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一作: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一作:淚雨零/夜雨霖)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詞題說這是一首擬古之作,其所擬之《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tài)與之決絕。如古辭《白頭吟》、唐元稹《古決絕詞三首》等。納蘭性德的這首擬作是借用漢唐典故而抒發(fā)“閨怨”之情。
用“決絕”這個標題,很可能就是寫與初戀情人的絕交這樣一個場景的。這首詞確實也是模擬被拋棄的女性的口吻來寫的。
“人生若只如初見”:初相遇的時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時光,都是快樂的。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為抱著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會越來越好。所有的困難,都是微不足道,與意中人的相處也應像初見那般甜蜜溫馨,深情快樂,可驀然回首,曾經(jīng)滄海,早已是,換了人間。。
“何事秋風悲畫扇”一句用漢朝班婕妤被棄的典故。扇子是夏天用來趨走炎熱,到了秋天就沒人理睬了,古典詩詞多用扇子的來比喻被冷落的女性。這里是說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相離相棄。又將詞情從美好的回憶一下子拽到了殘酷的現(xiàn)實當中。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二句:因為此詞是模擬女性的口吻寫的,所以從這兩句寫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責與悔恨。納蘭不是一個負心漢,只是當時十多歲的少年還沒主宰自己的命運。其實像李隆基這樣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愛的戀人,更何況是納蘭。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這一句來自于唐明皇和楊貴妃的典故,《太真外傳》中記載,唐明皇與楊玉環(huán)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里盟誓,愿世世為夫妻。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作連理枝?!备菍Υ俗髁松鷦拥拿鑼?,當時這二人的感情被傳為佳話。后安史亂起,明皇入蜀,在馬嵬坡無奈處死楊玉環(huán)。楊玉環(huán)死前云:“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明皇后來在途中聽到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這里借用此典說即使是最后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這里化用唐李商隱《馬嵬》“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的句意。女子將二人比作明皇與貴妃,可是你又怎么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huán)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縱死而分離,也還是刻骨地念念不忘舊情。整首詩到這里就結束了,但女子的哀怨之情卻持久的纏綿在讀者心中,久久不曾消退。
這首詞以一個女子的口吻,抒寫了被丈夫拋棄的幽怨之情。詞情哀怨凄婉,屈曲纏綿?!扒镲L悲畫扇”即是悲嘆自己遭棄的命運,“驪山”之語暗指原來濃情蜜意的時刻,“夜雨霖鈴”寫像唐玄宗和楊貴妃那樣的親密愛人也最終腸斷馬嵬坡,“比翼連枝”出自《長恨歌》詩句,寫曾經(jīng)的愛情誓言已成為遙遠的過去。而這“閨怨”的背后,似乎更有著深層的痛楚,“閨怨”只是一種假托。故有人認為此篇別有隱情,詞人是用男女間的愛情為喻,說明與朋友也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