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獵下
《王孫子》曰:趙簡子獵於晉陽之山,撫轡而嘆。董安于曰:"主君嘆,敢問何故?"簡子曰:"汝不知也,吾廄養(yǎng)食谷之馬以千數(shù),官養(yǎng)多力之士日數(shù)百,欲以獵獸也,恐鄰國養(yǎng)賢以獵吾也。"
《慶子》曰:趙簡子田,鄭龍為右。有一野人,簡子曰:"龍下射彼,使無驚吾馬。"龍曰:"昔吾先君伐衛(wèi)免曹,退為踐土之盟,不戮一人;吾子今一朝田,而曰必為我殺人,是虎狠殺人。"故將救之。簡子愀焉,曰:"不愛其身以活人者,可無從乎?"環(huán)車輟田,曰:"人之田也得獸,今吾田也得士。"
又曰:梁君出獵,見白雁群,下車,彀弩欲射之。道有行者不止,白雁群駭。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孫龍撫轡曰:"今主君以因白雁故而欲射殺人,無異於虎狼。"梁君援其手與歸,呼萬歲曰:"樂哉!今日獵也。人皆得獸,吾獨得善言。"
《尸子》曰:宓羲氏之世,天下多獸,故教民以獵也。
《韓子》曰:孟孫獵得麑,使秦西巴持之,其母隨而呼之。秦西巴不忍,而與其母。孟孫適至,求麑,對曰:"予不忍,而與其母。"孟孫大怒,逐之。居三月,復召為其子傅,曰:"夫子不忍於麑,且忍吾子乎?"
又曰: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明日,會天疾風,左右止侯,侯不聽,曰:"不可,疾風失信,吾不為。"遂犯風往,而罷虞人也。
《穆天子傳》曰:天子東田于澤,至于重璧之臺,盛姬告病。
又曰:天子獵于滲澤,於是得白狐、玄貉焉,以祭于河宗。(以將事於河宗,獲比,故用。)
又曰:天子大饗王公諸侯王,勤七萃之士(勤猶勞也。)于羽陵之上,乃奏廣樂,六師之人翔畋于曠原。得獲無疆,鳥獸絕群。六師之人大畋九日,乃收皮效物,是載羽車。
《國語》曰:晉趙簡子田于螻,(螻,晉軍囿。)史黯聞之,以犬侍于門。(黯,晉大夫史墨,時為簡子史,以田犬門君囿門也。)簡子見之,曰:"何為?"曰:"有所得犬,欲試之茲囿。"(茲山。)簡子曰:"何為不告?"對曰:"君行,臣不從不順。(言從,法臣從君。)主將適螻,而麓不聞,(麓,主君苑囿之官?!秱鳌吩唬荷搅种?,衡麓守之。)臣敢煩當日?"(當日,直日也。宮主將之君囿,不煩麓以告君,臣亦不敢煩主之直日自白也。")簡子乃還。
《呂氏春秋》曰:齊有好獵者,久不得獸。所以不得,狗惡故也。欲得良狗,則家貧。乃還耕,還耕則家富,家富則有以求良狗,狗良則數(shù)得獸矣。非獨獵,事皆然。
《春秋后語》曰:魏信陵君嘗與王共博,於是北境舉烽火,傳言趙寇至。王釋博,欲召大臣議之。信陵君曰:"趙王獵耳,非為寇也。"復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有頃,復從北方傳言:"趙王獵耳,非為寇也。"王大驚,曰:"公子何以知之?"對曰:"臣之客有能探趙王陰謀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
《六韜》曰:文王畋于渭陽,見呂尚坐茅以漁。
《太公金匱》曰:紂常以六月獵於西土,發(fā)人逐禽。民諫曰:"天務(wù)覆施,地務(wù)長養(yǎng)。今盛夏發(fā)民逐禽,而元元命懸於野,民踐之,百日不食。"紂以為妖,殺之。
《新序》曰:晉文公出田逐獸,碭入大澤,迷不知所,為漁者送文公出澤。漁者曰:"鴻鵠乃保大海之中,厭而徙之小澤,則必有矢矰之憂。黿保於深淵,厭而出之淺渚,則必有羅網(wǎng)之憂。今君逐獸,碭入至此,何行之太遠也?君歸國,臣亦反漁所。"
又曰:晉文逐鹿而失之,問農(nóng)夫老者曰:"吾鹿何在?"老者以足指曰:"如是行往。"公曰:"寡人問子,子以足指,何也?"老者振衣而起曰:"不意人君至此。虎豹之居也,厭閑而得近,故人得之;魚鱉之居也,厭深而得淺,故人亦得之;諸侯厭眾而亡其國,'惟鵲有巢,惟鳩居之。'今君不歸,人將居之"。於是文公恐而歸。
《新序》曰:晉文公畋於虢。還,見一老,問曰:"虢亡,何也?"對曰:"虢君斷,則不能用人也。"文公輟畋而歸。趙襄子曰:"其人安在?"公曰:"吾與來。"襄子曰:"君聽其言,不用其身。"文公乃召賞之。
《說苑》曰:楚莊王獵,大夫諫之,王曰:"吾就獵,求士也。榛薄刺虎,知其勇也;搏犀獲兕,知其勁也;罷畋而分所得,知其仁也。由此道得三士,可乎?"
又曰:晉平公有馳逐之車,錯以羽芝,會群臣觀焉。田差三過不顧。
《白虎通》曰:王者、諸侯所以田狩者,何也?為田除害,上以供宗廟,下以簡集士眾也。
蔡邕《月令章句》曰:季秋之月,天子乃教于田獵,閑肆五兵,因以順時取禽。其禮,將軍執(zhí)晉鼓,師率執(zhí)提,旅率執(zhí)鼙,以教坐作進退徐疾之節(jié)。
《瑣語》曰:范獻子卜獵,占之曰:"君子得黿,小人遺寇。"獻子獵,無所得,而遺其冠。
《潛夫論》曰:昔有司原氏獵於中野,鹿東奔,司原從而噪之。西方之眾有逐犭希者,聞司原之噪,竟舉音而和之。司原反復追之,乃得大犭希,喜以為瑞。
《陸子》曰:欲水之清則勿涉,欲草之茂則勿獵。
杜夷《幽求》曰:獵者嗜肉,不多於不獵;及其陵岡巒,赴溪嶺,而有遺身之志。
《語林》曰:夏少明在東國,不知名。聞裴逸民知人,乃裹糧寄載,入洛從之。未至家少許,見一人著黃皮褲褶,乘馬將獵,問曰:"裴逸民家遠近?"答曰:"君何以問?"夏曰:"聞其名知人,故從會稽來投之。"裴曰:"身是逸民,君明可更來。"明往,逸民果知之,用為西明門候,於此遂知名也。
《石勒別傳》曰:冬十一月大雪,平地三尺。勒主簿程朗諫,勒不從。出獵墜馬,顧左右曰:"不從主簿之言,而致墜馬。"賜朗絹百匹,以旌忠亮。
《續(xù)搜神記》曰:晉中興后,譙郡周子文家在晉陵。少時喜射獵,嘗入山。忽山岫間見一人,長五丈許,提弓箭,箭鏑頭廣二尺許,白如霜雪,忽出喚曰:"阿鼠!阿鼠!"子文不覺應(yīng)曰:"諾。"此人牽弓滿鏑向子文,子文便失魂厭伏。
又曰:吳末,臨海人入山射獵,為舍住。夜中有一人長丈,著黃衣白帶,來謂射人曰:我有仇克,明日當戰(zhàn),君可見助,當厚相報。"射人曰:"自欲助君,何以相別?"答曰:"明日食時,君可出溪邊,敵從北來,我南往應(yīng)。白帶者我,黃帶者彼。"射人許之。明出,果聞岸北有聲,狀如風雨,草木四靡。視南亦爾。惟見二大蛇,長十馀丈,於溪中相遇,白蛇勢弱,人即引弩射之,黃蛇即死。日將暮,復見前人來辭謝,云:"住此一年獵,明年慎勿復來,來必為禍。"射人曰:"善。"遂停一年獵,所獲甚多,家致巨富。數(shù)年后,憶先山多肉,忘前言,復更往獵。見先白帶人語之言:"我語君勿復更來,不能見用。仇子已大,今必報君,非我所知。"射人聞之,甚怖,便欲走。乃見三烏衣人,皆長八尺,俱張口向之,射人即死。
《異苑》曰:慕容皝出畋,見一老父,曰:"此非獵所,王且還也。"皝明晨復去,值有白兔,馳馬射之,墜石而卒。
《世說》曰:孫盛為庾公記室參軍,從獵,將其子齊莊行。庾公不知,忽於獵場見齊莊,時七八歲,庾謂曰:"若亦復來耶。"應(yīng)聲答曰:"所謂無小無大,從公于邁。"
又曰:桓南郡好獵,騁良馬,馳擊若飛。{霍又}飄所指,行陣不整。麇兔騰逸,參佐無不被擊。
《吳地記》曰:長洲在姑蘇南,太湖北岸,闔閭所游獵處也。吳主遣徐詳至魏,魏太祖謂詳曰:"孤比老,愿濟橫江之津,與孫將軍游姑蘇之上,獵長洲之苑,吾志足矣。"詳對曰:"若越橫江而游姑蘇,是踵亡秦而躡夫差,恐天下之事去矣!"太祖大笑曰:"徐生無乃逆詐乎?"
《鄴中記》曰:石虎少時好游獵。后體壯大,不復乘馬。作獵輦,二十人擔之,如今之步輦。上安徘徊曲蓋,當坐處安轉(zhuǎn)關(guān)床。若射鳥獸,直有所向,關(guān)隨身而轉(zhuǎn)。虎善射,矢不虛發(fā)矣。
《襄陽耆舊記》曰:楚王好游獵之事,揚鑣馳逐乎華容之下,射鴻乎夏水之濱。
○弋
《說文》曰:矰,弋射矢也。
《毛詩·緇衣·女曰雞鳴》曰:將翱將翔,弋鳧與雁。(《詩義問》曰:以繳系矢而射。)弋言加之,與子宜之。
又《大雅·桑柔》曰:嗟爾明友,予豈不知而作?如彼飛蟲,時亦弋獲。
《禮記·月令》曰:季春之月,罼弋無出九門。(蔡邕《章句》曰:繳射曰弋)
《左傳·襄公上》曰:曹伯陽好田弋,曹鄙人公孫強好弋,獲白雁而獻之,且言田弋之說。
《論語·述而》曰:子曰:"弋不射宿。"
《春秋后語》曰:楚頃襄王時,人有好以弱弓微繳加歸雁之上者。王聞之,召而問焉,對曰:"外臣之好射鶀雁羅鸗,小矢之發(fā)也,何足為大王道哉?且楚國之大,因大王之賢,所弋非直此也!昔者三王以弋道德,五伯以弋戰(zhàn)國。夫秦、魏、燕、趙,王之鶀雁也;齊、魯、鄭者,青首也;鄒、費、郯、邵者,羅鸗也。其馀不足射也。見鳥六雙,惟王何?。客跞粢允ト藶楣?,勇士為繳,時張而射之,此六雙者,可得而囊載也!其樂非特朝夕之樂也。"
《韓詩外傳》曰:齊景公出弋昭華之池,使顏涿聚主鳥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殺之。晏子曰:"夫涿聚有死罪三,臣請以其罪數(shù)而誅之。"
《晉中興書》曰:桓名秀,豁第二子,代叔父沖為江州刺史。雖公門貴盛,不以榮爵嬰心,惟以弋釣為事。
《后魏書》曰:劉逖,字長子,聰明,好弋獵騎射,以行樂為事。
《吳越春秋》曰:樂野者,越王所弋獵處也,故曰樂野。
《管子》曰:國子弟之無上事、衣食不節(jié)、率子弟不田弋獵者,幾何人?(既無上事,乃率子弟不田農(nóng),但弋獵也。)
又曰:恒公弋在廩,管仲朝,公弛弓脫靬而迎之,曰:"今天鴻鵠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時,惟有羽翼,以通其意於天下也。今孤之不得意於天下,皆非二子之憂也?"二子不對。
《列子》曰:蒲且子之弋,弱弓纖繳,乘風振之,連雙鸧於青云之際,用心專也。
《韓子》曰:田子方問唐易鞠曰:"弋者何慎?"對曰:"鳥以數(shù)百目視子,子以二目御之,子謹周子廩。"田子方曰:"善。子加之弋,我加之國。"鄭長者聞之,曰:"子方知欲為廩,而未得所以為廩。夫虛無見者,廩也。"一曰:齊宣王問弋於唐易子曰:"弋者奚貴?"唐易子曰:"在於謹廩。"王曰:"何謂謹廩?"對曰:"鳥以數(shù)十目視人,人以二目視鳥,奈何其不謹廩也?故曰'在於謹廩'。然則為天下,何以為此廩?今人主以二目視一國,一國以萬目視人主,將何以自為謹廩乎?"
又曰:衛(wèi)人有佐弋者,鳥至,因先以卷麾之,鳥驚而不可得也。
又曰:夫弩弱而矰高者,激於風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於眾也。
又曰:齊宣王問匡倩曰:"儒者弋乎?"匡倩對曰:"不。"曰:"何也?""弋者從下害於上者也,是從下傷君也,儒者以為害義,故不弋。"
《淮南子》曰:蒲且子連鳥於百仞之上,弓良也。(蒲且子,楚人,善射弋。)
劉向《別錄》曰:有行過江上《弋雁賦》、《行弋賦》、《弋雌得雄賦》。
《法言》曰:鴻飛冥冥,弋者何篡?(篡,取也。)
《太玄經(jīng)》曰:弋彼三飛,終日不歸。
嵇康《與山濤書》曰:弋釣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動,二不可也。
○羅
《周禮·夏官上·羅氏》曰:羅氏,掌烏鳥,(烏謂卑居,鵲之屬。)蠟則作羅襦。(襦,細密之羅。襦,讀為襦有衣袽之襦也。)仲春,羅春鳥,獻鳩,以養(yǎng)國老。(春鳥,蟄而始出者,若今南郡黃雀之屬矣。是時鷹化為鳩,與春變舊為新,宜以養(yǎng)老助生氣者耳。)
《毛詩·國風》曰:有兔爰爰,雉離於羅。(鳥網(wǎng)為羅。)
又《小雅》曰:鴛鴦于飛,畢之羅之。
《爾雅》曰:鳥罟(音古。)謂之羅。(羅,絡(luò)也。)
《國語》曰:里革諫魯宣公曰:"鳥獸孕,水蟲成,獸虞於是乎焚罝羅。"
《列仙傳》曰:李仲甫夜臥床上,或為鵄鳥,跱架候北風,當飛渡南海。山上有羅得鴟,視之,仲甫也,向羅者笑。
《王子年拾遺記》曰:晉文公焚林以求介之推,有白鵶繞煙而噪,或集介之推之側(cè),火不能焚。晉嘉之,於山數(shù)百里不復設(shè)羅網(wǎng)。
《幽明錄》曰:有一傖(士行反。)小兒放牛野中,伴輩數(shù)人,見一鬼依諸叢草間,處處設(shè)網(wǎng),欲以捕人。設(shè)網(wǎng)后未竟,傖小兒竊取前網(wǎng),仍以罨之,即縛得鬼。
《文子》曰:有鳥將來,張羅而待之。得鳥者,羅之一目。今為一目之羅,無得鳥焉。
《鹖冠子》曰:一目之羅,不可以得雀。
《闕子》曰:任公子冬羅鯉於山阿,眾人皆以為惑。既而鹯鶚擊黃雀,觸公子羅者千萬數(shù)。
劉楨《魯都賦》曰:長罼掩壑,大羅被澤。
○罝
《毛詩·關(guān)雎》曰:《兔罝》后妃之化也。《關(guān)雎》之化行,則莫不好德,賢人眾多也。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爾雅》曰:兔罟謂之罝。
顧譚《新言》曰:設(shè)罝於淵,施網(wǎng)於崗,欲民之慎,亦如此也,終無魚兔矣。
《物理論》曰:夫欲定天下而任小人,猶欲捕麋鹿而張兔罝。兔罝不能系麋鹿,猶小人不能任大事。
○罦
《韓詩》曰:有兔爰爰,雉離干罦。
《爾雅》曰:罬謂之罦。罦,覆車也。(今之翻車也,有兩轅,中施罥以鋪鳥。展轉(zhuǎn)相解,廣異語。)
《說文》曰:罦,覆車也。
○罿
《韓詩》曰:有兔爰爰,雉離于罿。(薛君注曰:張羅車上曰罿也。)
《爾雅》曰:繴謂之罿。罿,罬也。(郭璞曰:今翻車也,有兩轅,中施羅捕鳥。)
○罻
《說文》曰:罻,捕鳥也。
《禮記·王制》曰:鳩化為鷹,然后設(shè)罻羅。
○罼罕
《禮記·月令》曰:季春,罼翳無出九門。(鄭玄曰:網(wǎng)小長〈木兩〉謂之罼。翳,射者鳥息隱。)
蔡邕《月令章句》曰:奄飛禽曰罼。
《說文》曰:罼,罔也。率,捕鳥罼,象絲網(wǎng);上下,其革柄也。
○罞
《爾雅》曰:麋罟謂之罞。(郭璞注曰:冒其頭也。犍為舍人曰:縻有難制張罼也。)
○
《爾雅》曰:彘罟謂之。(,幕也。犍為舍人曰:彘剛惡龁人,故張網(wǎng)而羅之也。)
○磻
《纂文》曰:磻,射石也。
○繳
《列內(nèi)傳》曰:赤將子者,黃帝時人也,不食五谷而食百草華。至堯時,為木工,能隨風雨上下。時市中賣繳,亦謂之繳父。
《淮南子》曰:堯使羿繳大風於青丘之野。(大風,鷙鳥也。青丘,東方也。)
環(huán)濟《典略》曰:繳,綸也。綸于前,望飛鳥而射之。
《夢書》曰:夢橫繳,欲舉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