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上常極目,世情今已閑。
去帆帶落日,征路隨長山。
親友若云霄,可望不可攀。
于茲任所愜,浩蕩風(fēng)波間。
清晨泛中流,羽族滿汀渚。
黃鵠何處來,昂藏寡儔侶。
飛鳴無人見,飲啄豈得所。
云漢爾固知,胡為不輕舉。
野人頭盡白,與我忽相訪。
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
雖老美容色,雖貧亦閑放。
釣魚三十年,中心無所向。
南登滑臺上,卻望河淇間。
竹樹夾流水,孤城對遠山。
念茲川路闊,羨爾沙鷗閑。
長想別離處,猶無音信還。
東入黃河水,茫茫泛紆直。
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山河相映帶,深淺未可測。
自昔有賢才,相逢不相識。
秋日登滑臺,臺高秋已暮。
獨行既未愜,懷土悵無趣。
晉宋何蕭條,羌胡散馳鶩。
當(dāng)時無戰(zhàn)略,此地即邊戍。
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
乘閑喜臨眺,感物傷游寓。
惆悵落日前,飄飖遠帆處。
北風(fēng)吹萬里,南雁不知數(shù)。
歸意方浩然,云沙更回互。
亂流自茲遠,倚楫時一望。
遙見楚漢城,崔嵬高山上。
天道昔未測,人心無所向。
屠釣稱侯王,龍蛇爭霸王。
緬懷多殺戮,顧此生慘愴。
圣代休甲兵,吾其得閑放。
茲川方悠邈,云沙無前后。
古堰對河壖,長林出淇口。
獨行非吾意,東向日已久。
憂來誰得知,且酌尊中酒。
朝從北岸來,泊船南河滸。
試共野人言,深覺農(nóng)夫苦。
去秋雖薄熟,今夏猶未雨。
耕耘日勤勞,租稅兼舄鹵。
園蔬空寥落,產(chǎn)業(yè)不足數(shù)。
尚有獻芹心,無因見明主。
茫茫濁河注,懷古臨河濱。
禹功本豁達,漢跡方因循。
坎德昔滂沱,馮夷胡不仁。
激潏陵堤防,東郡多悲辛。
天子忽驚悼,從官皆負薪。
畚筑豈無謀,祈禱如有神。
宣房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我行倦風(fēng)湍,輟棹將問津。
空傳歌瓠子,感慨獨愁人。
孟夏桑葉肥,秾陰夾長津。
蠶農(nóng)有時節(jié),田野無閑人。
臨水狎漁樵,望山懷隱淪。
誰能去京洛,憔悴對風(fēng)塵。
朝景入平川,川長復(fù)垂柳。
遙看魏公墓,突兀前山后。
憶昔大業(yè)時,群雄角奔走。
伊人何電邁,獨立風(fēng)塵首。
傳檄舉敖倉,擁兵屯洛口。
連營一百萬,六合如可有。
方項終比肩,亂隋將假手。
力爭固難恃,驕戰(zhàn)曷能久。
若使學(xué)蕭曹,功名當(dāng)不朽。
皤皤河濱叟,相遇似有恥。
輟榜聊問之,答言盡終始。
一生雖貧賤,九十年未死。
且喜對兒孫,彌慚遠城市。
結(jié)廬黃河曲,垂釣長河里。
漫漫望云沙,蕭條聽風(fēng)水。
所思強飯食,永愿在鄉(xiāng)里。
萬事吾不知,其心只如此。
第一首:此詩作為組詩首篇,有“小序”作用。大意是:詩人要從淇水上游的隱居地南渡黃河到梁宋一帶去,雖然在黃河邊放眼遠望的時候很多,但此次一路跋涉,面對長河落日,感慨于背井離鄉(xiāng),與親友天隔一方,心里別有一番滋味。他決心繼續(xù)漂泊天下。
第二首:作者渡黃河見汀渚滿眼小鳥中,一只高潔軒昂的黃鵠,它的驚人之飛鳴尚不為人所認識,但它不屑于與眾鳥一起爭食,并不急于展示一飛沖天的資質(zhì)和才能。托物言志,黃鵠就是尚未發(fā)達的詩人自己。
第三首:作者接待一位老年隱士的來訪,這位隱士三十年來在淇河以垂釣謀生,生活清貧但心緒坦然。頭發(fā)全白但容顏美好。
第四首:前四句寫黃河、尤其是淇河兩岸的秀美景色。滿眼是翠竹大樹,水流汩汩,孤城遠山。后四句寫詩人對路途遙遠和與親友久別的憾恨之情。
第五首:作者渡黃河時眺望彼岸山川大勢。首二句寫泛舟黃河。中四句寫黃河北岸太行山聳入云天,與黃河相映成趣;山之高峻與水之深險形成對比。末二句抒發(fā)渴望見到江湖賢才。
第六首:旅途登滑臺,既抒發(fā)離憂,又觸景懷古,對東晉、劉宋國勢不振,北方異族入侵表示感慨,實際上寄寓著作者對當(dāng)時唐代邊防的關(guān)切。
第七首:此詩寫逆黃河水流而上在滎陽一帶觀看楚漢相爭舊跡的感受,表現(xiàn)了詩人厭惡戰(zhàn)亂、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第八首:唐代黃河流經(jīng)滑州,淇水流入黃河?!对涂たh志》謂滑州白馬縣“黃河去外城二十步”。此詩寫作者泛舟黃河眺望北岸淇水入河口所見,特寫在平曠的淇濱土地上長滿了高大的樹木。
第九首:此詩分三部分:前四句是作者的自述,寫行程路線及最突出感受,自北而南,滿目情形大體相似,可見“農(nóng)夫苦”已成普遍現(xiàn)象;中六句是農(nóng)民訴苦,具體描述農(nóng)夫之苦況,除日日劬勞之外,再加天旱、租稅之雙重災(zāi)難,無所收獲也就是必然的了;末二句自抒懷抱,雖有良策拯民,卻無由上達,于無奈中顯出強烈的民胞精神與失志之憤,表達了作者對窮苦農(nóng)民的同情和自己欲救無門的憤懣心情。高適能于盛世背后發(fā)現(xiàn)嚴重的社會問題,這樣的題材,在盛唐詩人中大約以此篇為最早。此詩在藝術(shù)上全用白描。敘事、寫景、抒情融于一體,語言自然樸素,不加藻飾;真情真景,如在眼前。其次,感情極為深沉凝重。既有“深覺農(nóng)夫苦”的猛烈迸發(fā),又有敘事中的深沉悲痛,還有報國無門的憤懣不平。總之,詩人憂國憂民之情無不一以貫之。
第十首:作者泛舟黃河經(jīng)瓠子決口(在今滑縣)時憑吊漢帝治河功績所作,高適以大禹比武帝,謳歌武帝在黃水決口瓠子時,督率軍民斬竹塞口,功成滑臺,千古留名。
第十一首:此詩寫初夏時節(jié)詩人在滑臺泊舟時所見淇水入河口一帶景色:淇水兩岸桑樹成行,蠶農(nóng)們都在忙著采摘桑葉。詩人在水邊與打魚、砍柴的聊天,懷念先前的隱居生活。
第十二首:此詩寫詩人棄船登岸,在黎陽山一帶徜徉,懷念隋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李密生前業(yè)績。對李密首舉義旗、動搖隋朝根基的功勛給予充分肯定,對他缺乏智謀、未成王侯之業(yè)表示惋惜。
第十三首:此詩寫高適在黃河邊結(jié)識的一位高齡漁者,贊揚了他自食其力、與世無爭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