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葬送四
《吳越春秋》曰:早平門外麋湖西城者,麋王城也。與越王遙戰(zhàn),越王殺麋王,麋王無頭,騎馬還武里,乃死,因留葬武里城中。以午日死,至今武里午日不舉火。
又曰:吳王闔閭有子女怨王,乃自殺。闔閭痛之甚,葬于昌門外。鑿地為池,積土為山,文石為槨。金鼎銀鐏,珠玉之寶,皆以送女。乃舞白鵠于吳市中,令萬民隨觀。還使男女與鵠俱入門,因塞之。
又曰:吳謀伐齊。齊景公使女子為質(zhì)于吳,吳王因為太子聘齊女。齊女少,思齊,日夜哭泣,發(fā)病。闔閭乃起北門,名曰齊門,令女往游其上。女思不止,病日益甚,至且死,女曰:"令死有知,必葬海虞山之巔,以望齊國。"闔閭傷之甚,用其言葬于虞山之嶺,以瞻望齊國。是時太子亦病而死。
《說苑》曰:蓋聞相梁并衛(wèi),有罪而走齊。管仲迎而問曰:"吾子相梁并衛(wèi)之時,門下使者幾何人?"曰:"門下使者三千馀人。"管仲曰:"今與幾何人來?"曰:"臣與三人俱。"曰:"是何?"對曰:"其一人父死,無以葬,我為葬;一人母死,無以葬,亦為葬之;一人酗裥獄,我為出之。是以得三人來。"
桓子《新論》曰:揚子云為郎,居長安,素貧。比歲亡其兩男,哀痛之,皆持歸,葬于蜀。以此困乏。子云達圣道,明于死生,不下季札。然而慕戀死子,不能以義割恩,自令多費,而致困貧。
《論衡》曰:儒書言孔子當泗水而葬,為之卻流。此言孔子德使水卻,不湍其墓。是故儒者講論,皆言孔子之后,當封泗水,以卻流為證,殆虛言也。
王符《潛夫論》曰:文帝葬于芷陽,明帝葬于洛南,皆不藏珠寶,不起山陵。今京師貴戚、郡縣豪家,生不極養(yǎng),死乃崇喪,造起大冢,廣樹松柏,廬舍祠堂,務崇侈僣。此無益于終,無益于孝,徒作煩擾,傷害吏民。今案:畢鎬之郊,無文武之陵;南城之東,無曾晳之冢,周公非不忠,曾子非不孝也。
崔寔《政論》曰:送終之家,亦大無度。至念親將終,無以奉遣,乃約其供養(yǎng)衣服,豫修已沒之制,竭家盡業(yè),甘之不恨。窮厄既迫,起為盜賊。拘執(zhí)陷罪,為世大戮。痛乎,此俗之愚民也。
《錄異傳》曰:袁安葬其母,逢三書生,語其葬處,遂至四世五公。其后公路年十八,驕豪,故常食密飯,諸女以絳為地道,游行其上,此葬地所致也。
謝綽《宋拾遺》曰:桓溫葬姑熟之青山,平墳,不為封域。于墓旁開〈土遂〉立碑,故謬其處,令后代不知所在。
《襄陽耆舊傳》曰:峴山南有習家魚池者,習郁之所作也。郁將亡,敕其兒煥曰:"我葬必近魚池。"煥為起冢于池之北,去池四十步。
山謙之《丹陽記》曰:晉車騎將軍王舒令其子曰:"甚愛漂陽縣,死則我欲葬焉。"故王死之后,徙縣治今處,而以昔解為墓。
《續(xù)搜神記》曰:干寶字令升,新蔡人。其父有嬖妾,母至妒。寶父葬時,因推著藏中。經(jīng)十年而母喪,開墓見棺,妾伏棺上,衣服如生。就視猶暖,漸漸有氣息。與歸,經(jīng)日乃蘇。云父常與之寢接,恩情如生在家中。
范晏《陰德傳》曰:陳翼字春卿,廬江舒人也。行到縣郭,見道上馬旁有臥疾人。呼翼與語曰:"吾是長安魏公卿,聞廬江樂土,來下。道病困,不能復前。儻可相救?"翼答云:"家有弊廬,可俱歸乎?"公卿曰:"幸甚!"即扶與俱到家,養(yǎng)視積日。既困,公卿謂翼曰:"馬上有金千馀餅,素二十匹,可賣殮,馀以相謝。"言絕而亡。翼賣素買衣衾殯殮之,葬埋高敞之地,以金置棺下,不使人知,乘馬去。公卿兄長公見翼乘馬,謂必殺公卿,陰告官收翼,具以狀對。長公迎喪發(fā)棺,下得金如數(shù),叩頭謝。以金投其門中,翼送長安還之。
《汝南先賢傳》曰:袁閎字夏甫。延熹末,黨事將作,閎遂散發(fā),乃筑土室,四周於庭,潛身十八年,終于土室之中。臨卒,敕其子曰:"勿設殯棺衣衾之備也。但著裈衫疏布,單衣幅巾,襯尸於板床之上,五百擊為藏。"
《會稽典錄》曰:趙曄字長君,山陰人也。少為縣吏,奉檄迎督郵。曄甚恥之。由是委吏到犍為,詣博士杜撫,受《韓詩》。撫嘉其精力,盡以其道授之。積二十年不還,家人為之發(fā)喪制服。至撫卒,曄經(jīng)營葬之,然后歸家。
又曰:張諛字彥承,上虞人也。與同鄉(xiāng)丁孝正相親,葬送過制。諛書難之曰:"吾聞班固善陽孫之省葬,惡始皇之飭終。夫裸以矯世,君子弗為。若乃據(jù)周公之定品,依延州而成事,取中庸以建基,獲美稱於當世,不亦優(yōu)哉。"
又曰:謝夷吾轉(zhuǎn)下邳令,預自克死日。如期果卒。敕其子曰:"漢末嘗亂,有發(fā)掘露骸之禍。使縣棺下葬,墓不起墳。"
《楚國先賢傳》曰:韓塈將終,遺言曰:"夫俗奢,示之以儉。儉則節(jié)之以禮。歷見前世,送終過制,失之甚也。若曹敬聽吾言,斂以時服,葬以土藏,穿畢便葬。送之以瓦器,慎勿有增益。"
《襄陽耆舊記》曰:襄陽城南邊大道有諸葛女郎墓者,是諸葛仲茂女冢也。年十三四亡,茂婦憐之,不能自遠,故近臣葬之,日日往哭。
又曰:秦頡者,字初起。頡之南陽,過宜城中。一家東向大道,住車視之,曰:"此居處可作冢。"后喪,還至此住處,車不肯前,故吏為市此宅葬之。今宜城城中大冢,前有二碑是也。
又曰:有俍子者,家貲萬金,而自少小不從父語。父臨亡,意欲葬山上,恐兒不從,到言"葬我著氵諸下、石磧上。"俍子曰:"我由來不奉教從,今當從此一語。"遂盡散家財作冢,積土繞之,成一洲,長數(shù)百步。元康中,始為水所壞。佷子,前漢人也。
譙周《三巴記》曰:巴國有亂,巴國將畢曼子請師於楚。楚人與師。曼子已平巴國,既而楚遣使請城。曼子曰:"吾誠許子之君矣。持頭往謝楚王,城不可得。"乃自刎,以頭與楚子。楚子嘆曰:"吾得臣若巴曼子,何以城為?"乃以上卿禮葬曼子頭。巴國葬其身亦然。
《華陽國志》曰:德陽縣有青石祠,山源沃美,有澤原之利。士女多貞孝。車騎將軍鄧芝方之鄧林,有終焉之志。沒,遂葬其山。
《博物志》曰:澹臺子羽渡水而子溺死,人將葬之。滅明曰:"此命也。吾豈與螻蟻為親、魚鱉為仇?"於是,遂以水葬之。
又曰:漢滕公夏侯嬰死,公卿送葬。至東郭門外,四馬不行,掊地悲鳴。即掘馬蹄下,得石槨。其銘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見白日。于嗟滕公居此室。"乃葬所地,故謂之馬冢焉。
又曰:河內(nèi)淇園張公,老而無子,貲財累億,求沒入官。死葬園中,于今供祀犧牲。
《永昌郡傳》曰:建寧郡葬夷,置之積薪之上,以火燔之,煙氣正上,則大殺牛羊,共相勞賀作樂。若遇風煙,氣旁邪爾,乃悲哭也。
《豫章記》曰:許子將墓在郡南四里。昔子將以中國大亂,遠來渡江,隨劉繇而卒,藏于昌門里。于時漢興平二年也。吳天紀中,太守吳興沈季白日于廳事上坐,忽然如夢,見一人,著黃單衣、黃巾,稱"汝南羊與許子將求改葬",因忽不見。即求其喪,不知處所。遂招魂葬之,命文學施遐為招魂文。
《越地傳》曰:禹井,井者法也。以為禹葬以度,不煩人眾。
樂資《九州志》曰:渡之鹽官有奉禪山,者始皇過此而美之,死因葬焉。有廟在平地,于今民祠之。
《述征記》曰:荀氏葬在彭城東岸。東岸有一丘,民俗謂之荀氏葬。或云斯則徐偃王葬后倉者也。古徐國宮人娠而生卵,棄之水濱。有犬名后倉,銜而歸,伏而成人,遂為徐之嗣君。純筋無骨,號曰偃王。偃王躬行仁義,眾國附之,得朱弓之瑞。周穆王命楚滅之。后倉將死,生角,九尾,實黃龍也。
又曰:魚山臨清河,舊屬東阿。東阿王曹植每升此山,有終焉之志。植之所游池沼溝渠悉存,既葬于山西,有二石柱猶存也。地今割并穀城。
鄧德明《南康記》曰:陽道士葬巖石室。元嘉中,道士過世,臨終語弟子等:"可送吾置彼石室,巾褐香爐,此外無所須也。"及其亡日,謹奉遺命。葬經(jīng)數(shù)年,尸猶儼然。葛巾覆之如初,弗朽。后忽不復見。今舟行者過其山渚,尚聞香氣,咸異焉。
解道處《齊記》曰:魏黃初三年,文帝弟燮封濮陽王。臨終顧命"葬近蘧瑗之墓。吾常想其為人,愿托賢哲之靈。"
《扶南傳》曰:頓愻國人死,或鳥葬,或火葬。鳥葬者,病困便歌舞,送郭外。有烏如鵝,綠色,飛來萬計,啄食都盡,斂骨焚之,沉之於海。此上行,必生。天鳥若不食,自悲傷,乃就火葬,取骨埋之。是次行也。
《鄴中記》曰:石勒陵在襄國城西南三十里,名高陵。不筑墻,不種樹,立堂皇五間,安欑圖勒大臣像。又於堂皇東立重樓,虎陵在鄴西北角。既葬,鄴中便亂。其封域,故未有名域云。尋被掘,凡此二陵皆偽葬。石勒、虎自別於深山。
《風俗通》曰:王喬為葉令,天下一玉棺于廳事前。令臣吏試入,不動搖。喬曰:"天帝獨欲召我。"沐浴服飾,寢其中,蓋便立覆之。宿昔葬於城東,土自成墳。其夕,縣中牛皆流汗吐舌,人無知之者。
《皇覽》曰:舊漢家之葬:方中百步,穿筑為方域,其中開道,足施六馬,發(fā)三河、三輔近郡卒徒十萬數(shù)復土。
姚信《士緯》曰:蓋葬於寬平,則恐后世都邑居之;葬於陵野,則恐民人耕稼及之。厚槨大棺,人所為用下。一寡材木,民人率多發(fā)掘以繕其居。千墳萬壙,無不毀者。其惟瓦棺薄葬,斂以時服,依于高丘,徹于深阱,庶乎不辱耳。
《語林》曰:王太保有二兒。喪,一兒欲還舊塋,一兒欲留葬。太保乃垂涕曰:"不忘故鄉(xiāng),仁也;不戀本土,達也。惟仁與達,吾二子有焉。"
又曰:王武子葬夕,孫子荊哭之甚悲,賓客莫不為垂涕??蕻?,向靈曰:"卿常好驢鳴,今為卿作驢鳴。"既作,體似真聲。賓客莫不大笑。孫聞笑,顧謂曰:"諸君不死,令王武子死。"賓客莫不皆怒。須臾之間,或悲,或笑,或怒。
《世說》曰:阮籍葬母,蒸一肥豚,飲酒二斗,然后臨訣。直言窮矣,都得一號,因吐血良久。
又,鄧粲《晉記》曰:籍母將死,與人圍棋如故。局者求止,籍不肯,留與決。既而飲酒一二升,舉聲一號,吐血數(shù)升也。
又曰:庾文康亡,何揚州臨葬,云:"埋玉樹著土中,使人情何能已。"(文康,庾亮謚也。何揚州者,何充也。)
又曰:晉明帝亦解冢宅,聞郭璞為人葬,后微服往看,因問:"君何以葬龍角?此法當滅族。"主人答云:"郭景純云:'此是葬龍耳。不出三年,當致天子'。"明帝復問云:"為是出天子耶?"答:"非能出,招致天子耳?!断嘹吩唬?凡葬龍耳,富貴出五侯。葬龍頭,暴得富貴,人不能見。葬龍口,賊子孫。葬龍齒,三年暴死。葬龍咽,死滅門。葬龍腮,必卒死。天子葬高山,諸侯葬連崗,庶人葬平地。'"
應璩《新詩》曰:野田何紛紛,城郭何落落。埋葬嫁娶家,皆是商旅客。喪側(cè)食不飽,酒肉紛狼籍。
晉武帝《賜劉廙葬錢詔》曰:故侍中劉廙,以清識明鑒,有聲前代,昔宣皇帝接以師友之恩。廙墓為盜賊所發(fā),甚用惻然。其子阜素甚清貧,今當殯葬,其給轜車銘旌,賜錢給作藏人功。至時,遣使者祭之。
晉《賜王沉葬錢并地詔》曰:故驃騎將軍王沉,忠允篤誠,執(zhí)德弘毅。外清方夏,內(nèi)熙袞職。歷位著稱,厥功茂焉。不幸薨殞,志業(yè)未究。今當葬,其賜錢三十萬,葬田一頃。
晉《賜傅嘏夫人鮑葬錢詔》曰:故太常傅嘏,昔以令德賢才,為先帝所接。登龍之際,有翼贊盡忠之勛。早代殯沒,不終功業(yè)。每念其遺績,常存於心。今嘏夫人鮑當葬,賜錢十萬,給作藏人功。嘏墓開,祭以少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