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无码,精品人成视频免费国产,成人免费无码成人影院日韩,青娱国产区在线

  • 推薦
  • 詩文
  • 名句
  • 詩人
  • 古籍
  • 歷史

志·卷二十五

張廷玉等Ctrl+D 收藏本站

原文

  ◎禮三(吉禮三)

  社稷 朝日夕月 先農(nóng) 先蠶 高禖 祭告 祈報 神祇 星辰靈星壽星(司中司命司民司祿) 太歲月將風(fēng)云雷雨 岳鎮(zhèn)海瀆山川 城隍

  社稷

  社稷之祀,自京師以及王國府州縣皆有之。其壇在宮城西南者,曰太社稷。明初建太社在東,太稷在西,壇皆北向。洪武元年,中書省臣定議:“周制,小宗伯掌建國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廟。社稷之祀,壇而不屋。其制在中門之外,外門之內(nèi)。尊而親之,與先祖等。然天子有三社。為群姓立者曰太社。其自為立者曰王社。又勝國之社屋之,國雖亡而存之,以重神也。后世天子惟立太社、太稷。漢高祖立官太社、太稷,一歲各再祀。光武立太社稷于洛陽宗廟之右,春秋二仲月及臘,一歲三祀。唐因隋制,并建社稷于含光門右,仲春、秋戊日祭之。玄宗升社稷為大祀,仍令四時致祭。宋制如東漢時。元世祖營社稷于和義門內(nèi),以春秋二仲上戊日祭。今宜祀以春秋二仲月上戊日。”是年二月,太祖親祀太社、太稷。社配以后土,西向。稷配以后稷,東向。帝服皮弁服,省牲;通天冠、絳紗袍,行三獻(xiàn)禮。初,帝命中書省翰林院議創(chuàng)屋,備風(fēng)雨。學(xué)士陶安言:“天子太社必受風(fēng)雨霜露。亡國之社則屋之,不受天陽也。建屋非宜。若遇風(fēng)雨,則請于齋宮望祭?!睆闹H?,于壇北建祭殿五間,又北建拜殿五間,以備風(fēng)雨。

  十年,太祖以社稷分祭,配祀未當(dāng),下禮官議,尚書張籌言:

  按《通典》,顓頊祀共工氏子句龍為后土。后土,社也。烈山氏子柱為稷。稷,田正也。唐、虞、夏因之。此社稷所由始也。商湯因旱遷社,以后稷代柱。欲遷句龍,無可繼者,故止。然王肅謂社祭句龍,稷祭后稷,皆人鬼,非地祇。而陳氏《禮書》又謂社祭五土之祇,稷祭五谷之神。鄭康成亦謂社為五土總神,稷為原隰之神。句龍有平水土功,故配社,后稷有播種功,故配稷。二說不同。漢元始中,以夏禹配官社,后稷配官稷。唐、宋及元又以句龍配社,周棄配稷。此配祀之制,初無定論也。至社稷分合之義,《書召誥》言‘社于新邑”,孔注曰:“社稷共牢?!薄吨芏Y》“封人掌設(shè)王之社壝”,注云:“不言稷者,舉社則稷從之。”陳氏《禮書》曰:“稷非土無以生,土非稷無以見生生之效,故祭社必及稷?!薄渡教每妓鳌吩唬骸吧鐬榫磐林穑槲骞戎L,稷生于土,則社與稷固不可分?!逼湟撕霞?,古有明證。請社稷共為一壇。至句龍,共工氏之子也,祀之無義。商湯欲遷未果。漢嘗易以夏禹,而夏禹今已列祀帝王之次,棄稷亦配先農(nóng)。請罷句龍、棄配位,謹(jǐn)奉仁祖淳皇帝配享,以成一代盛典。

  遂改作于午門之右,社稷共為一壇。

  初,社稷列中祀,及以仁祖配,乃升為上祀。具冕服以祭,行奉安禮。十一年春,祭社稷行新定儀。迎神、飲福、送神凡十二拜,馀如舊。建文時,更奉太祖配,永樂中。北京社稷壇成,制如南京。洪熙后,奉太祖、太宗同配。舊制,上丁釋奠孔子,次日上戊祀社稷。弘治十七年八月,上丁在初十日,上戊在朔日,禮官請以十一日祀社稷。御史金洪劾之,言如此則中戊,非上戊矣。禮部覆奏言:“洪武二十年嘗以十一日為上戊,失不始今日?!泵衽f制,仍用上戊。

  嘉靖九年諭禮部:“天地至尊,次則宗廟,又次則社稷。今奉祖配天,又奉祖配社,此禮官之失也。宜改從皇祖舊制,太社以句龍配,太稷以后稷配?!蹦艘愿琊湮欢Y,告太廟及社稷,遂藏二配位于寢廟,更定行八拜禮。其壇在西苑豳風(fēng)亭之西者,曰帝社稷。東帝社,西帝稷,皆北向。始名西苑土谷壇。嘉靖十年,帝謂土谷壇亦社稷耳,何以別于太社稷?張璁等言:“古者天子稱王,今若稱王社、王稷,與王府社稷名同。前定神牌曰五土谷之神,名義至當(dāng)?!钡鄄傻勐c之義,改為帝社、帝稷,以上戊明日祭。后改次戊,次戊在望后,則仍用上巳。春告秋報為定制。隆慶元年,禮部言:“帝社稷之名,自古所無,嫌于煩數(shù),宜罷?!睆闹?。

  中都亦有太社壇,洪武四年建。取五方土以筑。直隸、河南進(jìn)黃土,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進(jìn)赤土,江西、湖廣、陜西進(jìn)白土,山東進(jìn)青土,北平進(jìn)黑土。天下府縣千三百余城,各土百斤,取于名山高爽之地。

  王國社稷,洪武四年定。十一年,禮臣言:“太社稷既同壇合祭,王國各府州縣亦宜同壇,稱國社國稷之神,不設(shè)配位?!痹t可。十三年九月,復(fù)定制兩壇一壝如初式。十八年,定王國祭社稷山川等儀,行十二拜禮。

  府州縣社稷,洪武元年頒壇制于天下郡邑,俱設(shè)于本城西北,右社左稷。十一年,定同壇合祭如京師。獻(xiàn)官以守御武臣為初獻(xiàn),文官為亞獻(xiàn)、終獻(xiàn)。十三年,溧水縣祭社稷,以牛醢代鹿醢。禮部言:“定制,祭物缺者許以他物代?!钡墼唬骸八^缺者,以非土地所產(chǎn)。溧水固有鹿,是有司故為茍簡也。百司所以能理其職而盡民事者,以其常存敬懼之心耳。神猶忽之,于人事又何懼焉!”命論如律。乃敕禮部下天下郡邑,凡祭祀必備物,茍非地產(chǎn)、無從市鬻者,聽其缺。十四年,令三獻(xiàn)皆以文職長官,武官不與。

  里社,每里一百戶立壇一所,祀五土五谷之神。

  朝日夕月

  洪武三年,禮部言:

  古者祀日月之禮有六?!督继厣吩唬骸敖贾?,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一也?!队裨濉吩唬骸昂踩沼跂|門之外”,《祭義》曰:“祭日于東郊,祭月于西郊”,二也?!缎∽诓罚骸八令愑谒慕?,兆日于東郊,兆月于西郊”,三也。《月令》:孟冬“祈來年于天宗”,天宗,日月之類,四也?!队P禮》:“拜日于東門之外,反祀方明,禮日于南門之外,禮月于北門之外”,五也?!八╋L(fēng)雨之不時,則禜日月”,六也。說者謂因郊祀而祀之,非正祀也。類禜而祀之,與覲諸侯而禮之,非常祀也。惟春分朝之于東門外,秋分夕之于西門外者,祀之正與常也。蓋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春分陽氣方永,秋分陰氣向長,故祭以二分,為得陰陽之義。自秦祭八神,六曰月主,七曰日主,雍又有日月廟。漢郊太乙,朝日夕月改周法。常以郊泰畤,質(zhì)明出行宮,東向揖日,西向揖月,又于殿下東西拜日月。宣帝于神山祠日,萊山祠月。魏明帝始朝日東郊,夕月西郊。唐以二分日,朝日夕月于國城東西。宋人因之,升為大祀。元郊壇以日月從祀,其二分朝日夕月,皇慶中議建立而未行。今當(dāng)稽古正祭之禮,各設(shè)壇專祀。朝日壇宜筑于城東門外,夕月壇宜筑于城西門外。朝日以春分,夕月以秋分。星辰則祔祭于月壇。從之。其祀儀與社稷同。二十一年,帝以大明、夜明已從祀,罷朝日夕月之祭。嘉靖九年,帝謂“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大明壇當(dāng)與夜明壇異。且日月照臨,其功甚大。太歲等神,歲有二祭,而日月星辰止一從祭,義所不安”。大學(xué)士張璁亦以為缺典。遂定額春秋分之祭如舊儀,而建朝日壇于朝陽門外,西向;夕月壇于阜城門外,東向。壇制有隆殺以示別。朝日,護(hù)壇地一百畝;夕月,護(hù)壇地三十六畝。朝日無從祀,夕月以五星、二十八宿、周天星辰共一壇,南向祔焉。春祭,時以寅,迎日出也。秋祭,時以亥,迎月出也。十年,禮部上朝日、夕月儀:朝日迎神四拜,飲福受胙兩拜,送神四拜;夕月迎神飲福受胙送神皆再拜。馀并如舊儀。隆慶元年,禮部議定,東郊以甲、丙、戊、庚、壬年,西郊以丑、辰、未、戌年,車駕親祭。馀歲遣文大臣攝祭朝日壇,武大臣攝祭夕月壇。三年,禮部上朝日儀,言:“正祭遇風(fēng)雨,則設(shè)小次于壇前,駕就小次行禮。其升降奠獻(xiàn),俱以太常寺執(zhí)事官代?!敝圃弧翱伞?。

  先農(nóng)

  洪武元年,諭廷臣以來春舉行耤田禮。于是禮官錢用壬等言:“漢鄭玄謂王社在耤田之中。唐祝欽明云:“先農(nóng)即社。”宋陳祥道謂:“社自社,先農(nóng)自先農(nóng)。耤田所祭乃先農(nóng),非社也。至享先農(nóng)與躬耕同日,禮無明文,惟《周語》曰:“農(nóng)正陳耤禮?!倍f昭注云:“祭其神為農(nóng)祈也?!敝翝h以耤田之日祀先農(nóng),而其禮始著。由晉至唐、宋相沿不廢。政和間,命有司享先農(nóng),止行親耕之禮。南渡后,復(fù)親祀。元雖議耕耤,竟不親行。其祀先農(nóng),命有司攝事。今議耕耤之日,皇帝躬祀先農(nóng)。禮畢,躬耕耤田。以仲春擇日行事。”從之。

  二年二月,帝建先農(nóng)壇于南郊,在耤田北。親祭,以后稷配。器物祀儀與社稷同。祀畢,行耕耤禮。御耒耜二具,韜以青絹,御耕牛四,被以青衣。禮畢,還大次。應(yīng)天府尹及上元、江寧兩縣令率庶人終畝。是日,宴勞百官耆老于壇所,十年二月,遣官享先農(nóng),命應(yīng)天府官率農(nóng)民耆老陪祀。二十一年,更定祭先農(nóng)儀,不設(shè)配位。

  永樂中,建壇京師,如南京制,在太歲壇西南。石階九級。西瘞位,東齋宮、鑾駕庫,東北神倉,東南具服殿,殿前為觀耕之所。護(hù)壇地六百畝,供黍稷及薦新品物地九十余畝。每歲仲春上戊,順天府尹致祭。后凡遇登極之初,行耕耤禮,則親祭。

  弘治元年,定耕耤儀:前期百官致齋。順天府官以耒耜及穜稑種進(jìn)呈,內(nèi)官仍捧出授之,由午門左出。置彩輿,鼓樂,送至耤田所。至期,帝翼善冠黃袍,詣壇所具服殿,服袞冕,祭先農(nóng)。畢,還,更翼善冠黃袍。太常卿導(dǎo)引至耕耤位,南向立。三公以下各就位,戶部尚書北向跪進(jìn)耒耜,順天府官北向跪進(jìn)鞭。帝秉耒,三推三反訖,戶部尚書跪受耒耜,順天府官跪受鞭,太常卿奏請復(fù)位。府尹挾青箱以種子播而覆之。帝御外門,南向坐,觀三公五推,尚書九卿九推。太常卿奏耕畢,帝還具服殿,升座。府尹率兩縣令耆老人行禮畢,引上中下農(nóng)夫各十人,執(zhí)農(nóng)器朝見,令其終畝。百官行慶賀禮,賜酒饌。三品以上丹陛上東西坐,四品以下臺下坐,并宴勞耆老于壇旁。宴畢,駕還宮。大樂鼓吹振作,農(nóng)夫人賜布一匹。

  嘉靖十年,帝以其禮過煩,命禮官更定。迎神送神止行二拜。先二日,順天府尹以耒耜穜稑種置彩輿,至耕耤所,并罷百官慶賀。后又議造耕根車載耒耜,府尹于祭日進(jìn)呈畢,以耒耜載車內(nèi)前玉輅行。其御門觀耕,地位卑下,議建觀耕臺一。詔皆可。后又命墾西苑隙地為田。建殿曰無逸,亭曰豳風(fēng),又曰省耕,曰省斂,倉曰恒裕。禮部上郊廟粢盛支給之?dāng)?shù),因言:“南郊耤田,皇上三推,公卿各宣其力,較西苑為重。西苑雖農(nóng)官督理,皇上時省耕斂,較耤田為勤。請以耤田所出,藏南郊圓廩神倉,以供圜丘、祈谷、先農(nóng)、神祇壇、長陵等陵、歷代帝王及百神之祀。西苑所出,藏恒裕倉,以供方澤、朝日、夕月、太廟、世廟、太社稷、帝社稷、禘佩、先蠶及先師孔子之祀。”從之。十六年,諭凡遇親耕,則戶部尚書先祭先農(nóng)?;实壑?,止行三推禮。三十八年,罷親耕,惟遣官祭先農(nóng)。四十一年,并令所司勿復(fù)奏。隆慶元年,罷西苑耕種諸祀,皆取之耤田。

  先蠶

  明初未列祀典。嘉靖時,都給事中夏言請改各宮莊田為親蠶廠公桑園。令有司種桑柘,以備宮中蠶事。九年,復(fù)疏言,耕蠶之禮,不宜偏廢。帝乃敕禮部:“古者天子親耕,皇后親蠶,以勸天下。自今歲始,朕親祀先農(nóng),皇后親蠶,其考古制,具儀以聞?!贝髮W(xué)士張璁等請于安定門外建先蠶壇。詹事霍韜以道遠(yuǎn)爭之。戶部亦言:“安定門外近西之地,水源不通,無浴蠶所。皇城內(nèi)西苑中有太液、瓊島之水??继浦圃谠分?,宋亦在宮中,宜仿行之?!钡壑^唐人因陋就安,不可法。于是禮部尚書李時等言:“大明門至安定門,道路遙遠(yuǎn),請鳳輦出東華、玄武二門?!币驐l上四事:一、治繭之禮,二、壇壝之向,三、采桑之器,四、掌壇之官。帝從其言,命自玄武門出。內(nèi)使陳儀衛(wèi),軍一萬人,五千圍壇所,五千護(hù)于道,余如議。

  二月,工部上先蠶壇圖式,帝親定其制。壇方二丈六尺,疊二級,高二尺六寸,四出陛。東西北俱樹桑柘,內(nèi)設(shè)蠶宮令署。采桑臺高一尺四寸,方十倍,三出陛。鑾駕庫五間。后蓋織堂。壇圍方八十丈。禮部上皇后親蠶儀:蠶將生,欽天監(jiān)擇吉巳日以聞。順天府具蠶母名數(shù)送北郊,工部以鉤箔筐架諸器物給蠶母。順天府以蠶種及鉤筐一進(jìn)呈,內(nèi)官捧出,還授之。出玄武右門,置彩輿中,鼓樂送至蠶室。蠶母受蠶種,浴飼以待。命婦文四品、武三品以上俱陪祀,攜一侍女執(zhí)鉤筐?;屎簖S三日,內(nèi)執(zhí)事并司贊、六尚等女官及應(yīng)入壇者齋一日。先一日,太常寺具祝版,祭物,羊、豕、籩豆各六、黑帛,送蠶宮令。是日,分授執(zhí)事女官。日未明。宿衛(wèi)陳兵備,女樂司設(shè)監(jiān)備儀仗及重翟車,俱候玄武門外。將明,內(nèi)侍詣坤寧宮奏請?;屎蠓7?,導(dǎo)引女官導(dǎo)出宮門,乘肩輿,至玄武門。內(nèi)侍奏請降輿,升重翟車。兵衛(wèi)儀仗及女樂前導(dǎo),出北安門,障以行帷,至壇內(nèi)壝東門。內(nèi)侍奏請降車,乘肩輿,兵衛(wèi)、儀仗停東門外。皇后入具服殿,易禮服,出,至壇。司贊奏就位。公主、內(nèi)外命婦各就拜位。祭先蠶,行三獻(xiàn)禮,女官執(zhí)事如儀。迎神四拜,賜福胙二拜,送神四拜。凡拜跪興,公主、內(nèi)外命婦皆同。禮畢,皇后還具服殿,更常服。司賓引外命婦先詣采桑壇東陛下,南北向。尚儀奏請,皇后詣采桑位,東向。公主以下位皇后位東,亦南北向,以西為上。執(zhí)鉤者跪進(jìn)鉤,執(zhí)筐者跪奉筐受桑。皇后采桑三條,還至壇南儀門坐,觀命婦采桑。三公命婦采五條,列侯、九卿命婦采九條。訖,各授女侍。司賓引內(nèi)命婦一人,詣桑室,尚功率執(zhí)鉤筐者從。尚功以桑授蠶母。蠶母受桑,縷切之,以授內(nèi)命婦。內(nèi)命婦食蠶,灑一箔訖,還。尚儀奏禮畢,皇后還坐具服殿。司賓率蠶母等叩頭訖,司贊唱班齊。外名婦序立定,尚儀致詞云:“親蠶既成,禮當(dāng)慶賀?!彼陌莓叄n宴命婦,并賜蠶母酒食。公主及內(nèi)命婦于殿內(nèi),外命婦文武二品以上于臺上,三品以下于丹墀,尚食進(jìn)膳。教坊司女樂奏樂。宴畢,公主以下各就班四拜。禮畢,皇后還宮,導(dǎo)從前。詔如擬。

  四月,蠶事告成,行治繭禮。選蠶婦善繅絲及織者各十人。卜日,皇后出宮,導(dǎo)從如常儀,至織堂。內(nèi)命婦一人行三盆手禮,布于織婦,以終其事。蠶宮令送尚衣織染監(jiān)局造祭服,其祀先蠶,止用樂,不用舞,樂女生冠服俱用黑。

  十年二月,禮臣言:“去歲皇后躬行采桑,已足風(fēng)勵天下。今先蠶壇殿工未畢,宜且遣官行禮?!钡鄢醪豢?,令如舊行。已而以皇后出入不便,命改筑先蠶壇于西苑。壇之東為采桑臺,臺東為具服殿,北為蠶室,左右為廂房,其后為從室,以居蠶婦。設(shè)蠶宮署于宮左,令一員,丞二員,擇內(nèi)臣謹(jǐn)恪者為之。四月,皇后行親蠶禮于內(nèi)苑。帝謂親耕無賀,此安得賀,第行叩頭禮,女樂第供宴,勿前導(dǎo)。三十八年罷,親蠶禮。四十一年,并罷所司奏請。

  高禖

  嘉靖九年,青州儒生李時飏請祠高禖,以祈圣嗣。禮官覆以聞。帝曰:“高禖雖古禮,今實難行?!彼鞂嬈渥h。已而定祀高禖禮。設(shè)木臺于皇城東,永安門北,震方。臺上,皇天上帝南向,骍犢,蒼壁。獻(xiàn)皇帝配,西向,牛羊豕各一。高禖在壇下西向,牲數(shù)如之,禮三獻(xiàn)?;实畚粔卤毕颍箦荒蠑?shù)十丈外,北向,用帷。壇下陳弓矢、弓韣如后妃嬪之?dāng)?shù)。祭畢,女官導(dǎo)后妃嬪至高禖前,跪取弓矢授后妃嬪,后妃嬪受而納于弓韣。

  祭告

  明制,凡登極、巡幸及上謚、葬陵、冊立、冊封、冠婚等事,皆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凡營造宮室,及命將出師,歲時旱潦,祭告天地、山川、太廟、社稷、后土。凡即位之初,并祭告闕里孔廟及歷代帝王陵寢。

  洪武二年,禮部尚書崔亮奏,圜丘、方丘、大祀,前期親告太廟,仍遣使告百神于天下神祇壇。六年,禮部尚書牛諒奏,太歲諸神,凡祈報,則設(shè)一十五壇,有事祭告,則設(shè)神位二十八壇。中,太歲、風(fēng)云雷雨、五岳、五鎮(zhèn)、四海,凡五壇。東,四瀆、京畿、湖廣、山東、河南、北平、廣西、四川、甘肅山川,夏冬二季月將,京都城隍,凡十二壇。西,鐘山,江西、浙江、福建、山西、廣東、遼東山川,春秋二季月將,旗纛、戰(zhàn)船等神,凡十一壇。若親祀,皇帝皮弁服行一獻(xiàn)禮,每三壇行一次禮。八年,帝駐蹕中都,祭告天地于中都之圜丘。九年,以諸王將之藩,分日告祭太廟、社稷、岳鎮(zhèn)海瀆及天下名山大川,復(fù)告祀天地于圜丘。初,諸王來朝還藩,祭真武等神于端門,用豕九、羊九、制帛等物,祭護(hù)衛(wèi)旗纛于承天門,亦如之。二十六年,帝以其禮太繁,定制豕一、羊一,不用帛。尋又罷端門祭,惟用葷素二壇祭于承天門外。

  永樂七年,巡狩北京,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嘉靖八年秋,以躬祭山川諸神,命先期不必遣官告太廟。凡出入,必親告祖考于內(nèi)殿。圣誕前一日,以酒果告列圣帝后于奉先殿,至日,以酒脯告皇天上帝于玄極寶殿,遣官以牲醴祭神烈、天壽、純德諸陵山,及東岳、都城隍,以素羞祭真武及靈濟(jì)宮,又告修齋于道極七寶帝尊。隆慶三年,以親祭朝日壇,預(yù)告奉先、弘孝、神霄殿。

  祈報

  洪武二年,太祖以春久不雨,祈告諸神祇。中設(shè)風(fēng)云雷雨、岳鎮(zhèn)海瀆,凡五壇。東設(shè)鐘山、兩淮、江西、兩廣、海南北、山東、燕南燕薊山川、旗纛諸神,凡七壇。西設(shè)江東、兩浙、福建、湖廣荊襄、河南北、河?xùn)|、華州山川、京都城隍,凡六壇。中五壇奠帛。初獻(xiàn),帝親行禮,兩廡命官分獻(xiàn)。三年夏,旱。六月朔,帝素服草履,步禱于山川壇。藁席露坐,晝曝于日,夜臥于地,凡三日。六年,從禮部尚書牛諒言,太歲諸神,春祈秋報,凡十五壇。中,太歲、風(fēng)云雷雨、五岳、五鎮(zhèn)、四海。東,四瀆、京畿山川,春秋二季月將,京都各府城隍。西,鐘山、甘肅山川,夏冬二季月將,旗纛戰(zhàn)船等神。各五壇。時甘肅新附,故附其山川之祭于京師。其親祀之儀與祭告同。正統(tǒng)九年三月,雨雪愆期,遣官祭天地、社稷、太歲、風(fēng)云雷雨、岳鎮(zhèn)海瀆。弘治十七年,畿內(nèi)、山東久旱,命官祭告天壽山,分命各巡撫祭告北岳、北鎮(zhèn)、東岳、東鎮(zhèn)、東海。

  嘉靖八年春,帝諭禮部:“去冬少雪,今當(dāng)東作,雨澤不降,當(dāng)親祭南郊社稷、山川?!鄙袝将I(xiàn)夫等言:“《周禮·大宗伯》:‘以荒禮哀兇札。’釋者謂:‘君膳不舉,馳道不除,祭事不縣,皆所以示貶損之意?!庇衷唬骸畤写蠊剩瑒t旅上帝及四望?!屨咴唬骸手^兇災(zāi)。旅,陳也,陳其祭祀以禱焉,禮不若祀之備也?!癖菹麻h勞萬姓,親出祈禱。禮儀務(wù)簡約,以答天戒。常朝官并從,同致省愆祈吁之誠。”隨具上儀注。二月,親禱南郊,山川同日,社稷用次日,不除道,冠服淺色,群臣同。文五品、武四品以上于大祀門外,馀官于南天門外,就班陪祀。是秋,帝欲親祀山川諸神。禮部尚書李時言:“舊例山川等祭,中夜行禮,先一日出郊齋宿。祭畢,清晨回鑾,兩日畢事,禮太重。宜比先農(nóng)壇例,昧爽行禮。”因具儀以進(jìn)。制可。祭服用皮弁,迎神、送神各兩拜。

  十一年,大學(xué)士李時等以圣嗣未降,請廷臣詣岳鎮(zhèn)名山祝禱。帝欲分遣道士赍香帛行,令所在守臣行禮,在廷大臣分詣地祇壇祈告。于是禮部尚書夏言言:“我朝建地祇壇,自岳鎮(zhèn)海瀆以及遠(yuǎn)近名山大川,莫不懷柔,即此而禱,正合古人望衍之義。但輔臣所請,止于岳鎮(zhèn)。竊以山川海瀆,發(fā)祥效靈,與岳鎮(zhèn)同功,況基運(yùn)、翊圣、神烈、天壽、純德諸山,又祖宗妥靈之地,祈禱之禮,皆不可缺?!彼烀蟪荚剦朱搿?/p>

  神祇壇

  洪武二年,從禮部尚書崔亮言,建天下神祇壇于圓丘壝外之東,及方丘壝外之西。郊祀前期,帝躬詣壇,設(shè)神位,西向,以酒脯祭告。郊之日,俟分獻(xiàn)從祀將畢,就壇以祭。后定遣官預(yù)告。又建山川壇于正陽門外天地壇西,合祀諸神。凡設(shè)壇十有九,太歲、春夏秋冬四季月將為第一,次風(fēng)云雷雨,次五岳,次五鎮(zhèn),次四海,次四瀆,次京都鐘山,次江東,次江西,次湖廣,次淮東、淮西,次浙東、浙西、福建,次廣東、廣西、海南、海北,次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次北平、陜西,次左江、右江,次安南、高麗、占城諸國山川,次京都城隍,次六纛大神、旗纛大將、五方旗神、戰(zhàn)船、金鼓、銃炮、弓弩、飛槍飛石、陣前陣后諸神,皆躬自行禮。先祭,禮官奏:“祝文,太歲以下至四海,凡五壇,稱臣者親署御名。其鐘山諸神,稱余者請令禮官代署?!钡墼唬骸芭笥褧鵂?,尚親題姓名,況神明乎?”遂加親署。后又定驚蟄、秋分后三日,遣官祭山川壇諸神。七年令春、秋仲月上旬,擇日以祭。九年,復(fù)定山川壇制,凡十三壇。正殿,太歲、風(fēng)云雷雨、五岳、五鎮(zhèn)、四海、四瀆、鐘山七壇。東西廡各三壇,東,京畿山川、夏冬二季月將。西,春秋二季月將、京都城隍。十年,定正殿七壇,帝親行禮,東西廡遣功臣分獻(xiàn)。二十一年,增修大祀殿諸神壇壝。乃敕十三壇諸神并停春祭,每歲八月中旬,擇日祭之。命禮部更定祭山川壇儀,與社稷同。永樂中,京師建山川壇,并同南京制,惟正殿鐘山之右,益以天壽山之神。嘉靖十一年,改山川壇名為天神地祇壇,改序云師、雨師、風(fēng)伯、雷師。天神壇在左,南向,云、雨、雷,凡四壇。地祇壇在右,北向,五岳、五鎮(zhèn)、基運(yùn)翊圣神烈天壽純德五陵山、四海、四瀆,凡五壇。從祀,京畿山川,西向;天下山川,東向。以辰、戌、丑、未年仲秋,皇帝親祭,馀年遣大臣攝祭。其太歲、月將、旗纛、城隍,別祀之。十七年,加上皇天上帝尊稱,預(yù)告于神祇,遂設(shè)壇于圜丘外壝東南,親定神祇壇位,陳設(shè)儀式。禮部言:“皇上親獻(xiàn)大明壇,則四壇分獻(xiàn)諸臣,不敢并列。請先上香畢,命官代獻(xiàn)。”帝裁定,上香、奠帛、獻(xiàn)爵復(fù)位后,分獻(xiàn)官方行禮。亞、終二獻(xiàn),執(zhí)事官代,馀壇俱獻(xiàn)官三行。隆慶元年,禮臣言:“天神地祇已從祀南北郊,其仲秋神祇之祭不宜復(fù)舉?!绷盍T之。

  星辰壇

  洪武三年,帝謂中書省臣:“日月皆專壇祭,而星辰乃祔祭于月壇,非禮也?!倍Y部擬于城南諸神享祭壇正南向,增九間,朝日夕月祭周天星辰,俱于是行禮。朝日夕月仍以春秋分祭,星辰則于天壽節(jié)前三日。從之。四年九月,帝躬祀周天星辰。正殿共十壇,中設(shè)周天星辰位,儀如朝日。二十一年,以星辰既從祀南郊,罷禜星之祭。

  靈星諸神

  洪武元年,太常司奏:“《周禮》‘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風(fēng)師、雨師’。《天府》‘若祭天則祀司民、司祿,而獻(xiàn)民數(shù)、谷數(shù),受而藏之?!瘽h高帝命郡國立靈星祠。唐制,立秋后辰日祀靈星,立冬后亥日遣官祀司中、司命、司民、司祿,以少牢。宋祀如唐,而于秋分日祀壽星。今擬如唐制,分日而祀,為壇于城南?!睆闹?。二年,從禮部尚書崔亮奏,每歲圣壽日祭壽星,同日祭司中、司命、司民、司祿,示與民同受其福也。八月望日祀靈星。皆遣官行禮。三年,罷壽星等祀。

  太歲月將風(fēng)云雷雨之祀

  古無太歲、月將壇宇之制,明始重其祭。增云師于風(fēng)師之次,亦自明始。太祖既以太歲諸神從祀圜丘,又合祭群祀壇。已而命禮官議專祀壇壝。禮臣言:“太歲者,十二辰之神。按《說文》,歲字從步從戌。木星一歲行一次,歷十二辰而周天,若步然也。陰陽家說,又有十二月將,十日十二時所直之神,若天乙、天罡、太乙、功曹、太沖之類。雖不經(jīng)見,歷代因之。元每有大興作,祭太歲、月將、日直、時直于太史院。若風(fēng)師、雨師之祀,見于《周官》,后世皆有祭。唐天寶中,增雷師于雨師之次。宋、元因之。然唐制各以時別祭,失享祀本意。宜以太歲、風(fēng)云雷雨諸天神合為一壇,諸地祇為一壇,春秋專祀?!蹦硕@蟄、秋分日祀太歲諸神于城南。三年后以諸神陰陽一氣,流行無間,乃合二壇為一,而增四季月將。又改祭期,與地祇俱用驚蟄、秋分后三日。

  嘉靖十年,命禮部考太歲壇制。禮官言:“太歲之神,唐、宋祀典不載,元雖有祭,亦無常典。壇宇之制,于古無稽。太歲天神,宜設(shè)壇露祭,準(zhǔn)社稷壇制而差小。”從之。遂建太歲壇于正陽門外之西,與天壇對。中,太歲殿。東廡,春、秋月將二壇。西廡,夏、冬月將二壇。帝親祭于拜殿中。每歲孟春享廟,歲暮祫祭之日,遣官致祭。王國府州縣亦祀風(fēng)云雷雨師,仍筑壇城西南。祭用驚蟄、秋分日。

  岳鎮(zhèn)海瀆山川之祀

  洪武二年,太祖以岳瀆諸神合祭城南,未有專祀。又享祀之所,屋而不壇,非尊神之道。禮官言:“虞舜祭四岳,《王制》始有五岳之稱?!吨芄佟罚骸罢姿耐谒慕肌?,《鄭注》以四望為五岳四鎮(zhèn)四瀆?!对娦颉费册鞫Y四岳河海,則又有四海之祭。蓋天子方望之事,無所不通。而岳鎮(zhèn)海瀆,在諸侯封內(nèi),則各祀之。奏罷封建,岳瀆皆領(lǐng)于祠官。漢復(fù)建諸侯,則侯國各祀其封內(nèi)山川,天子無與。武帝時,諸侯或分或廢,五岳皆在天子之邦。宣帝時,始有使者持節(jié)祠岳瀆之禮。由魏及隋,岳鎮(zhèn)海瀆,即其地立祠,有司致祭。唐、宋之制,有命本界刺史、縣令之祀,有因郊祀而望祭之祀,又有遣使之祀。元遣使祀岳鎮(zhèn)海瀆,分東西南北中為五道。今宜以岳鎮(zhèn)海瀆及天下山川城隍諸地祇合為一壇。與天神埒,春秋專祀。”遂定祭日以清明霜降。前期一日,皇帝躬省牲。至日,服通天冠絳紗袍,詣岳鎮(zhèn)海瀆前,行三獻(xiàn)禮。山川城隍,分獻(xiàn)官行禮。是年,命官十八人,祭天下岳鎮(zhèn)海瀆之神。帝皮弁御奉天殿,躬署御名,以香祝授使者。百官公服,送至中書省,使者奉以行。黃金合貯香,黃綺幡二,白金二十五兩市祭物。

  三年,詔定岳鎮(zhèn)海瀆神號。略曰:“為治之道,必本于禮。岳鎮(zhèn)海瀆之封,起自唐、宋。夫英靈之氣,萃而為神,必受命于上帝,豈國家封號所可加?瀆禮不經(jīng),莫此為甚。今依古定制,并去前代所封名號。五岳稱東岳泰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華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五鎮(zhèn)稱東鎮(zhèn)沂山之神,南鎮(zhèn)會稽山之神,中鎮(zhèn)霍山之神,西鎮(zhèn)吳山之神,北鎮(zhèn)醫(yī)無閭山之神。四海稱東海之神,南海之神,西海之神,北海之神。四瀆稱東瀆大淮之神,南瀆大江之神,西瀆大河之神,北瀆大濟(jì)之神?!钡酃鹈谧N模补僖愿ㄉ裉柛婕?。六年,禮官言:“四川未平,望祭江瀆于峽州。今蜀既下,當(dāng)遣人于南瀆致祭?!睆闹?。十年,命官十八人分祀岳鎮(zhèn)海瀆,賜之制。

  萬歷十四年,巡撫胡來貢請改祀北岳于渾源州。禮官言:“《大明集禮》載,漢、唐、宋北岳之祭,皆在定州曲陽縣,與史俱合。渾源之稱北岳,止見州志碑文,經(jīng)傳無可考,仍祀曲陽是。”

  其他山川之祀。洪武元年躬祀汴梁諸神,仍遣官祭境內(nèi)山川。二年,以天下山川祔祭岳瀆壇。帝又以安南、高麗皆臣附,其國內(nèi)山川,宜與中國同祭。諭中書及禮官考之。安南之山二十一,其江六,其水六。高麗之山三,其水四。命著祀典,設(shè)位以祭。三年,遣使往安南、高麗、占城,祀其國山川。帝齋戒,親為祝文。仍遣官頒革正山川神號詔于安南、占城、高麗。六年,琉球諸國已朝貢,祀其國山川。八年,禮部尚書牛諒言:“京都既罷祭天下山川,其外國山川,亦非天子所當(dāng)親祀?!敝袝岸Y臣請附祭各省,從之。廣西附祭安南、占城、真臘、暹羅、鎖里,廣東附祭三佛齊、爪哇,福建附祭日本、琉球、渤泥,遼東附祭高麗,陜西附祭甘肅、朵甘、烏斯藏,京城不復(fù)祭。又從禮官言,各省山川居中南向,外國山川東西向,同壇共祀。其王國山川之祀,洪武十三年定制。十八年定王國祭山川。儀同社稷,但無瘞埋之文。凡岳鎮(zhèn)海瀆及他山川所在,令有司歲二祭,以清明、霜降。

  城隍

  洪武二年,禮官言:“城隍之祀,莫詳其始。先儒謂既有社,不應(yīng)復(fù)有城隍。故唐李陽冰《縉云城隍記》謂‘祀殿無之,惟吳越有之?!怀啥汲勤蜢?,李德裕所建,張說有祭城隍之文,杜牧有祭黃州城隍文,則不獨(dú)吳越為然。又蕪湖城隍廟建于吳赤烏二年,高齊慕容儼、梁武陵王祀城隍,皆書于史,又不獨(dú)唐而已。宋以來其祠遍天下,或錫廟額,或頒封爵,至或遷就傅會,各指一人以為神之姓名。按張九齡《祭洪州城隍文》曰:‘城隍是保,氓庶是依?!瘎t前代崇祀之意有在也。今宜附祭于岳瀆諸神之壇?!蹦嗣右苑饩簟>┒紴槌刑扈b國司民升福明靈王,開封、臨濠、太平、和州、滁州皆封為王。其馀府為鑒察司民城隍威靈公,秩正二品。州為鑒察司民城隍靈佑侯,秩三品??h為鑒察司民城隍顯佑伯,秩四品。袞章冕旒俱有差。命詞臣撰制文以頒之。

  三年,詔去封號,止稱其府州縣城隍之神。又令各廟屏去他神。定廟制,高廣視官署廳堂。造木為主,毀塑像舁置水中,取其泥涂壁,繪以云山。六年,制中都城隍神主成,遣官赍香幣奉安。京師城隍既附饗山川壇,又于二十一年改建廟。尋以從祀大禮殿,罷山川壇春祭。永樂中,建廟都城之西,曰大威靈祠。嘉靖九年,罷山川壇從祀,歲以仲秋祭旗纛日,并祭都城隍之神。凡圣誕節(jié)及五月十一日神誕,皆遣太常寺堂上官行禮。國有大災(zāi)則告廟。在王國者王親祭之,在各府州縣者守令主之。

譯文及注釋

  社稷的祭祀,從京都到王國府州縣都有。

  祭壇位于宮城西南的,稱焉太社稷。

  明朝初年在東方建造社壇,在西方建造稷壇,祭壇都面向北方。

  洪武元年,中書省大臣議定:“周朝的制度,小宗伯掌管建國的神位,右為社稷,左為宗廟。

  社稷的祭祀,建祭壇不建殿宇。

  其制度建在中門之外,外門之內(nèi)。

  尊崇而又親近,與先祖同等對待。

  然而天子有三社。

  為天下百姓設(shè)立的為太社。

  為自己設(shè)立的為王社。

  被減前朝的社壇建殿宇覆蓋,國家雖然被滅了也要存留,是敬重神只的原故。

  后代天子祇立太社、太稷。

  漢高祖為太社、太稷設(shè)官吏,一年乏中各祭祀兩次。

  光武帝在洛陽宗廟的右邊設(shè)太社稷,春秋雨季的第二個月及臘月,一年三次祭祀。

  唐沿襲了隋的制度,在含光門右側(cè)建社稷壇,二月、八月的戊日舉行祭祀。

  玄宗升社稷為大祀,仍舊下令四時致祭。

  宋的制度如同束漠時。

  元世祖在和義門內(nèi)營建社稷壇,在二月、八月的上旬的戊日舉行祭祀。

  而今宜于在二月、八月兩月的上旬的戊日舉行祭祀?!边@年二月,太祖親自祭祀太社、太稷。

  社由后土配祀,面向西。

  稷以后稷配祀,面向東。

  皇帝穿皮弁服,視察祭牲;戴通天冠、穿絳紗袍,行三獻(xiàn)禮。

  起初,皇帝命中書省翰林院商議建殿宇,防備風(fēng)雨。

  學(xué)士陶安說:“天子太社必須經(jīng)受風(fēng)雨霜露。

  亡國的社便建殿宇覆蓋,是不接受天光。

  所以建殿宇不恰當(dāng)。

  如若遇到風(fēng)雨,就請在齋宮遙祭。”聽從其說。

  洪武三年,在壇北建祭殿五間,再在北邊建拜殿五問,以防風(fēng)雨。

  洪武十年,太祖認(rèn)為社稷分祭,配祀不當(dāng),下交禮部官員商議。

  尚書張籌說:按《通典》記載,顓項祭祀共工氏的兒子句龍為后土。

  后土,就是社。

  祭祀烈山氏的兒子柱焉稷。

  稷,就是田正。

  唐、虞、夏繼承下來。

  這是社稷的起始。

  商湯因為干旱改遷社,以后稷代替柱。

  想要遷句龍,役人能夠繼承,因而作罷。

  然而王肅認(rèn)為社祭句龍,稷祭后稷,都是人鬼,并非地只。

  而陳氏《禮書》又認(rèn)為社祭五土的地只,稷祭五谷的神靈。

  鄭康成也說社為五土總神,稷為原野之神。

  句龍有治水土的功德,因而配社,后稷有播種的功德,因而配稷。

  兩種說法不同。

  漢元始年問,以夏禹配官社,后稷配官稷。

  唐、宋及元又以句龍配社,周的棄配稷。

  這就是配祀的制度,超初并無定論。

  至于社稷分合的道理,《書•召誥》說“在新邑舉行社稷”,孔注為:“社稷共享牲牢。”《周禮》“封人掌管設(shè)立王的社壇”,注說:“不說稷,是因為舉行社祭則稷祭合在一起?!标愂稀抖Y書》說:“百谷沒有土地?zé)o法生長,土地不種百谷顯不出生養(yǎng)的功效,因而祭社必定連及稷?!薄渡教每妓鳌氛f:“社為九土之尊,稷為五谷之長,谷物生于土地,那么社與稷本來就不可分?!币擞诠餐漓耄怨啪陀忻髯C。

  請求社稷共建一壇。

  至于句龍,是共工氏的兒子,祭他役什么意義。

  商湯想要替換沒有結(jié)果。

  漠曾經(jīng)換祭夏禹,但現(xiàn)在夏禹已經(jīng)位于帝王之列受祀。

  棄稷也配祀先農(nóng)。

  懇請罷除句龍、棄的配位,謹(jǐn)奉仁祖淳皇帝配享,以成就一代的盛典。

  于是改在午門之右建造,社稷共為一壇。

  起初,社稷列于中等祭祀,等到以仁祖配祀,就升為上等祭祀。

  穿戴冕服舉行祭祀,行奉安禮。

  洪武十一年春,祭社稷實行新制定的儀程。

  迎神、飲福、送神共十二拜,其余照舊。

  建文年問,改換供奉太祖配祀。

  永樂年問,北京社稷壇建成,制度如同南京。

  洪熙以后,奉太祖、太宗共同配祀。

  舊的制度,上旬丁日在學(xué)校祭祀孔子,第二天即上旬戊日祭祀社稷。

  弘治十七年八月,上丁在初十,上戊在下月初一,禮部官員奏請在十一日祭祀社稷n御史金洪彈劾他們,說照這樣就是中戊,而非上戊了。

  禮部覆奏說:“洪武二十年,曾經(jīng)以十一日為上戊,失誤不是從今天開始的?!毕铝钭裾张f制,仍舊用上戊日。

  嘉靖九年諭令禮部:“天地為至尊,其次為宗廟,再次為社稷。

  而今奉祖配天,又奉祖配社,這是禮官的失誤。

  慮當(dāng)改從皇祖舊制,太社以句龍配祀,太稷以后稷配祀?!庇谑且虼烁琊湮坏亩Y儀,祭告太廟及社稷,便在寢廟中收藏兩個配位,復(fù)位行八拜禮。

  祭壇在西苑豳風(fēng)亭西面的,是帝社稷。

  東焉帝社,西為帝稷,都是面向北。

  開始稱為西苑土谷壇。

  嘉靖十年,皇帝說土谷壇也是社稷壇,為什么有別于太社稷?張璁等人說:“古代天子稱王,現(xiàn)在如果稱為王社、王稷,就與王府的社稷名稱相同。

  從前定神牌為五土谷之神,名義很恰當(dāng)。”皇帝采用帝藉之義,改為帝社、帝稷,在上戊的第二天祭祀。

  后來改為第二個戊日,第二個戊日在十五以后,就仍在上巳日。

  春季告禮、秋季報禮成為定制。

  隆慶元年,禮部說:“帝社稷的名稱,古來沒有,太過繁瑣,應(yīng)該罷除。”聽從了他們的意見。

  中都也有太社壇,洪武四年建造。

  取五方之土筑成。

  直隸、河南進(jìn)獻(xiàn)黃土,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進(jìn)獻(xiàn)紅土,江西、湖廣、陜西進(jìn)獻(xiàn)白土,山東進(jìn)獻(xiàn)青土,北平進(jìn)獻(xiàn)黑土。

  天下府縣一千三百余座城市,各獻(xiàn)土一百斤,在名山高處爽朗之地挖取。

  諸王藩國社稷,洪武四年確定。

  洪武十一年,禮部大臣說:“太社稷既然已同壇共同祭祀,諸王藩國各府州縣也應(yīng)同壇,稱國社國稷之神,不設(shè)置配位?!痹t令許可。

  洪武十三年九月,如同起初的樣式恢復(fù)為兩座壇一道矮墻。

  洪武十八年,規(guī)定諸王藩國祭祀社稷山川等的儀程,行十二拜禮。

  府州縣的社稷,洪武元年頒布祭壇制度于天下郡邑,都設(shè)在本城西北,右社左稷。

  洪武十一年,規(guī)定照京城同壇共同祭祀。

  獻(xiàn)禮官由守御武將行初獻(xiàn),文官行亞獻(xiàn)、終獻(xiàn)。

  十三年,溧水縣祭社稷,以牛醢代替鹿醢。

  禮部說:“制度規(guī)定,祭物缺少的允許用其它物品代替?!被实壅f:“所謂缺少,是指非本地出產(chǎn)的。

  溧水縣本來有鹿,這是主管官吏故意隨便簡慢。

  百官之所以能盡到職責(zé)辦理人民之事務(wù),是因為他們常存敬畏之心。

  對神都疏忽.對人事又有什么畏懼呢。”命按刑法論罪。

  于是敕命禮部下達(dá)天下郡邑,凡是祭祀必須備好祭品,如果非本地出產(chǎn)、無從購買的,聽任其缺。

  洪武十四年,令三獻(xiàn)禮都由文職長官施行,武官不參加。

  里社,每里一百戶人家設(shè)立一座壇,祭祀五土五谷的神靈。

  洪武三年,禮部說:古代祭祀日月的禮儀有六種。

  《郊特牲》上說,“郊祭大報天以日為主,以月為配”,這是第一種。

  《玉藻》上說,“在東門之外設(shè)朝日壇”,《祭義》上說,“在束郊祭日,在西郊祭月”,這是第二種。

  《小宗伯》,“在四郊祭天,在柬郊祭日,在西郊祭月”,這是第三種。

  《月令》孟冬“向天宗祈求來年”,天宗,就是日月之類,這是第四種。

  《覲禮》,“在束門之外拜日,返回在方明壇祭祀上下四方神明,在南門之外禮日,在北門之外禮月”,這是第五種。

  “霜雪風(fēng)雨沒有定時,就榮祭日月”,這是第六種。

  論說者以為隨著郊祀來祭它們,不是正式的祭祀。

  類似榮祭來舉行祭祀,與諸侯覲見而行禮,不是常規(guī)的祭祀。

  只有春分早上在束門外,秋分晚上在西門外舉行祭祀,纔是正式和常規(guī)的做法。

  因天地至尊,所以在元旦和二至日祭祀。

  日月次于天地,春分陽氣開始變長,秋分陰氣開始變長,因而在二分祭祀,是符合陰陽的意義。

  自從秦祭八神,六為月主,七為日主,雍又有日月廟。

  漢郊祀太乙,朝日夕月改從周法。

  常常在泰時郊天時,拂曉出行宮,向東拜日,向西拜月,又在殿下東西向拜日月。

  宣帝在神山祭日,在萊山祭月。

  魏明帝開始在束郊祭日,在西郊祭月。

  唐在二分日,在都城東西早晨祭日晚上祭月。

  宋人沿襲下來,升為大祀。

  元郊壇以日月從祀,在二分日早晨祭日晚上祭月,皇慶年間提議造祭壇而沒有實行。

  而今應(yīng)當(dāng)考察古代正式祭祀的禮法,各設(shè)壇專祭。

  朝日壇適宜建在城束門外,夕月壇適宣建在城西門外。

  在春分祭日,在秋分祭月。

  星辰就在月壇拊祭。

  聽從了他們的建議。

  祭祀儀程與社稷相同。

  洪武二十一年,皇帝認(rèn)為大明、夜明已經(jīng)從祀,罷除了早晨祭日晚上祭月的祭祀。

  嘉靖九年,皇帝說“大報天以日為主,以月為配。

  大明壇應(yīng)當(dāng)與夜明壇不同。

  況且日月照臨,功德偉大。

  太歲等神,一年有兩祭,而日月星辰只有一次陪祭,道義上有所不安”。

  大學(xué)士張璁也認(rèn)為缺少了禮數(shù)。

  于是規(guī)定春分、秋分的祭祀按舊儀舉行,而在朝陽門外建朝日壇,面向西;在阜城門外建夕月壇,面向東。

  壇的形制有增減以示區(qū)別。

  朝日壇,護(hù)壇地一百畝;夕月壇,護(hù)壇地三十六畝。

  朝日壇沒有從祀,夕月壇以五星、二十八宿、周天星辰共一壇,面向南柑祭。

  春分的祭祀,在寅時,迎接日出。

  秋分的祭祀,在亥時,迎接月出。

  嘉靖十年,禮部上奏朝日、夕月儀程:朝日迎神四拜,飲福酒受胙肉兩拜,送神四拜;夕月迎神飲福酒受胙肉送神都為兩拜。

  其余都照舊的儀程。

  隆慶元年,禮部議定,束郊在甲、丙、戊、庚、壬年,西郊在丑、辰、未、戌年,由皇帝親自祭祀。

  其余年份派遣文職大臣代為舉行祭祀朝日壇,武職大臣代為舉行祭祀夕月壇。

  三年,禮部上奏朝日儀,說:“正祭遇上風(fēng)雨,就在壇前設(shè)臨時休息的小帳篷,皇上在小帳篷行禮。

  其上下壇祭獻(xiàn),都由太常寺孰事官代替?!被实壅f“準(zhǔn)許”。

  洪武元年,諭令延臣在第二年春天舉行藉田禮。

  于是禮部官員錢用壬等人說:“漠鄭玄說王社在藉田之中。

  唐祝欽明說:‘先農(nóng)就是社。

  ’宋陳祥道說:‘社是社,先農(nóng)是先農(nóng)。

  藉田祭祀的是先農(nóng),不是社。

  ’至于祭享先農(nóng)與皇帝親耕同一天舉行,禮法上沒有明確記載。

  只有《周語》中說:‘農(nóng)正官舉行藉禮。

  ’而韋昭注說:‘祭其神是為農(nóng)事祈禱。

  ’到漠在藉田之日祭祀先農(nóng),而它的禮儀纔開始顯著。

  從晉到唐、宋沿襲不廢。

  政和年問,命令主管官吏祭享先農(nóng),皇帝只舉行親耕的禮儀。

  南渡之后,恢復(fù)親自祭祀。

  元雖然議定耕藉之禮,但終究不親自舉行祭祀。

  它祭祀先農(nóng),命令主管官吏代為行事。

  而今商議耕藉的日期,皇帝親自祭祀先農(nóng)。

  行禮完畢,親自耕藉田。

  在仲春擇日舉行?!甭爮乃麄兊囊庖?。

  洪武二年二月,皇帝在南郊建先農(nóng)壇,在藉田以北。

  親自祭祀,由后稷配祀。

  祭器祭品儀程與祭社稷相同。

  祭祀完畢,行耕藉禮。

  御用耒耜兩柄,套上青絹,御用耕牛四頭,披上青衣。

  行禮完畢,回到臨時休息的大帳篷。

  命應(yīng)天府尹及上元、江寧兩縣縣令率領(lǐng)百姓耕完。

  這天在祭壇之地宴請犒勞百官和年高有德的老人。

  十年二月,派官祭享先農(nóng),命令應(yīng)天府官員率領(lǐng)農(nóng)民耆老陪同祭祀。

  二十一年,重新制定祭祀先農(nóng)的禮儀,不設(shè)配位。

  丞樂年問在京城建造祭壇,如同南京的形制,在太歲壇西南。

  九級石階。

  西方為痙埋的位置,東方是齋宮、鑾駕庫,東北方是神倉,東南方是具服殿,殿前為觀看耕藉的地方。

  護(hù)壇地六百畝,供應(yīng)黍稷及薦新物品的土地九十余畝。

  每年二月上旬戊日,順天府尹舉行祭祀。

  后來凡是遇上皇帝繼位登極的第一年,舉行耕藉禮,就親自行祭。

  弘治元年制定耕藉的禮儀。

  祭期前百官進(jìn)行齋戒。

  順天府官員進(jìn)獻(xiàn)未耜及積種種子,內(nèi)官則捧出交給他們,從午門左邊出來,設(shè)置彩車,奏樂,送到藉田所在地。

  到預(yù)定日期,皇帝頭戴翼善冠身穿黃袍,前往祭壇的具服殿,穿上袞冕,祭祀先農(nóng)。

  禮畢,回來,換上翼善冠和黃抱。

  太常卿引導(dǎo)至耕藉位置,面向南方站立。

  三公以下官員各就各位,戶部尚書面向北跪下進(jìn)獻(xiàn)末耜,順天府官面向北跪下進(jìn)獻(xiàn)鞭子。

  皇帝執(zhí)耒,三進(jìn)三退完畢。

  戶部尚書跪下接受末耜,順天府官跪下接受鞭子,太常卿奏請回到原位。

  府尹攜青箱把種子播下蓋上土。

  皇帝駕臨外門,面向南坐下,觀看三公行五推禮,尚書九卿行九推禮。

  太常卿奏報耕藉完畢,皇帝回到具服殿,升座。

  府尹率領(lǐng)兩縣縣令耆老百姓行禮完畢,帶上中下農(nóng)夫各十人,手執(zhí)農(nóng)具朝見,命令他們把土地耕完。

  百官舉行慶賀禮,賜以酒食。

  三品官以上在丹陛上東西向就坐,四品以下在臺下就坐,并在壇旁宴請犒勞年高有德的老人。

  宴會結(jié)束,起駕回宮。

  大樂隊鼓樂齊鳴,農(nóng)夫每人賞賜布一匹。

  嘉靖十年,皇帝認(rèn)為那些禮節(jié)遇于繁瑣,命禮部官員重新制定。

  迎神送神只拜兩拜。

  提前兩天,順天府尹把耒耜農(nóng)具檀種種子放在彩車中,到耕藉所,一并罷除百官慶賀。

  后來又提議制造耕根車運(yùn)載耒耜,府尹在舉行祭祀當(dāng)日進(jìn)獻(xiàn)之后,把末耜裝在車上在玉轄前行走。

  御門觀看耕藉,地勢低矮,提議建造一座觀耕臺。

  詔令都準(zhǔn)許。

  后來又命開墾西苑空地為田。

  建造大殿名為無逸殿,亭為豳風(fēng)亭,又稱焉省耕、省斂,倉為恒裕倉。

  禮部上報郊廟黍稷祭品的支取數(shù)目,因而說:“南郊藉田,皇上行三推禮,公卿各出其力,比西苑更為重要。

  西苑雖有農(nóng)官管理,而皇上時時視察耕種收割,比藉田更勤。

  請求把藉田的產(chǎn)品,貯藏在南郊圓糜神倉,以供應(yīng)圜丘、祈谷、先農(nóng)、神只壇、長陵等陵、歷代帝王及百神的祭祀。

  西苑的產(chǎn)品,貯藏在恒裕倉,以供應(yīng)方澤、朝日、夕月、太廟、世廟、太社稷、帝社稷、柿袷、先蠶及先師孔子的祭祀。”聽從他們的意見。

  嘉靖十六年,諭令凡是遇上親耕,戶部尚書先祭先農(nóng)。

  皇帝到來,只行三推禮。

  三十八年,罷除親耕,只派官祭祀先農(nóng)。

  四十一年,并命令主管官吏無須復(fù)奏。

  隆慶元年罷除西苑耕種,各種祭祀用谷都從藉圍取用。

  明朝初年先蠶沒有列入祭祀典禮。

  嘉靖年間,都給事中夏言奏請改各宮莊田為親蠶廠公桑園。

  令主管官吏種植桑柘樹木,預(yù)備宮中親蠶之事。

  嘉靖九年,又上疏說,耕蠶的禮儀,不應(yīng)有所偏廢。

  于是皇帝敕命禮部:“古代天子親耕,皇后親蠶,以鼓勵天下農(nóng)事。

  從今年起,朕親自祭祀先農(nóng),皇后親自祭祀先蠶,希望考察古代制度,制定儀程上奏。”大學(xué)士張璁等人奏請在安定門外建先蠶壇。

  詹事霍韜以道路遙遠(yuǎn)作為理由和他爭論。

  戶部也說:“安定門外靠近西方之地,水源不通,無法建浴蠶的地方。

  皇城內(nèi)西苑中有太液、瓊島之水。

  考證唐制建在苑中,宋也建在宮中,宜仿效施行?!被实壅f唐人因陋就簡,不可效法。

  逭時禮部尚書李時等人說:“大明門到安定門道路遷遠(yuǎn),請乘坐鳳輦出束華、玄武二門。”因而條陳上奏四件事:一、治繭之禮,一、祭壇的朝向,三、采桑的器具,四、掌壇的官吏。

  皇帝聽從了他們的建議,命令從玄武門出宮。

  內(nèi)使陳設(shè)儀仗護(hù)衛(wèi),軍士一萬人,五千人圍住壇所,五千人在路上保護(hù),其余事宜遵照提議。

  二月,工部上呈先蠶壇圖形樣式,皇帝親自制定形制。

  壇方圓二丈六尺,兩級重疊,高二尺六寸,四面有臺階。

  東西北方都種上桑柘樹,內(nèi)設(shè)蠶宮令官署。

  采桑臺高一尺四寸,長寬為高的十倍,三面有臺階。

  鑾駕庫五間。

  后面建織堂。

  祭壇圍墻方圓八十丈。

  禮部上奏皇后親蠶的禮儀。

  蠶即將出生,欽天監(jiān)擇吉祥的巳日上奏。

  順天府寫上主管蠶事的女官蠶母的名稱數(shù)目送往北郊,工部把鉤箔筐架等器物供給蠶母。

  順天府將蠶種及鉤筐各一份進(jìn)呈,內(nèi)官捧出,又交還他們。

  從玄武右門出來,放在彩車中,奏樂送到蠶室。

  蠶母接受蠶種,洗浴喂養(yǎng)等待。

  朝廷命婦文職四品、武職三品以上都要陪同祭祀,帶一個侍女拿鉤筐。

  皇后齋戒三日,內(nèi)執(zhí)事官以及司贊、六尚等女官以及應(yīng)當(dāng)入壇的人,齋戒一日。

  提前一天,太常寺準(zhǔn)備祝板,祭物有羊、豕、篷豆各六份以及羆帛,送給蠶宮令。

  祭祀逭天,分別發(fā)給執(zhí)事女官。

  天役亮,值班侍衛(wèi)列隊準(zhǔn)備,女樂司設(shè)監(jiān)備儀仗以及重翟車,都等候在玄武門外。

  天將亮,內(nèi)侍前往坤寧宮奏請。

  皇后穿日常服裝,導(dǎo)引女官引導(dǎo)出宮門,乘轎到玄武門。

  內(nèi)侍奏請下轎,上重翟車。

  衛(wèi)兵儀仗及女樂隊在前面引導(dǎo),出北安P弓,用行帷遮蔽,到壇內(nèi)堰柬門。

  內(nèi)侍奏請下車,乘轎,衛(wèi)兵、儀仗停在柬門外。

  皇后進(jìn)入具服殿,換上禮服,出來,到祭壇。

  司贊奏請就位。

  公主、內(nèi)外命婦各自走上拜位。

  祭祀先蠶,舉行三獻(xiàn)禮,女官按禮節(jié)行事。

  迎神四拜,賜福胙兩拜,送神四拜。

  凡是拜跪起立,公主、內(nèi)外命婦都一同進(jìn)行。

  行禮完畢,皇后回到具服殿,更換日常服裝。

  司賓引導(dǎo)外命婦先到采桑壇束階下,南北向站立。

  尚儀奏請,皇后前往采桑位,面向東站立。

  公主以下位于皇后位以束,也是南北向,以西向馬上位。

  執(zhí)鉤者跪下進(jìn)獻(xiàn)鉤,執(zhí)筐者跪下舉起筐子盛桑葉。

  皇后采下三條桑葉,回到祭壇以南儀門坐下,觀看命婦采桑。

  三公命婦采桑五條,列侯、九卿命婦采桑九條。

  采完,各自交給女侍。

  司賓引導(dǎo)一名內(nèi)命婦,前往桑室,尚功率領(lǐng)拿鉤筐的人跟隨。

  尚功把桑葉交給蠶母。

  蠶母接遇桑葉,切捆,交給內(nèi)命婦。

  內(nèi)命婦喂蠶,灑滿一個箔完畢,退回。

  尚儀官奏報禮儀結(jié)束,皇后回具服殿就座。

  司賓率領(lǐng)蠶母等人叩頭完畢,司贊宣唱列隊齊班。

  外命婦按照順序站立排定,尚儀致詞說:“親蠶禮已經(jīng)完成,按禮儀應(yīng)當(dāng)慶賀?!卑萃晁陌?,賜命婦飲宴,并賜蠶母酒食。

  公主及內(nèi)命婦在殿內(nèi),外命婦文武二品以上在臺上,三品以下在臺階,尚食進(jìn)獻(xiàn)膳食。

  教坊司女樂手奏樂。

  宴會結(jié)束,公主以下各到班列四拜。

  行禮完畢,皇后回宮,引導(dǎo)隨從如同先前。

  詔令照擬定儀程進(jìn)行。

  四月,蠶事完成,舉行治繭禮。

  選蠶婦中擅長繅絲及紡織的人各十名。

  占h吉日,皇后出宮,引導(dǎo)隨從如同日常禮儀,到織堂。

  內(nèi)命婦一名行三盆手禮,吩咐給織婦,完成工作。

  蠶宮令送往尚衣織染監(jiān)局制作祭服。

  祭祀先蠶,只奏樂,不舞蹈,女樂生衣冠都為黑色。

  嘉靖十年二月,禮部大臣說:“去年皇后親自采桑,已經(jīng)足以勉勵天下。

  而今先蠶壇殿工程沒有結(jié)束,應(yīng)當(dāng)派官吏行禮。”皇帝起初不允許,下令照舊舉行。

  后來因為皇后出入不便,命在西苑改筑先蠶壇。

  祭壇東方為采桑臺,臺柬為具服殿,北方焉蠶室,左右為廂房,后面為從室,以供蠶婦居住。

  在官左設(shè)蠶宮署,令一人,丞二人,挑選內(nèi)臣中謹(jǐn)慎的人擔(dān)任。

  四月,皇后在內(nèi)苑舉行親蠶禮。

  皇帝說親耕不朝賀,這怎么能朝賀呢?只行叩頭禮,女樂只供給宴飲,不用儀仗引導(dǎo)。

  嘉靖三十八年,罷除親蠶禮。

  四十一年,一并罷除主管官吏的奏請。

  嘉靖九年,青州儒生李時揚(yáng)請求祭祀高楳,以祈禱圣上子嗣繁盛。

  禮部官員據(jù)以上奏。

  皇帝說:“祭祀高楳雖然是古代就有的禮儀,現(xiàn)在確實難以舉行。”于是停止商議。

  不久制定了祭祀高楳的禮儀。

  在皇城束邊設(shè)木臺,永安門以北,東方。

  祭臺上,皇天上帝面向南,用辟色的牛犢,青蒼色的璧。

  獻(xiàn)皇帝配祀,面向西,用牛羊豕各一只。

  高楳之神在壇臺下面向西,祭牲數(shù)目相同,行三獻(xiàn)禮。

  皇帝位在壇下面向北,皇后妃嬪位在南面幾十丈外面向北,用帷幕遮蔽。

  壇下陳設(shè)弓箭、弓套如同后宮嬪妃的數(shù)目。

  祭祀完畢,女官引導(dǎo)皇后妃嬪到高楳神位前,跪下取弓箭授予皇后妃嬪,皇后妃嬪接過來收在弓套中。

  明朝制度,凡是剛登上皇位、巡幸及上謐號、葬陵、冊立、冊封、冠禮婚禮等事,都要祭告天地、宗廟、社稷。

  凡是營建宮殿,以及命令將士出軍,年成旱澇,都要祭告天地、山川、太廟、社稷、后土。

  凡是即位之初,還要祭告闕里7L廟以及歷代帝王陵寢。

  洪武二年,聽從禮部尚書崔亮的奏議,圜丘、方丘、大祀,在祭期之前親自祭告太廟,接著派遣使者向天下神只壇百神祭告。

  淇武六年,禮部尚書牛諒上奏,太歲諸神,凡是祈禱報祭,就設(shè)十五壇。

  有事祭告,就設(shè)神位二十八壇。

  中間,太歲、風(fēng)云雷雨、五岳、五鎮(zhèn)、四海,共五壇。

  東方,四瀆、京都地區(qū)、湖廣、山東、河南、北平、廣西、四川、甘肅山川,夏冬雨季月將,京都城隍,共十二壇。

  西方,鐘山,江西、浙江、福建、山西、陜西、廣東、遼東山川,春秋雨季月將,旗纛、戰(zhàn)船等神,共十一壇。

  如若親自祭祀,皇帝穿皮弁服,行一獻(xiàn)禮,每三壇行一次禮。

  八年,皇帝駕臨中都,在中都的圜丘祭告天地。

  九年,由于諸位藩王將要前往藩國,在分日告祭太廟、社稷、岳、鎮(zhèn)、海、瀆,以及天下的名山大川,又在圜丘祭告天地。

  起初,諸王來朝返回藩國,在端門祭告真武等神,用九只豕、九只羊、制帛等祭品。

  在承天門祭告護(hù)衛(wèi)旗纛,也是這樣。

  洪武二十六年,皇帝認(rèn)為禮儀過于繁瑣,規(guī)定用一只豕、一只羊,不用帛。

  不久又罷除端門的祭祀,惟用葷素二壇在承天門外祭告。

  永樂七年,巡狩北京,祭告天地、宗廟、社稷。

  嘉靖八年秋,因為皇帝親自祭告山川諸神,命令不必提前派官告請?zhí)珡R。

  凡是出入,必定在內(nèi)殿親自祭告皇祖皇考。

  圣上生日前一天,用酒果在奉先殿祭告列圣帝后。

  到這一天,在玄極寶殿用酒和脯祭告皇天上帝,派官用祭牲酒醴祭告神烈、天壽、純德眾陵山,以及束岳、都城隍,用素食祭告真武及靈濟(jì)宮,齋請僧徒在道極七寶帝尊前做法事祭告。

  隆慶三年,因為親自祭祀朝日壇,預(yù)先祭告奉先、弘孝、神霄殿。

  洪武二年,太祖因為春天久不下雨,向眾神只祈告。

  中間設(shè)風(fēng)云雷雨、岳、鎮(zhèn)、海、瀆,共五壇。

  東方設(shè)鐘山、兩淮、江西、兩廣、海南北、山東、燕南燕薊山川、旗纛諳神,共七壇。

  西方設(shè)江束、兩浙、福建、湖廣劑襄、河南北、河?xùn)|、華州山川、京都城隍,共六壇。

  中間五壇祭奠帛。

  初獻(xiàn),皇帝親自行禮,兩側(cè)命官分獻(xiàn)。

  洪武三年夏季,遭受旱災(zāi)。

  六月初一,皇帝穿素服草鞋,行禹步禱告于山川壇。

  露天坐在藁席上,白天任太陽暴曬,夜晚睡在地上,共有三天。

  洪武六年,聽從禮部尚書牛諒的提議,太歲諸神,春天祈禱秋天報祭,共十五壇。

  中間,太歲、風(fēng)云雷雨、五岳、五鎮(zhèn)、四海。

  東方,四瀆、京城地區(qū)山川,春秋雨季月將,京都各府城隍。

  西方,鐘山、甘肅山川,夏冬雨季月將,旗纛戰(zhàn)船等神。

  各五壇。

  當(dāng)時甘肅新來歸附,因此將其山川附祭于京城。

  親祀的儀程與祭告相同。

  正統(tǒng)九年三月,降雪失期,派官祭告天、地、社稷、太歲、風(fēng)云雷雨、岳、鎮(zhèn)、海、瀆眾神。

  弘治十七年,京郊地區(qū)、山東久旱,命令官員祭告天壽山,分別命令各巡撫祭告北岳、北鎮(zhèn)、束岳、束鎮(zhèn)、束海。

  嘉靖八年春天,皇帝諭令禮部:“去年冬天少雪,現(xiàn)在要春耕,天不降雨,應(yīng)當(dāng)親自祭告南郊社稷、山川?!鄙袝将I(xiàn)夫等人說:“《周禮•大宗伯》:‘以廢置禮儀來哀傷五谷歉收疾疫流行。

  ’注釋者說:‘君主不舉行宴會,不清掃御道,不舉行祭禮,都是為了表示貶損之意。

  ’又說:‘國家有大災(zāi)患,就祈告上帝及遷祭四方山川。

  ’注釋者說:‘就是指饑荒災(zāi)禍。

  旅,就是陳列。

  陳列祭祀來禱告,禮節(jié)不如大祀完備。

  ’而今陛下不忍煩勞百姓,親自祈禱,禮儀務(wù)必簡約,以答覆上天的垂誡。

  固定的朝廷官員一并隨從,共同表達(dá)反省祈愿的誠意?!彪S同呈上儀程。

  二月在南郊親自祈禱,在同一天祭祀山川,在次日祭祀社稷,不清掃御道。

  衣冠為淺色,群臣相同。

  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在大祀門外,萁余官員在南天門外,就班列陪祀。

  這年秋天,皇帝想親自祭祀山川諸神。

  禮部尚書李時說:“舊例山川等壇的祭祀,在半夜行禮,提前一天出郊齋戒留宿。

  祭祀完畢,清晨回官。

  兩天完成祭祀之事,禮儀太重。

  應(yīng)該比照先農(nóng)壇例,拂曉行禮。”因而制定儀程呈上。

  皇帝許可。

  祭服用皮弁裝,迎神、送神各拜兩拜。

  嘉靖十一年,大學(xué)士李時等因為圣上尚無子嗣,請朝中大臣前往岳鎮(zhèn)名山祝禱。

  皇帝想分別派遣道士,賞賜香燭布帛前往,令當(dāng)?shù)毓賳T行禮,朝中大臣分別前往地祇壇祈告。

  于是禮部尚書夏言說:“我朝設(shè)立地祇壇,自岳、鎮(zhèn)、海、瀆以及遠(yuǎn)近名山大川沒有不受到撫慰的,到此祈禱,正符合古人所說的‘遷祭,之義。

  但宰輔大臣請求的,祇有岳鎮(zhèn)。

  私下認(rèn)為山川海濱,祥瑞靈驗,與岳鎮(zhèn)同等重要,何況基運(yùn)、翊圣、神烈、天壽、純德眾山,又是祖宗安放靈魂的地方,祈禱的禮儀都不可缺少?!庇谑敲蟪记巴鲏朱?。

  洪武二年聽從禮部尚書崔亮的提議,在圜丘壇頒外的東方及方丘堰外的西方建天下神只壇。

  郊祀之前,皇帝親自前往祭壇,設(shè)神位,面向西,用酒脯祭告。

  郊祀當(dāng)天,等到分獻(xiàn)從祀快要完成時,到壇舉行祭祀。

  后來規(guī)定派官員預(yù)告。

  又在正陽門外天地壇西方建山川壇,共同祭祀諸神。

  共設(shè)有十九座祭壇,太歲、春夏秋冬四季月將為第一,其次為風(fēng)云雷雨,再次為五岳,再次為五鎮(zhèn),再次為四海,再次為四演,再次為京都鐘山,再次為江束,再次為江西,再次為湖廣,再次為淮東、淮西,再次為浙束、浙西、福建,再次為廣東、廣西、海南、海北,再次為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再次為北平、陜西,再次為左江、右江,再次為安南、高麗、占城等國山川,再次為京都城隍,再次六纛大神、旗纛大將、五方旗神、戰(zhàn)船、金鼓、鏡炮、弓弩、飛槍、飛石、陣前陣后諸神.都親自行禮。

  祭祀之前,禮部官員上奏:“祝文,從太歲以下到四海,共五壇,自稱為臣的親自簽署陛下名諱。

  鐘山諸神,自稱為余的請命禮部官員代為署名?!被实壅f:“朋友之間寫書信,尚且親自題寫姓名,何況對神明呢?”于是加上親自署名。

  后來又規(guī)定驚墊、秋分后三天,派官員祭祀山川壇諸神。

  洪武七年,下令在春、秋雨季的第二月上旬,擇吉日舉行祭祀。

  九年,又制定山川壇制度,共十三壇。

  正殿,太歲、風(fēng)云雷雨、五岳、五鎮(zhèn)、四海、四演、鐘山七壇。

  東西廊糜各三壇,束邊,是京郊地區(qū)山川、夏冬雨季月將。

  西邊,是春秋雨季月將、京都城隍。

  十年,定正殿七壇,皇帝親自行禮,東西廊殿派功臣分獻(xiàn)。

  二十一年,增修大祀殿諸神祭壇。

  于是敕令十三壇諸神春季的祭祀一并停止,每年八月中旬,擇吉日舉行祭祀。

  命禮部重新制定祭祀山川壇儀程,與社稷壇相同。

  永樂年間,京都建山川壇如同南京形制,只有正殿在鐘山之右,增加天壽山之神。

  嘉靖十一年,改山川壇名為天神地只壇,改排序云師、雨師、風(fēng)伯、雷師。

  天神壇在左,面向南,云、雨、風(fēng)、雷,共四壇。

  地只壇在右,面向北,五岳、五鎮(zhèn)、基運(yùn)翊圣神烈天壽純德五陵山、四海、四瀆,共五壇。

  陪祀的,是京城地區(qū)山川,面向西;天下山川,面向東。

  在辰、戌、丑、未年仲秋,皇帝親自舉行祭祀,其余年份派大臣代為祭祀。

  太歲、月將、旗纛、城隍,另外祭祀。

  十七年,加上皇天上帝尊號,預(yù)先祭告神只,于是在圜丘外堰東南方設(shè)祭壇,親自確定神只壇位置,陳設(shè)儀式。

  禮部說:“皇上親獻(xiàn)大明壇,則分獻(xiàn)四壇的眾臣,不敢并列。

  請先上香完畢,命令官員代為獻(xiàn)禮?!被实鄄枚?,上香、奠帛、獻(xiàn)爵復(fù)位后,分獻(xiàn)官纔開始行禮。

  亞、終兩獻(xiàn),執(zhí)事官代替,其余壇都由獻(xiàn)官行三次禮。

  隆慶元年,禮部大臣說:“天神地只已陪祀南北郊,仲秋神只之祭不宜重復(fù)舉行?!毕铝钔V?。

  洪武三年,皇帝對中書省臣說:“日月都有專門的祭壇,而星辰僅柑祭月壇,不符合禮節(jié)?!倍Y部擬走在城南諳神享祭壇正南方向,增加九間,朝日夕月祭祀周天星辰,都在此舉行禮儀。

  朝日夕月仍舊在春、秋分祭祀,星辰之祭則在天壽節(jié)前三天。

  聽從了他們的意見。

  四年九月,皇帝親自祭祀周天星辰。

  正殿共十壇,中間設(shè)周天星辰位,儀程如同朝日祭。

  洪武二十一年,因為星辰已經(jīng)陪祀南郊,停止縈星的祭祀。

  洪武元年,太常司上奏:“《周禮》‘聚柴燎祭司中、司命、風(fēng)師、雨師’。

  《天府》‘如若祭天就祭祀司民、司祿,奉獻(xiàn)百姓數(shù)目、谷物數(shù)目,接受貯藏’。

  漢高帝命令郡國設(shè)立靈星祠。

  唐朝制度,立秋后辰日祭祀靈星,立冬后亥日派遣官員祭祀司中、司命、司民、司祿,用少牢。

  宋朝的祭祀如同唐朝制度,而在秋分日祭祀壽星。

  現(xiàn)在擬定如同唐朝的制度,分日期祭祀,在城南建祭壇?!甭爮牧怂麄兊囊庖?。

  二年,聽從禮部尚書崔亮上奏,每年圣上生日祭祀壽星,同一天祭司中、司命、司民、司祿,表示與百姓共同受福佑。

  八月十五日祭祀靈星。

  都派遣官員舉行禮儀。

  三年,停止壽星等的祭祀。

  古代沒有太歲、月將祭壇的制度,明開始重視對它們的祭祀。

  在風(fēng)師之下增加云師,也從明朝開始。

  太祖已經(jīng)把太歲諸神陪祀圜丘,又共同祭祀群祀壇。

  不久命令禮部官員商議建專祀的祭壇。

  禮部大臣說:“太歲,是十二星辰之神。

  按照《說文》,歲字從步從戌。

  木星每年運(yùn)行一次,歷經(jīng)十二辰為一周天,如若步行。

  陰陽家說,又有十二月將,十日十二時當(dāng)值的神靈,如同天乙、天罡、太乙、功曹、太沖之類。

  雖然不常見,但歷代都沿襲下來。

  元每當(dāng)有大型建筑工程,在太史院祭太歲、月將、日值、時值。

  至于風(fēng)師、雨肺的祭祀,見于《周官》,后世都有祭祀。

  唐天寶年問,在雨師之下增設(shè)雷師。

  宋、元沿襲下來。

  然而唐制是各自按時另外祭祀,失去了祭享的本意。

  應(yīng)當(dāng)把太歲、風(fēng)云雷雨諸天神合為一壇,諸地只為一壇,在春秋雨季專門舉行祭祀?!庇谑嵌@墊、秋分日在城南祭太歲諸神。

  三年,又因為眾神陰陽一氣,天地之間往來無間,于是合二壇為一,并增設(shè)四季月將。

  又改變祭期,與地只都在驚墊、秋分后三天。

  嘉靖十年,命禮部查考太歲壇制度。

  禮部官員說:“太歲之神,唐、宋的祀典沒有記載,元雖有祭典,也沒有一定的儀程。

  祭壇的形制,在古代無從考察。

  太歲是天神,應(yīng)當(dāng)設(shè)壇露天祭祀,依據(jù)社稷壇的形制而有所減小。”聽從了他的意見。

  于是在正陽門外的西方建太歲壇,與天壇相對。

  中間,是太歲殿。

  束側(cè),是春、秋月將二壇。

  西側(cè),是夏、冬月將二壇。

  皇帝在拜殿中親自祭祀。

  每年正月祭享太廟,年終袷祭之日,派遣官員舉行祭祀。

  王國府州縣也祭祀風(fēng)云雷雨師,仍然在城西南筑壇。

  在驚墊、秋分日舉行祭祀。

  洪武二年,太祖以岳瀆諸神合祭于城南,沒有專門的祭祀。

  又祭享的處所,只有屋宇而沒有祭壇,不是尊敬神靈之道。

  禮部官員說:“虞舜祭四岳,《王制》中開始有五岳之稱。

  《周官》,‘在四郊遷祭四方山川神靈’,《鄭注》,以四方山川為五岳四鎮(zhèn)四瀆。

  《序》中說天子巡狩向四岳河海獻(xiàn)禮,那么又有四海的祭祀。

  天子祭祀四方群神,無所不達(dá)。

  而岳鎮(zhèn)海濱,在諸侯封疆之內(nèi),就各自舉行祭祀。

  秦廢除封邦建藩,岳鎮(zhèn)都由祠官專領(lǐng)祭事。

  漢恢復(fù)建諸侯國,那么諸侯各祭祀其封域內(nèi)的山川,天子不參預(yù)。

  武帝時,諸侯或分封或廢棄,五岳都在天子的土地上。

  宣帝時,開始有使者持節(jié)祭祀岳瀆之禮。

  從魏到隋,岳鎮(zhèn)海濱,就在當(dāng)?shù)亟㈧魪R,主管官吏舉行祭祀。

  唐、宋的制度,有時命界內(nèi)刺史、縣今祭祀,有時隨郊祀行適祭之禮,有時又派遣使者舉行祭祀。

  元派遣使者祭祀岳鎮(zhèn)海瀆,分東西南北中焉五道。

  現(xiàn)在應(yīng)當(dāng)把岳鎮(zhèn)海濱及天下山川城隍諸地只合為一壇,與天神等同,春秋雨季專門舉行祭祀?!庇谑嵌ㄇ迕魉禐榧廊?。

  提前一天,皇帝親自視察祭牲。

  當(dāng)天,戴通天冠穿絳紗袍,前往岳鎮(zhèn)海濱之前,行三獻(xiàn)禮。

  山川城隍,由分獻(xiàn)官行禮n這年,命令官員十八名,祭天下岳鎮(zhèn)海濱之神。

  皇帝穿皮弁服駕臨奉天殿,親自署名,把香燭祝文授予使者。

  百官穿官服,送到中書省,使者奉命出行。

  黃金盒貯藏香燭,黃綺幡兩面,白銀二十五兩購買祭品。

  洪武三年,下韶確定岳鎮(zhèn)海瀆各神的名號。

  大略說:“治國之道,以禮法為根本。

  對岳鎮(zhèn)海濱的封贈,始于唐、宋。

  英靈之氣,會聚而焉神,必須受到上帝的任命,國家的封號哪里是可以妄加的?褻瀆禮法不合常理,沒有比這更嚴(yán)重的。

  而今依據(jù)古代定制,一并去除前代所封名號。

  五岳稱束岳泰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華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

  五鎮(zhèn)稱束鎮(zhèn)沂山之神,南鎮(zhèn)會稽山之神,中鎮(zhèn)霍山之神,西鎮(zhèn)昊山之神,北鎮(zhèn)醫(yī)無閻山之神。

  四海稱束海之神,南海之神,西海之神,北海之神。

  四瀆稱柬瀆大淮之神,南演大江之神,西瀆人河之神,北瀆大濟(jì)之神?!被实墼谧N纳嫌H自署名,派遣官員以更新確定的神號告祭。

  六年,禮部大臣說:“四川未平定,在峽州遷祭江瀆。

  而今蜀已經(jīng)攻克,應(yīng)當(dāng)派人到南瀆行祭?!甭爮乃麄兊囊庖?。

  洪武十年,命令官員十八人分別祭祀岳鎮(zhèn)海濱,賜以制命。

  萬歷十四年,巡撫胡來貢請求改在渾源州祭祀北岳。

  禮部大臣說:“《大明集禮》記載,漢、唐、宋北岳的祭祀,都在定州曲陽縣,與史實都符合。

  渾源稱為北岳,只見于州志碑文,經(jīng)傳中都無處可考,仍舊祀于曲陽為是?!逼渌酱ǖ募漓搿?/p>

  洪武元年親自祭祀汴梁諸神,接看派遣官員祭祀各自境內(nèi)山川。

  二年,以天下山川柑祭于岳瀆壇。

  皇帝又認(rèn)為安南、高麗都已稱臣附屬,其國內(nèi)山川,應(yīng)當(dāng)與中國一同祭祀。

  諭令中書及禮部官員查考。

  安南之山有二十一座,有江六條,水六條。

  高麗之山有三座,水四條。

  下令寫入祀典,設(shè)位舉行祭祀。

  三年,派遣使者前往安南、高麗、占城,祭祀其國山川。

  皇帝齋戒,親自撰寫祝文。

  接著派遣官員到安南、占城、高麗頒布改正山川神號的詔令。

  六年,琉球諸國已來朝貢,祭祀其國山川。

  八年,禮部尚書牛諒說:“京都已停止祭祀天下山川,對外國山川,也不是天子應(yīng)當(dāng)親自行祭的。”中書及禮臣請求附祭于各省山川,聽從了他們的請求。

  廣西附祭安南、占城、真臘、暹羅、鎖里,廣東附祭三佛齊、爪哇,福建附祭日本、琉球、渤泥,遼東附祭高麗,陜西附祭甘肅、朵甘、烏斯藏,京城不再祭祀。

  又聽從禮部官員之言,各省山川居中面向南,外國山川東西向,同壇共祭。

  王國山川的祭祀,洪武十三年制定制度。

  十八年,規(guī)定王國祭山川,儀程如同祭社稷,但沒有痙埋之禮。

  凡是岳鎮(zhèn)海濱以及其它山川所在之地,命令主管官吏每年清明、霜降兩次行祭。

  洪武二年,禮部官員說:“城隍的祭祀,起始已經(jīng)不清楚了。

  先儒說既已有社,不應(yīng)又有城隍。

  因而唐李陽冰《縉云城隍記》說‘祀典沒有記載,祇在昊、越祭城隍’。

  然而成都城隍祠,是李德裕所建,張說有祭城隍的文章,杜牧有祭黃州城隍文,那么就不祇是昊、越有這種習(xí)俗。

  又蕪湖城隍廟建于昊赤烏二年,高齊慕容儼、梁武陵王祭祀城隍,都記載于史書,又不只是唐纔這樣。

  宋以來城隍的祠廟遍及天下,有的賜予祠廟匾額,有的頒賜封爵,至于有的遷就傅會,各指認(rèn)一人為神的姓名。

  按張九齡《祭洪州城隍文》說:‘城隍是守護(hù)神,是鄉(xiāng)土百姓的依靠。

  ’前代敬奉祭祀之意猶在。

  現(xiàn)在應(yīng)該附祭于岳瀆諸神之壇。”于是下令加以對爵名號。

  京都平、和州、滁州都封為王。

  其余府為鑒察司民城隍威靈公,品秩為正二品。

  州為鑒察司民城隍靈佑侯,品秩為三品。

  縣為鑒察司民城隍顯佑伯,品秩為四品。

  服飾冠冕都有差別。

  命令文詞之臣撰寫制文頒賜。

  三年,詔令去除封號,只稱為某府州縣城隍之神。

  又令各廟摒除其它神位。

  規(guī)定廟制,高度寬度比照官署廳堂。

  取木制造神主牌,毀塑像棄置水中,取其泥涂抹墻壁,描繪云山風(fēng)景。

  六年,中都城隍神主制成,派遣官員賜以香燭布帛安放。

  京城城隍既已在山川壇附饗,又在二十一年改建祠廟。

  不久因為從祀大祀殿,停止山川壇春祭。

  永樂年問,在都城以西建廟,稱為大威靈祠。

  嘉靖九年,停止山川壇從祀,每年在仲秋祭旗纛日,一并祭祀都城隍之神。

  凡是圣上生日及五月十一日神的生日,都派太常寺堂上官員行禮。

  國家有大的災(zāi)難就祭告于廟。

  在王國的由藩王親自舉行祭祀,在各府州縣的由當(dāng)?shù)亻L官主持。

參考資料:
1、佚名.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9671900034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