修羊公,魏人也,止華陰山石室中。中有懸石塌,臥其上,塌盡穿陷。略不食時(shí),取黃精服之。
《神仙傳》曰:王烈,字長能,邯鄲人也,常服黃精。
又曰:白菟公,服黃精而得仙。
《永嘉記》曰:黃精,出松陽永寧縣。
《游名山志》曰:名室藥多黃精。
《博物志》曰:黃帝問天姥曰:"天地所生,豈有食之令人不世者乎?"姥曰:"太陽草,名黃精,餌食之,可以長生。"
○胡麻
《廣雅》曰:狗虱、鉅勝、藤弘,胡麻也。
《孝經(jīng)援神契》曰:鉅勝延年。(宋均注曰:世以鉅勝為枸杞子。)
《晉書·安帝記》曰:殷仲堪在荊州,以胡麻為廩。
《廣志》曰:胡麻,一名方莖,服之不老,奈風(fēng)濕。其葉名青襄也。
《淮南子》曰:汾水濛濁,而宜胡麻。
《列仙傳》曰:關(guān)令尹喜,與老子俱之流沙西,服鉅勝實(shí),莫知所終。
《魯女生別傳》曰:女生,長樂人也,少好道。初服餌胡麻,及術(shù),絕穀八十馀年。更少壯,色如桃華,一日能行三百里,走及獐鹿。
《抱樸子》曰:胡麻,好者一石,蒸之如炊,須暴乾,復(fù)蒸九次,細(xì)篩,白蜜丸如雞子。日二枚,一年面色美,身體滑,二年白發(fā)黑,三年齒落更生,四年入水不濡,五年入火不焦,六年走及奔馬。或蜜水和,作餅如糖狀,炙食一餅。
《抱樸子·內(nèi)篇》曰:胡麻,服餌不老,耐風(fēng)濕。
《吳氏本草》曰:胡麻,一名方金,一明宸虱。神農(nóng)、雷夠允平,無毒,立秋彩。青襄,一名蔓。神農(nóng)苦,雷夠允。
《本草經(jīng)》曰:胡麻,一名巨勝。味甘平。生川澤。治傷中虛羸,補(bǔ)五藏,益氣。久服,輕身不老。生上黨。
崔實(shí)《四民月令》曰:二月可種胡麻,謂之上時(shí)也。
○當(dāng)歸
《爾雅》曰:薜,山靳。(《廣雅》曰:山芹,當(dāng)歸,今似芹而粗大者。靳音巨申切。)
《吳志》曰:曹公聞太史慈名,遺書以篋封之。發(fā)看,無所道,但貯當(dāng)歸。
《魏氏春秋同異》曰:姜維得母書并當(dāng)歸,維曰:"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yuǎn)志,不見當(dāng)歸。"蒲俺親殉利如此。
《范子計(jì)然》曰:當(dāng)歸,出隴西,無枯者善。
《秦州記》曰:隴西襄武縣有牛山,是出當(dāng)歸。
《建康記》曰:建康出當(dāng)歸,不堪用。
《廣州記》曰:鄣平縣出當(dāng)歸。
《博物志》曰:《神農(nóng)經(jīng)》曰:"下藥治病,謂大黃除實(shí),當(dāng)歸止痛。"
崔豹《古今注》曰:牛亨問:"剿汶別,相贈(zèng)以芍藥,何也?"答曰:"芍藥,一名何離。故將別,贈(zèng)以芍藥。猶相招,則贈(zèng)以蘼蕪,蘼蕪一名當(dāng)歸也。"
《本草經(jīng)》曰:當(dāng)歸,一名子歸。味甘溫。生川谷。主治逆止、氣溫、瘧寒熱。生隴西。
《吳氏本草》曰:當(dāng)歸,神農(nóng)、黃帝、桐君、扁鵲甘,無毒,歧伯、雷公辛,無毒,李氏小寒?;蛏己?。
○遠(yuǎn)志
《爾雅》云:葽(鳥了切)繞,蕀{艸冤}。(今遠(yuǎn)志也。似麻黃,赤華葉,銳而黃,其上謂之小草。蕀{艸冤},音棘冤。)
《抱樸子·內(nèi)篇》曰:陵陽仲,服遠(yuǎn)志二十年,有子三十七人,坐在立亡。
《世說》曰:謝袒緣始有東山擲昃,后命屬掾,不獲已,始就桓公司馬。於時(shí)人有致桓公藥草者,中有遠(yuǎn)志,公取以問謝:"桿藥又名小草,何以物有二稱?"謝未即答。爾時(shí)郝隆在坐,謝因曰:"郝參軍多知識(shí),試復(fù)通看。"郝應(yīng)聲曰:"葛此甚易解!處則為遠(yuǎn)志,出則為小草,"於是謝公殊有愧色,桓目謝而笑曰:"郝參軍此通乃不惡,亦甚有會(huì)。"
《本草經(jīng)》曰:遠(yuǎn)志,一名棘菀,一名要繞。久服,輕身不忘。葉名小草,生太山及宛句。
○細(xì)辛
《山海經(jīng)》曰:浮戲之山東有蛇谷,上多少辛。
《管子》曰:五沃之土,群藥生少辛。
《范子計(jì)然》曰:細(xì)辛,出華陰,色白者善。
《名山志》曰:松陽之山,草多細(xì)辛。
《永嘉記》曰:細(xì)辛出松陽。
《本草經(jīng)》曰:細(xì)辛,一名少辛。味溫。生山谷。治咳逆,明目,通利九竅。久服輕身。生華陰。
《吳氏本草》曰:細(xì)辛,一名少辛,一名細(xì)辛。神農(nóng)、黃帝、雷公、桐君辛,小溫,歧伯無毒,李氏小寒。如葵葉,赤色,一根一葉相連。二月、八月彩根。
○續(xù)斷
《范子計(jì)然》曰:續(xù)斷出三輔。
《廣州記》曰:鄣平縣出續(xù)斷。
《本草經(jīng)》曰:續(xù)斷,一名龍豆。味苦,微溫。生山谷。治傷寒,補(bǔ)不足;金瘡、癰傷、折跌,續(xù)筋骨;婦人乳難,崩中,漏血。久服益力。生常山。
《吳氏本草》曰:龍芻,一名龍多,一名龍須,一名續(xù)斷,一名龍木,一名草毒,一名龍華,一名懸菟。神農(nóng)、李氏小寒,雷公、黃帝苦,無毒,扁鵲辛,無毒。生梁州。七月七日彩。
《范注方》曰:續(xù)斷即是馬{艸許},與水{艸許}菜相似,但大於水{艸許}耳。葉似旁翁菜葉,但小厚,兩邊有刺,刺人。其花紫色。
○肉蓯蓉
《本草經(jīng)》曰:肉蓯蓉,味甘微溫。生山谷。治五勞七傷,補(bǔ)中,除莖中寒熱,養(yǎng)五藏,強(qiáng)陰,益精氣,多子,婦人癥瘕。久服輕身。生河西。
《吳氏本草》曰:肉蓯蓉,一名草蓯蓉。神農(nóng)、黃帝咸,雷公酸,李氏小溫。生河?xùn)|山陰地,長三四寸,叢生,或代郡雁門。二月、八月彩,陰乾用之。
○藷藇
《山海經(jīng)》曰:升山,草多藷藇。(上諸、述獰啯音,下余、預(yù)二音。)
《湘中記》曰:永和初,有彩藥衡山者,道迷糧盡。過巖下,見一老公,與四五年少對(duì)坐執(zhí)書。告以饑,與之食物,如署豫。指教所去。五六日至家,而不腹饑。
《范子計(jì)然》曰:藷藇,本出三輔,白色者善。
《本草經(jīng)》曰:署豫,一名山芋,味甘溫。生山谷。治傷中虛羸,補(bǔ)中,益氣力,長肌肉,除邪氣寒熱。久服輕身,耳目聰明,不饑,延年。生嵩高。
《吳氏本草》曰:薯豫,一名藷署,秦、楚名玉延,齊、魯名山芋,鄭、趙名山羊,一名玉延,一名修脆,一名兒草。神農(nóng)甘,小溫,桐君、雷夠允,無毒?;蛏R朐鍾山。始生赤莖細(xì)蔓,五月華白,七月實(shí)青黃,八月熟落,根中白、皮黃,類芋。二月、三月、八月彩根。惡甘遂。
曹毗《杜蘭香傳》曰:蘭香降張碩,與三署預(yù)實(shí),曰:"食此可以辟霧露。"碩食二,懷一,欲以歸。香曰:"可自食,不得持去。"
《異苑》曰:署預(yù),一名山羊。根既入藥,又復(fù)可食。若掘取,默默則獲,唱名者不可得。
○地黃
《爾雅》曰:芐,(音戶。)地黃。(郭璞癥曰:一名地髓,江東呼芐也。)
《抱樸子》曰:楚文子,服地黃八年,視有光,手止車弩。
《本草經(jīng)》曰:地黃,一名地髓。治傷中,長肌肉。生咸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