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无码,精品人成视频免费国产,成人免费无码成人影院日韩,青娱国产区在线

  • 推薦
  • 詩文
  • 名句
  • 詩人
  • 古籍
  • 歷史

周郡部·卷四

李昉Ctrl+D 收藏本站

原文

  ○河南道上

  東京開封府

  《元和郡國志》曰:《禹貢》兗州之域,春秋時為鄭地,戰(zhàn)國時為魏都。

  《史記》曰:魏惠王自安邑里徙大梁。(今浚儀縣。按《后漢書》:大梁城,魏惠王所筑。)

  《漢書》曰:酈食其說高祖曰:"陳留,天下之沖,四通五達之郊。

  又曰:文帝以皇子武為梁王,都大梁,后東徙睢陽。(注曰:睢陽,今宋州也。)

  《后漢書》曰:明帝永平十五年,東巡至大梁。

  《春秋后語》曰:蘇秦去韓之魏,說襄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鴻溝、陳留、汝南、郾、邵陵、武陽、新都、東譙、潁、煮棗、無疏,(鴻溝,今在譙縣。潁,今潁州。煮棗,今曹州。無疏,或作無咠,未詳所在。)西有長蛇之地,(《史記》作長城之地。今武原縣有長城。)北有河水、卷、燕、酸棗,地方千里。田舍廬廡之數(shù),無所不蓄牧。人民之眾,牛馬之多,夜行不絕,輷輷殷殷。(車馬聲也。輷,火宏切。)夫魏,天下之強國也;王天下之賢王也。

  《郡國志》曰:東魏孝靜帝以此置梁州。周宣帝改為汴州,以其臨汴水為名也。隋大業(yè)十三年,州廢,以開封、浚儀屬鄭州,隋亂陷賊。唐武德四年,平王世充,復置汴州。

  《五代史》曰:梁開平元年,梁祖初開國,升汴州為開封府,建名東京,元管開封、浚儀、陳留、雍丘、封丘、尉氏六縣,至是割滑州之酸棗、長垣,鄭州之中牟、陽武,宋州之襄邑,曹州之戴邑,許州之扶溝、鄢陵,陳州之太康九縣隸焉。后唐復降為汴州,以宣武軍為額,其武陽、長垣、扶溝、考城等四縣仍且隸汴州,其馀五縣卻還本部。晉天復中,復升為東京,復以前五縣隸之,漢、周因之。

  《太康地記》曰:豫州之分,其人得中和之氣,性安舒,其俗阜,其人和。今俗多寬慢。

  《漢志》曰:開封,逢池在東北,或曰宋之逢澤也。瓚曰:《汲郡古文》"梁惠王廢逢忌之藪以賜民",今浚儀是也。

  《史記》曰:王稽與范雎言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三亭今屬浚儀。)

  《陳留風俗儀傳》曰:阮簡為開封令,有劫賊,外白甚急;簡方圍棋,長嘯曰:"局上有劫,甚急。"

  徐廣《史記音義》曰:秦孝公會諸侯於蓬澤。

  《圖經》曰:浚儀有高陽故城,顓頊高陽氏佐少昊有功,封於此城。

  又曰:浚儀有信陵亭在城內,即魏公子無忌勝概之地。

  《左傳》曰:韓起送女於楚,還,過鄭,鄭伯勞諸國。(今圍城是也。)

  《漢志》曰:陳留郡,鄭邑,后為陳所并,故曰陳留。瓚曰:宋亦有留,彭城留是也。留屬陳,故稱陳留也。

  《古史考》曰:伊尹生於空桑,陳留有空桑故城。

  《家語》曰:孔子南游於楚,至阿谷之隧,使子貢奉觴從女子乞飲。今陳留有阿谷水。

  《漢志》曰:雍丘,屬陳留,故杞國,周武王封禹后東樓公。

  《左傳》曰:衛(wèi)侯伐鄭,至于鳴雁。(在雍丘有鳴雁亭。)

  《左傳》曰:齊桓公會諸侯于葵丘。(今在雍丘縣。)

  《漢志》曰:東昏,陳留郡,莽改曰東明。

  又曰:襄邑,屬陳留,有服官。莽曰襄平。師古曰:襄邑宋地,本承匡襄陵鄉(xiāng)。宋襄公所葬,故曰襄陵。秦始皇以承匡卑濕,故徙縣于襄陵,謂之襄邑縣。

  《陳留風俗傳》曰:襄邑縣南有渙水、雎水,傳曰睢、渙之水出文章,故有黼黻藻錦,日月華蟲,以奉天子宗廟御服焉。

  《左傳》曰:宣二年,鄭破宋師于大棘。杜預曰:在襄邑。

  《后漢地理志》曰:陳留郡已吾有大棘鄉(xiāng)。

  《國都記》云:封丘,衛(wèi)地,故燕之延鄉(xiāng)也。高與項羽戰(zhàn),戰(zhàn)于延鄉(xiāng),有翟母免其難,故以延鄉(xiāng)封翟母焉。

  《漢志》曰:封丘,屬陳留郡。孟康曰:春秋時,敗翟于長丘,今翟溝是也。

  《漢志》曰:尉氏,屬陳留郡。應劭曰:古獄官曰尉氏,鄭之別邑也。瓚曰:鄭大夫尉氏之邑,遂以為邑。師古曰:鄭大夫尉氏亦以掌獄之官故為族耳。

  《后漢地理志》曰:陳留郡尉氏有陵樹鄉(xiāng),鄉(xiāng)北有澤,澤北有天子苑囿,有秦樂廄,漢以馴養(yǎng)猛獸。

  《漢志》曰:外黃,屬陳留郡。張晏曰:魏郡有內黃,故加外耳。瓚曰:縣有黃溝,故依之也。

  《左傳》曰:惠公敗宋師于黃。杜注:外黃縣東有黃城。

  《陳留風俗傳》曰:沛公起兵野戰(zhàn),喪皇妣於皇鄉(xiāng)。天下平定,乃使使者招魂於野,有丹蛇灑濯入梓宮,其浴處仍有遺發(fā)。(其處在小黃,屬陳留。)

  《漢志》曰:長垣,屬陳留郡。莽曰長固。

  孟康曰:春秋會於匡,今匡城是。

  《晉地道記》曰:長垣,故衛(wèi),故匡城地,孔子所厄處也。

  《地道記》曰:承匡城在縣西,《左傳》文十一年,會晉郤于承匡是也。

  《漢志》曰:鄢,屬陳留。莽曰順通。

  《左傳·隱公》曰:鄭伯克段于鄢。

  又:鄭太叔侵鄭,至于廩延。注曰:縣北有延津,《后漢地理志》曰:"即酸棗也"。

  《戰(zhàn)國策》云:齊欲發(fā)辛取周九鼎,顏率曰:"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謀於沙海之上,為日久矣。(沙海屬浚儀。)

  《陳留風俗傳》曰:縣有倉頡、師曠城,其城有列仙吹臺,梁王增筑之,以為吹臺。(俗號繁臺。)

  《史記》曰:大梁城有十二門,東門曰夷門。隱士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抱關者。魏公子無忌厚遺之,不肯受。

  《水經》曰:大禹塞滎陽澤,開渠以通淮、泗,名莨菪渠,即汴渠也。漢平帝時,河、汴決壞。后明帝遣使者修治汴渠。至隋大業(yè)中,更令開導,名通濟渠,引河水入汴口,自大梁之東,引入泗,連于淮,至江都宮入于海。亦謂之御河,河畔筑御道,植柳。煬帝巡幸,乘龍舟而往江都。自楊、益、湘南至交、廣、閩中,公私漕運商旅,軸轤相接。

  《隋書》曰:大業(yè)元年,以汴水迂曲回復稍難,自大梁城西南鑿渠,引汴水入,號通濟渠。

  西京河南府

  《十道志》曰:洛州,周之舊都,《禹貢》豫州之域。

  《尚書·洛誥》曰:召公既相宅,周公往營成周,使來告卜,作《洛誥》:"惟乙卯,朝至于洛師。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又卜瀍水東,亦惟洛食。"(言先卜河北黎水,不吉。又卜澗瀍之間,乃吉。)

  《周禮·司徒職》曰: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影,以求地中。日南則景短多暑,日北則景長多寒,日東則景夕多風,日西則景朝多陰。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陰陽之所和也。然則百物阜安,乃建王國焉。

  又曰:午為鶉午,周之分野。自柳九度,至張十七度,七星,周之分野。

  《周書》曰:周公將致政,乃作大邑于洛,北因邙山,以為天下之湊也。

  《孝經援神契》曰:八方之廣,周洛為中。於是遂筑新邑,營定九鼎,以為王之東都。

  《漢書》曰:高祖欲都洛陽,戍卒婁敬求見上曰:"陛下都洛陽,欲與周室比隆哉?"上曰:"然。"敬曰:"陛下取天下與周室異,周之先自后稷,積德十馀世。公劉避狄居豳。大王以狄伐故,去豳,之岐,國人爭歸之。文王為西伯。武王伐紂,八百諸侯不期而會。成王即位,周公之屬輔相焉,乃營成周於洛邑,以為天下中,四方納貢,道里均,有德則易以王,無德則易以亡。凡居此者,欲務以德致人,不令后世驕奢以虐民也。及周之衰,乃分為二,天下莫朝,周不能制,形勢弱也。今陛下用兵取天下,百姓肝腦涂地,而欲比隆周室,臣以為不侔矣。不如都秦。"帝以問張良,良曰:"洛陽雖險,其中不過百里,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不如都關中,婁敬之說是也。"

  《博物志》曰:周在中樞,三河之分,風雨所起,四險之國。武王克殷,定鼎郟鄏,以為東都。

  皇甫謐《帝王世紀》曰:周公相成王,以酆、鎬偏在西方,職貢不均,乃使邵公卜居洛水之陽,以即中土。

  《元和郡縣志》曰:河南府,三代皆為都邑,周公營之為成周。秦為三川郡。漢為河南郡,后漢光武都之。

  《左傳》曰:初,平王東遷,辛有適伊川,見被發(fā)而祭於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

  《帝王世紀》曰:周襄王十五年,秦、晉遷陸渾之戎于伊川。果驗辛有之言。

  又曰:晉趙鞅納王使,汝寬守闕塞。服虔曰:闕塞,南山伊闕也。

  《史記》曰:秦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欲通三川,以窺周室,死且不朽矣。"

  《漢志》曰:洛陽,周公遷殷民,是為成周?!洞呵铩氛讶?,晉合諸侯於狄泉,以其地大成周之城。王莽曰宜陽。

  《后漢書》曰:時天下墾田不以實,戶口互有增減,詔下郡國檢覆其事,而州郡多不均平,百姓嗟怨。帝見陳留牘上有書,視之,云:"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帝怒。時顯宗為東海公,年十二,言曰:"吏受郡敕,當欲以墾田相方耳。"帝問曰:"何故言河南、南陽不可問?"對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xiāng),多近親。"

  又曰:梁鴻登北邙山,作《五噫之歌》曰:"登彼北邙兮,噫!覽觀帝京兮,噫!宮室崔嵬兮,噫!寥寥未央兮,噫!人之劬勞兮,噫!"

  《魏志》曰:明帝即位,欲平北邙山,令登觀臺見孟津。廷尉辛毗諫曰:"天地之性,高高下下。今而反之,既非其理,若九河盛溢,洪水為害,丘陵皆夷,何以御之?"乃止。

  《晉書》曰:武帝問尚書郎虞摯三日曲水事,摯曰:"漢章帝時,平原徐肇以三月初三生女,至三日俱亡,一村以為怪,乃相攜至水邊洗除,因流水以濫觴,遂以成俗。"帝曰:"若如所說,非嘉事也。"尚書郎束晳對曰:"虞摯小生,未究其本。此事起自周公卜成洛邑,因流水泛酒,故逸詩:'羽觴隨波流。'及秦昭王時,三月上巳日置酒河曲,遂有金人自泉而出,捧水心劍於王曰:'令君制有西夏。'此即其處,因立為曲水焉。二漢相沿為盛集。"帝嘉晳對。

  《隋書》曰:煬帝命仆射楊素等營構宮室,大業(yè)元年,遂成新都而徙居之。今洛陽宮是也。

  《洛陽地圖》曰:鞏,在洛水之間。鞏,固也,言四面有山,可以鞏固也。

  《朱超石與兄書》曰:洛下道路本好,青槐映蔭可愛。

  陸機《洛陽記》曰:洛陽有銅駝街,漢鑄銅駝二枚,在宮西南四會道相對。俗語曰:"金馬門外集眾賢,銅駝陌上集少年。"

  《水經》曰:伊水東北過伊闕,昔大禹疏龍門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如闕,伊水歷其間,謂之伊闕。

  《穆天子傳》曰:天子射鳥,有獸在葭中,七萃之士高賁戎擒之以獻。天子命畜之東虞,曰虎牢。唐諱虎,故改武,其后又名成皋。

  《十道志》曰:壽安縣,漢宜陽縣也。

  《史記》曰:張儀為秦說韓王曰:"大王今不事秦,秦下甲據(jù)宜陽,斷韓之上地,東取成皋、滎陽,則鴻臺之宮非大王有也。"

  又蘇秦說韓宣惠王曰:"韓北有鞏、成皋之固,東有宛、穰、洧水,南有陘山(密縣有徑山,)西有宜陽、商阪之塞,地方九百里,帶甲數(shù)十萬。"

  陜州

  《十道志》曰:陜州,陜郡?!队碡暋吩ブ葜颍転槎株冎?,即古虢國地。戰(zhàn)國時屬韓。秦并天下,屬三川郡。

  《史記》曰:周成王時,召公為三公。自陜以西,召公主之。自陜以東,周公主之。

  《后漢書》曰:獻帝東歸至陜,議者欲令天子浮河東下,太尉楊彪曰:"臣弘農人,從此已下,東有三十六灘,非萬乘所當從。"乃止。

  《史記》曰:芮國,在今馮翊界,魯桓公三年,芮伯萬為母姜氏所逐,遂居于魏。(今芮城是也。)

  《詩》曰:虞芮質厥成,文王蹶厥生,毛萇注曰:虞、芮之君相與爭田,而久不平,乃相謂曰:"西伯仁人,盍住質焉。"及入境,見行者讓路,耕者讓畔,咸相謂曰:"我等小人,不可以履君子之庭。"乃相讓所爭之地,以為閑田。天下聞之,歸周者四十馀國。

  《唐書》曰:天寶元年,陵郡太守李齊物鑿三門山,路所通,深便於漕運。於所開瀆中得古鏵鋤,上有古篆"平陸"二字,由是其年改為平陸縣。

  《山海經》曰:夸父之山,其北有林,名曰桃林,廣圍三百里,中多馬。造父於其中得驊騮騄耳之乘,以獻穆王。

  《尚書》曰:放牛於桃林之野。

  《春秋》曰:處桃林之塞。(桃林在靈寶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