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王師
《漢書》曰:王式,字翁思,東平人。為昌邑王師。昭帝崩,昌邑王嗣立,以行淫亂廢,昌邑群臣皆下獄。治事使者責問曰:"師何以無諫書?"式對曰:"臣以《詩》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於忠臣孝子之篇,未嘗不為王反復(fù)誦之。臣以三百五篇諫,是以無諫書。"使者以聞,亦得減死論。
○王傅
《后漢書》曰:皇太子強求乞自退,封東海王,故重選官屬,以杜林為王傅,從駕南巡狩。時諸王傅數(shù)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應(yīng)詔,惟林守慎,有召必至。馀人雖不見譴,而林特受賞賜;又辭不敢受,帝益重之。
《吳志》:是儀字子羽,北海營陵人也。南、魯二宮初立,儀以本職領(lǐng)魯王傅。儀嫌二宮相近切,乃上疏曰:"臣竊以魯王天挺懿德,兼資文武,當今之宜,宜鎮(zhèn)四方,為國藩輔。宣揚德美,廣耀威靈,乃國家之良規(guī),海內(nèi)所瞻望。但臣言辭鄙野,不能究盡其意。愚以二宮宜有降殺,正上下之序,明教化之本。"書三四上。為傅盡忠,動輒規(guī)諫;事上勤,與人恭;不治產(chǎn)業(yè),不受施惠,為屋舍才足自容。鄰家有起大宅者,權(quán)出望見,問起大室者誰,左右對曰:"似是儀家也"。權(quán)曰:"儀儉,必非。"問果他家。其見知信如此。
《唐書》曰:丘悅,河南陸渾人,亦有學(xué)業(yè)。景龍中為相王府掾,與文學(xué)韋利器、典簽裴耀卿俱為王府直學(xué)士。睿宗在藩,甚重之,官至岐王傅。開元初卒。撰《三國典略》三十卷行於時。
○王友
《晉中興書》曰:謝尚,字仁祖,司徒左西屬,為會稽王友。
《北史》曰:蕭大圜除滕王逌友,逌嘗問大圜曰:"吾聞湘東王作《梁史》,有之乎?馀傳乃可抑揚,帝紀奚若隱則非實,記則攘羊?"對曰:"言之者妄耳!如使有之,亦不足怪。昔漢明為世祖紀,章帝為顯宗紀,殷鑒不遠,足為成例。且君子過如日月之蝕,彰於四海,安得而隱之?如有不彰,亦安得不隱?蓋子為父隱,直在其中;諱國之惡,抑又禮也。"逌乃大笑。
《殷浩別傳》曰:會稽王少著名譽,友學(xué)之奉,必極有德,以浩為友。
《山公啟事》曰:近啟修武令劉訥補南陽王友。詔曰:"友誠宜得有益者,然以長吏治民,不宜屢易為疑,令散人無依仰。"又啟:"今者職散中誠自有人,然劉訥才志外內(nèi)非稱,臣以為宜蒙此者,是以啟及,不審固可用不?"詔:"可爾所啟。"
○王侍讀
《隋書》曰:楊汪,字元度。勤學(xué),專精《左氏傳》,通《三禮解》,補周冀王侍讀。王甚重之,每曰:"王侍讀德業(yè)優(yōu)深,孤之穆生也。"
《唐書》曰:姚思廉初為代王侍讀。屬義師入京城,時府寮駭散,惟思廉侍王,不離其側(cè)。義師入殿門,思廉謂之曰:"唐公舉兵,本匡王室,卿等不宜無禮于王!"眾服其言,于是布列階下。須臾太宗至,聞而義之,許其扶王至順陽閣下,泣拜而去。觀者咸嘆曰:"忠烈之士也。仁者有勇,此之謂也!"太宗居藩,引為文學(xué)。及親征徐圓朗,思廉時在洛陽,太宗嘗從容言及隋亡之事,慨然嘆曰:"姚思廉不懼兵刃,以明大節(jié),求諸古人,亦何以加也!"因寄物百段,遺其書曰:"想卿節(jié)義之風,故有斯贈。"
○王文學(xué)
《魏志》曰:中山恭王褒,每讀書,文學(xué)左右??忠跃椴。瑪?shù)諫止之,不能廢也。文學(xué)阮輔相與言曰:"受詔察王舉措,有過當奏;及有善,亦宜以聞。"遂共表陳褒美。褒聞之大驚,責讓文學(xué)曰:"修身自守,常人之行耳,而諸君以上聞,適增其負累也。"
《晉書》曰:鄭袤。魏武帝初封諸子為侯,精選賓友,袤與徐幹俱為臨淄文學(xué)。
《晉諸公贊》曰:扶風王,年八歲,聰明善詩賦,中表奇之,魏烈祖以為齊王芳文學(xué)。
《長沙耆舊傳》曰:太尉李公,時為荊州刺史,下辟書:"夫采名珠求之於蚌,欲得名士求之文學(xué)?;蚋畎侔霾坏靡恢椋豢缮岚銮笾遏~;或百文學(xué)不出奇士,不可舍文學(xué)求之於斗筲也。由是言之,蚌乃珠之所藏,文學(xué)亦士之場矣。"
○郡國相
《東觀漢記》曰:吳祐,字季英,陳留人。遷膠東相,政惟仁簡,以身率物,民有相爭訴者,輒閉閣自責,然后科其所訟,以道譬之?;蛏淼介偫?,重相和解。自是之后,爭隙省息,吏民不欺。
又曰:魯平,字叔陵,拜趙相。為政尚寬惠禮讓,雖有官,不廢教授,門人常有數(shù)百。關(guān)東號曰:"五經(jīng)復(fù)興魯叔陵。"
《后漢書》曰:"張禹遷下邳相。徐縣北界有蒲陽坡,(《東觀記》曰:坡水廣二十里,徑直百里,在道西。其東有田可萬頃。坡與陂同。)傍多良田,而湮廢莫修。禹為開水門,通引灌溉,遂成熟田數(shù)百頃。勸率吏人,假與種糧,親自勉勞,遂大收谷實。鄰郡貧者歸之千馀戶,室廬相屬,其下成市。后歲至墾千馀頃,人用溫給。
又曰:趙咨應(yīng)召,復(fù)拜東海相。之官,道經(jīng)滎陽。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咨為敦煌太守時,暠薦為孝廉。)迎路謁候,咨不為留。暠送至亭水次,望塵不及,謂主簿曰:"趙君名重,今過界不見,必為天下笑!"即棄印綬,追至東海。謁咨畢,辭歸家。其為時人所貴若此。
謝承《后漢書》曰:東郡趙咨為東海相,人遺其雙枯魚啖之,二歲不盡,以儉化俗。
《魏志》曰:初,曹公為兗州,以東平畢諶為別駕。張邈之叛也,邈劫諶父母弟妻子;公謝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諶頓首無二心,公嘉之,為之流涕。既出,遂亡歸。及邈敗,生得諶,眾為諶懼,公曰:"夫人孝於其親者,豈不亦忠於君乎!吾所求也。"以為魯相。
又曰:太祖,光和末,黃巾起,拜騎都尉,討潁川賊,遷為濟南相。國有十馀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污狼籍,於是奏免其八,禁斷淫祀,奸宄逃竄,郡界肅然。
《蜀志》:劉備領(lǐng)平原相。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筒蝗檀?,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晉書》曰:文帝輔政,阮籍常從容言於帝曰:"平生曾游東平縣,樂其風土。"帝大悅,即拜東平相。籍乘驢到郡,壞府舍屏障,使內(nèi)外相望,法令清簡,旬日而還。
又曰:阮神遷平原相。時襄邑衛(wèi)京自南陽太守遷於河內(nèi),與神俱拜,帝望而嘆曰:"二千石皆若此,朕何憂乎?"
《九州春秋》曰:孔融為北海相,一朝殺五部督郵。
《會稽典錄》曰:駱俊,字孝遠,烏傷人。孝靈皇帝擢拜陳相。汝南葛陂盜賊并起,陳與接境,四面受敵??柪裘駷橹U希鰝}見穀以贍貧民,鄰郡士庶咸往歸之,身捐俸祿給其衣食。民有產(chǎn)子,常敕主者厚致米肉,生男女者輒以駱為名。
○國郎中令
《漢書》曰:龔遂,字少卿,山陽人。以明經(jīng)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賀。賀動作多不正,遂為人忠厚,剛毅有大節(jié),內(nèi)諫諍于王,外責傅相,引經(jīng)義,陳禍福,至於涕泣,謇謇無已。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及國中皆畏憚之。王又與騶奴宰人游戲飲食,賞賜無度,遂入見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者皆出涕。王曰:"郎中令何為哭?"遂曰:"臣痛社稷之危也!"
又曰:周勃等共誅諸呂,迎代王。郎中令張武等議皆曰:"不可信,愿稱疾無往,以觀其變。"中尉宋昌進曰:"群臣之議皆非,愿大王勿疑也。"代王遣后薄昭見勃,勃等俱言所以迎立王者,昭還報信矣。王笑謂宋昌曰:"果如公言。"乃令宋昌驂乘,張武等乘傳詣長安,群臣奉法駕代邸。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宮,夜拜宋昌為衛(wèi)將軍,領(lǐng)南北軍,張武為郎中令,行殿中。
《續(xù)漢書》曰:皇子封王,其郡為國。每國置郎中令一人,秩千石,掌王大夫、郎中、宿衛(wèi)官也。
《魏志》曰:袁渙為魏國郎中令。及卒,太祖為之流涕,賜穀二千斛,一教"以太倉穀千斛賜郎中令家",一教"以垣下穀千斛與卿家",外不解其意。教曰:"以太倉穀者,官法也;以垣下穀者,親舊也。"
《晉中興書》曰:顧榮。時在洛者,惟陸機、陸云及榮,惟三人而已。機、云雖有才藻,不及榮也。以南土秀望,補吳王郎中令。
沈約《宋書》曰:宋國初建,當置郎中令。高祖難其人,謂傅亮曰:"今用郎中令,不可減袁曜卿也。"既而曰:"吾得其人矣。"乃以王惠居之。
《續(xù)搜神記》曰:會稽朱弼為王國郎中令,營立第舍,未成而卒。同郡謝子木代其事,以弼死亡,乃定簿書,多張功費,長百馀萬,以其贓誣弼,而實入子木。子木夜寢,忽聞有人道弼姓字者,俄頃而到子木堂前,立謂之曰:"卿以枯骨腐肉??傻谜_!當以某日夜更相書。"言終,忽然不見。
陸機《詣吳王表》曰:臣本吳人,靖居海隅。朝廷欲抽引遠人,綏慰遐外,故太傅所辟,殿下東到淮南,發(fā)詔以臣為郎中令。
○國中尉
《史記》曰:魯申公弟子為博士十馀人??装矅僚R淮太守,徐偃為膠西中尉,其治官皆有廉節(jié),稱其好學(xué)。
《漢書》曰:鄭當時,字莊,陳人也。稍遷為魯中尉。
又曰:梁孝王招延四方豪杰。齊人公孫詭多奇計,初見日:"王賜千金。"官至中尉,號曰"公孫將軍。"
《續(xù)漢書》曰:清河王小心恭孝,特見親愛。后諸王就國,鄧太后詔特清河國置中尉內(nèi)史,賜乘上御物焉。
《漢舊儀》曰:帝子為王,王國置太傅、相公、尉各一人,秩二千石,以輔王。
《三輔決錄》曰:淮陽憲王,宣帝愛子,器異其才,欲以為嗣。王恃寵自驕,天子乃用韋玄成為中尉,以輔導(dǎo)之。受詔,與蕭望之等論五經(jīng)同異於石渠閣。
《邵氏家傳》曰:邵弘,字德裕。時景帝為瑯琊王,詔書高選官屬,請君為中尉。君為人體素方嚴,儀容甚偉,雖私門接對,僮仆儼然,不厲而威,王甚憚焉。王常侯君晝息,身隨使者潛至君舍,令使者進曰:"王有令。"君徐理鬢冠履,俯伏盡禮,然后讀之。王與使者群立瞻聽,為之嘆息曰:"古人稱不愧于屋漏,其邵中尉乎?吾反逆詐以試長者,豈不陋哉!"王虛心受納,欣宴言話,晝夜無休。君乃上書諫王,王讀三四,瞿然失色,后謂左右曰:"思邵中尉之言,使人于今毛豎。"
○國常侍
《漢書》曰:龔舍,字君倩,少好學(xué),明經(jīng)。楚王入朝,聞舍高名,聘為常侍。不得已,隨王歸國。
《晉春書》曰:甘卓,字季思。察孝廉,為吳王宴常侍。
○國侍郎
王隱《晉書》曰:孫秀,瑯琊國書佐,為趙王倫國侍郎。
桓譚《新論》曰:宣帝元康、神爵之間,丞相奏能鼓雅瑟者,渤海趙定、梁國龍德,召見溫室,拜為侍郎。
○府長史
《漢書》曰:張湯為御史大夫,為三長史朱買臣等所譖。帝遣杜周詰湯,湯欲對,周曰:"君為大臣,今被責詰,何用對為?"於是自殺。臨死上書曰:"譖臣者,三長史也。"帝追惜湯,悉誅三長史。
又曰:趙充國從貳師將軍擊匈奴,身被二十馀瘡。武帝視而嗟嘆,遷車騎長史。
《晉書》曰:劉輿為魏郡太守,東海王越將召之,或曰:"輿猶膩也,近則污人。"及至,越疑而御之。輿密視天下兵簿及倉庫、牛馬、器械、水陸之形,皆默識之。是時軍國多事,每會議,自潘滔以下,莫知所對。輿既見越,應(yīng)機辯畫,越傾膝酬接,即以為左長史。
又曰:劉輿為東海王越左長史。越既秉政,時賓客滿筵,文案盈幾,遠近書記,日有數(shù)千,終日不倦,或以夜繼之,皆人人歡暢,莫不悅附。命議如流,酬對款備,時人服其能,比之陳遵。時稱越府有三才:潘滔大才,劉輿長才,裴邈清才。
《晉中興書》曰:王獻之,少有清譽,亦善隸書。后將軍謝安請為長史,甚欽愛之。
又曰:薛兼,字令長,與同郡紀瞻等初入洛,張華嘆曰:"皆南金也。"屢遷至丞相右長史,兼恪勤王事,以佐祿秩優(yōu)泰,每約損辭讓,以周貧而已。
《宋書》曰:阮萬齡,陳留尉氏人。萬齡少知名,自通直郎為孟昶建威府長史。時袁豹、江夷相繼為昶司馬,時人謂昶府有三素。
《齊書》曰:庾杲之出為王儉衛(wèi)軍長史,時人呼儉府為入芙蓉池。
又曰:陸慧曉為晉熙王冠軍長史?;蹠詺v輔五政,治身清肅,僚佐以下造請,起送之。或謂慧曉曰:"長史貴重,不宜妄自謙屈。"答曰:"我性惡人無禮,不容不以禮處人。"
又曰:陸慧曉遷右長史。時陳郡謝朏為左長史,府公竟陵王子良謂王融曰:"我府二上佐,求之前世,誰可為比!"融曰:"兩賢同時,便是未有前例。"
崔鴻《十六國春秋·后趙錄》曰:張躍,字世淵,清河?xùn)|武城人也。學(xué)敏才達,雅善清談,石勒偉其儀辨,拜世子衛(wèi)軍長史。敕世子曰:"張長史,人之表范,汝其師之。"
《后魏書》曰:張袞,字洪龍,上谷沮陽人也。好學(xué)有文才,太祖為代王,遷為左長史。決策幃幄,太祖器之,禮遇優(yōu)厚。
《南史》曰:孔覬除安陸王子綏后軍長史。性使酒恃氣,每醉輒彌日不醒,僚類間多所凌忽,尤不能曲意,權(quán)幸莫不畏而嫉之。居常貧罄,無有豐約,未嘗開懷。為府長史,典簽,咨事不呼前,不敢前;不令去,不敢去。雖醉日居多,而曉明政事;醒時判決,未嘗有壅。眾咸云:"孔公一月二十九日醉,勝他人二十九日醒也。"孝武每欲引見,遣人覘其醉醒。
《隋書》曰:衛(wèi)玄初仕,周武帝親總?cè)f機,拜益州總管府長吏,賜以萬釘寶帶。
《唐書》曰:和元祐為千牛衛(wèi)長史。先是元祏獻詩十首,其詞猥陋,皆寓言嬖幸而意及兵戈,韋氏命拘於大理而將戮。月馀而韋氏就誅,其詩若合符讖,故上聞而拜之。
《魏武故事·載令》曰:府長史王必,是吾披荊棘時吏也。忠能勤事,心如鐵石,國之長吏也。蹉跌久不辟之,舍騏驥而不乘,焉惶惶而更求哉?今故教辟之。
《陶氏家傳》云:猷,字恭豫。王導(dǎo)以君江東俊望,請為右軍長史。君恪勤王事,每當朝日,恒夙興就路。及到府門,輒先眾僚。為人美容止,善談?wù)?,亦以此見稱當世焉。
○府司馬
《左傳》曰:季氏以公鉏為馬正,(馬正,家司馬也。)慍而不出。閔子馬見之,(閔子馬,閔馬父也。)曰:"子無然。禍福無門,惟人所召。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無所。(所,位處也。)恭敬父命,何常之有?"(言廢置在父無常位。)公鉏然之。恭敬朝夕,恪居官次。
《家語》曰:《鄉(xiāng)射》曰:"孔子觀於鄉(xiāng)射,於是退而與門人習(xí)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墻焉。射至於司馬,使子路執(zhí)弓矢出延射者。(子路為司馬,故射立于子路,使出延射。)
《魏略》曰:諸葛誕伐吳,戰(zhàn)於東關(guān),上欲速進軍,司馬王儀諫曰:"吳賊必有伏,宜持重,不可進。"上不聽,果為吳人所覆。儀曰:"今日之敗,誰當其咎?"上曰:"司馬欲委罪孤耶!"遂法儀。
《晉書》曰:石苞為景帝中護軍司馬。宣帝聞苞好色薄行,以讓帝,帝答曰:"苞雖細行不足,而有經(jīng)國才略。夫廉貞之士,未必能經(jīng)濟世務(wù)。是以齊桓忘管仲之奢僣,而錄其匡合之大謀;漢高舍陳平之污行,而取其六奇之妙算。苞雖未可以上儔二子,亦今日之選也。"懿乃止。
《晉陽秋》曰:晉陵人韋敻。桓修令於坐相劉裕,仕官當至州不?敻云:"劉粗是有相人,當不失邊州刺史。"既出,私於裕曰:"卿大有貴相,向不敢極言耳!"裕惡其言末略,答曰:"卿狂言!驗當相用為司馬。"義旗后數(shù)年,敻見裕,訴曰:"周成不負桐葉之信,公不應(yīng)忘司馬之言。今不希鎮(zhèn)軍府,聞護軍司馬缺,愿賜卒恩。"裕美而用之。
《晉中興書》曰:中宗為安東將軍,鎮(zhèn)下邳。請王導(dǎo)為司馬,軍國之事,無不咨訪。中宗遷鎮(zhèn)建康,導(dǎo)為司馬,委以政事。于時朝野傾心,號曰"仲父導(dǎo)。"忠於事上,達於從政,以百六之弊,寄寓江左。為治之本,務(wù)在清靜。
沈約《宋書》曰:羊徽被遇於高祖,高祖謂咨議參軍鄭鱗之曰:"羊徽一時美器,世論猶在,兄后恨不識之。"撥補右將軍劉蕃司馬。
《后魏書》曰:辛祥為并州平北府司馬。有白璧還兵藥道顯被誣為賊,官屬推據(jù),咸以為然。祥曰:"道顯面有悲色,察獄以色,其此之謂乎?"苦執(zhí)申之。月馀,別獲真賊。
《世說》云:謝奕為桓宣武荊州司馬。奕既上,猶推布衣之交,在溫坐岸幘嘯詠無異常日,宣武每曰:"我方外司馬也。"奕醉溫於許,主避之,主每曰:"君若無狂司馬,我何由得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