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法制不議,則民不相私。刑殺毋赦,則民不偷于為善。爵祿毋假。則下不亂其上。三者藏于官則為法,施于國則成俗,其余不彊而治矣。
君壹置則儀,則百官守其法。上明陳其制,則下皆會其度矣。君之置其儀也不一,則下之倍法而立私理者必多矣。是以人用其私,廢上之制,而道其所聞,故下與官列法,而上與君分威。國家之危,必自此始矣。昔者圣王之治其民也不然,廢上之法制者,必負以恥。財厚博惠,以私親于民者,正經(jīng)而自正矣。亂國之道,易國之常,賜賞恣于己者,圣王之禁也。圣王既歿,受之者衰,君人而不能知立君之道,以為國本,則大臣之贅下而射人心者必多矣,君不能審立其法,以為下制。則百姓之立私理而徑于利者必眾矣。
昔者圣王之治人也,不貴其人博學(xué)也,欲其人之和同以聽令也?!短┦摹吩唬骸凹q有臣億萬人,亦有億萬之心,武王有臣三千而一心,故紂以億萬之心亡,武王以一心存”。故有國之君,茍不能同人心,一國威,齊士義,通上之治,以為下法,則雖有廣地眾民,猶不能以為安也。君失其道,則大臣比權(quán)重,以相舉于國,小臣必循利以相就也。故舉國之士,以為亡黨,行公道以為私惠。進則相推于君,退則相譽于民,各便其身,而忘社稷。以廣其居,聚徒威群。上以蔽君,下以索民。此皆弱君亂國之道也,故國之危也。
亂國之道,易國之常,賜賞恣于己者,圣王之禁也。擅國權(quán)以深索于民者,圣王之禁也。其身毋任于上者,圣王之禁也。
進則受祿于君,退則藏祿于室,毋事治職,但力事屬,私王官,私君事,去非其人而人私行者,圣王之禁也。
修行則不以親為本,治事則不以官為主,舉毋能、進毋功者,圣王之禁也。
交人則以為己賜,舉人則以為己勞,仕人則與分其祿者,圣王之禁也。
交于利通而獲于貧窮,輕取于其民而重致于其君,削上以附下,枉法以求于民者,圣王之禁也。
用不稱其人,家富于其列,其祿甚寡而資財甚多者,圣王之禁也。
拂世以為行,非上以為名,常反上之法制以成群于國者,圣王之禁也。
飾于貧窮,而發(fā)于勤勞,權(quán)于貧賤,身無職事,家無常姓,列上下之閑,議言為民者,圣王之禁也。
壺士以為亡資,修田以為亡本,則生之養(yǎng)私不死然后失繅以深與上為市者。圣王之禁也。
審飾小節(jié)以示民時言大事以動上遠交以踰群,假爵以臨朝者,圣王之禁也。
卑身雜處隱行辟倚,側(cè)入迎遠,遁上而遁民者,圣王之禁也。
詭俗異禮,大言法行,難其所為,而高自錯者,圣王之禁也。
守委閑居,博分以致眾。勤身遂行,說人以貨財。濟人以買譽,其身甚靜,而使人求者,圣王之禁也。
行辟而堅言詭而辯,術(shù)非而博,順惡而澤者,圣王之禁也。
以朋黨為友,以蔽惡為仁,以數(shù)變?yōu)橹?,以重斂為忠,以遂忿為勇者,圣王之禁也?/p>
固國之本,其身務(wù)往于上,深附于諸侯者,圣王之禁也。
圣王之身,治世之時,德行必有所是,道義必有所明;故士莫敢詭俗異禮,以自見于國,莫敢布惠緩行,修上下之交,以和親于民。故莫敢超等踰官,漁利蘇功。以取順其君。圣王之治民也,進則使無由得其所利,退則使無由避其所害,必使反乎安其位,樂其群,務(wù)其職,榮其名,而后止矣。故踰其官而離其群者,必使有害。不能其事而失其職者,必使有恥;是故圣王之教民也,以仁錯之,以恥使之,修其能,致其所成而止。故曰:“絕而定,靜而治,安而尊,舉錯而不變者,圣王之道也。”
譯文及注釋
法制不容私議,人們就不敢相互營私;刑殺不容寬赦,人們就不敢忽視為善;授爵賜祿的大權(quán)不假送于人,臣下就不會作亂于人君。這三事掌握在官府,就是“法”;推行到全國民眾,就成其為俗。其他事情不用費力就可以安定國家了。
國君統(tǒng)一立法,百官就都能守法;上面把制度公開,下面行事就都能合于制度。如果國君立法不能統(tǒng)一,下面違公法而另立私理的人就必然增多。這樣人人都行其私理,不行上面法制而宣傳個人的主張。所以,百姓與官法對立,大臣與君主爭權(quán),國家的危險,一定從這里開始。從前,圣王治理人民就不是這樣,對于不執(zhí)行君主公法的,一定給予懲處。這樣做,用大量錢財和施惠來收攬人心的人,因整頓公法就自然糾正過來了。圣王既死,后繼者就差多了。統(tǒng)治人民而不懂立君之道,并以此為立國的根本,大臣們拉攏下級而收買人心的,就一定多了;為君而不能審定立法的,并以此為下面的規(guī)范,百姓中自立私理而積極追求私利的,也一定多了。
從前,圣王在考治人材的時候,不看重他的博學(xué),但卻希望他能與君主一致而聽從君令?!短┦摹氛f:“殷紂王有臣億萬人,也有億萬條心;周武王有臣三千人,卻只有一條心。”所以,紂王因億萬心而亡,武王因一心而存。因此,一國之君,如不能使人心歸己,統(tǒng)一國家權(quán)威,統(tǒng)一士人意志,使上面的治理措施貫徹為下面的行為規(guī)范,那末,雖有廣大的國土,眾多的人民,還不能算是安全的。君主失道的時候,大臣就聯(lián)合權(quán)勢在國中互相抬舉,小臣們也必然為私利而趨從他們。所以,他們便舉用國士作為私黨,利用公法謀取私利;在君前互相推崇,在民間互相吹捧;各圖己便,忘掉國家,以擴大勢力范圍,結(jié)聚徒黨,上以蒙蔽國君,下以搜刮百姓。這都是削弱君主破壞國家的作法。所以是國家的危險。
破壞國家正道,改變國家常法,封賜與祿賞之事全隨個人意志決定,是圣王所要禁止的。擅專國權(quán)以嚴重搜刮人民,是圣王所要禁止的。不肯為朝廷任職作事,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在朝廷領(lǐng)受俸祿于君主,回家來積藏俸祿于私室,不干自己應(yīng)辦的公事,只努力發(fā)展部屬,私用國家官吏,私?jīng)Q君主大事,排除不該排除的人而私自行事,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修德不以事親為根本,辦事不以奉公為主旨,舉用無能的人,薦引無功之輩,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為國家結(jié)交人材當(dāng)作自己的恩賜,推薦人材當(dāng)作自己的功勞,任用人材又從中分取俸祿,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既結(jié)交權(quán)勢,又收攬窮人;輕取于民而重求于君,削上就下,枉法收買人民,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享用與本人身份不相稱、家產(chǎn)超過爵位的等級,俸祿很少而資財很多,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干違背時代潮流的事情,靠非議君上來獵取名聲,經(jīng)常反對朝廷的法制,并以此結(jié)聚徒黨于國內(nèi),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打扮成貧窮的樣子,而不肯辛勤勞動,暫時安于貧賤,自身沒有常業(yè),自家沒有恒產(chǎn),活動于社會上下之間,而聲稱是為了人民,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供養(yǎng)游士和修治武器作為自己的政治資本,豢養(yǎng)賊臣和私藏敢死之徒,然后強直不讓而嚴重地與君主討價爭權(quán),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注意修飾小節(jié)以顯于人民,經(jīng)常議論大事以打動國君,廣泛結(jié)交以凌駕群僚,憑借自己的地位以控制朝政,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屈身于人群之中,暗行不正之事,潛入別國或接納外奸,欺瞞君主又欺瞞人民,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實行奇怪的風(fēng)俗和反常的禮節(jié),語言夸大而行為驕傲,把自己所做過的事,說得非常難做,借此以抬高自己,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有積蓄而生活安逸,廣施財物以收買民眾,殷勤行事,順從人意,用財貨收買人心,用救濟沽名釣譽,政治上穩(wěn)坐不動而使人主動擁護,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行為邪僻而堅持不改,把奇談怪論講得頭,頭是道,辦法錯誤而數(shù)量很多,支持邪惡而善于辯解,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以結(jié)納朋黨為友愛,以包庇罪惡為仁慈,以投機善變?yōu)橛兄?,以橫征暴斂為忠君,以發(fā)泄私忿為勇敢,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閉塞國家根本,努力蒙蔽國君,又密切勾結(jié)其它諸侯國,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作為圣王,處在治世的時候,講德行必須立下正確標準,講道義也必須有個明確準則。所以士人們不敢推行怪異的風(fēng)俗和反常的禮節(jié)在國內(nèi)自我表現(xiàn);也不敢布施小惠,緩行公法和修好上下以收攬民心;也不敢越級僭職,謀取功利以討好于國君。圣王的治理人民,向上爬的總是要使他無法得利,推卸責(zé)任的總是要使他無法逃避懲罰。必須使人們回到安其職位、樂其同人、努力于職務(wù)、珍惜其名聲的軌道上來,才算達到目的。所以,對于超越職權(quán)而脫離同事的人,應(yīng)當(dāng)使之受害;對于不勝任而失職的,必須使之受辱。因此,圣王的教育人民,就是用仁愛來保護,用懲罰來驅(qū)使,并提高他們的能力使之有所成就而后止。所以說:堅決而鎮(zhèn)定,穩(wěn)定而圖治,安國而尊君,有所舉措而不朝令夕改,這都是圣王的治世之道。
參考資料:
1、根龍子.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806989272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