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魏多奇節(jié),倜儻遺聲利。
共矜然諾心,各負縱橫志。
結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
綠沉明月弦,金絡浮云轡。
吹簫入?yún)鞘?,擊筑游燕肆?/p>
尋源博望侯,結客遠相求。
少年懷一顧,長驅背隴頭。
焰焰戈霜動,耿耿劍虹浮。
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
云起龍沙暗,木落雁門秋。
輕生殉知己,非是為身謀。
這首詩發(fā)端二句已概全篇之旨,“韓魏多奇節(jié),倜儻遺聲利”,以下均圍繞“多奇節(jié)”處而展開。承接此二句,以下八句歷敘少年游俠者的精神品格與豪蕩氣魄?!熬G沉明月弦,金絡浮云轡”,此十字著重從形象上描繪少年俠士瀟灑倜儻的颯爽英姿。“吹簫入?yún)鞘?,擊筑游燕肆”,伍子胥有?jīng)文緯武之才,因楚平王聽信讒言殺害伍奢與伍尚,他逃奔吳國,欲借外力以報殺父兄之仇。伍子胥在吳都梅里(即今無錫梅村),舉目無親,衣食無著,被迫吹起斑竹簫管,在市中乞食,后得公子光的賞識,謀刺王僚,成就大業(yè)。高漸離與荊軻為友,善擊筑,“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于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史記·刺客列傳》)。后燕亡,高漸離為秦王擊筑,因在筑中置鉛以伺機擊秦王,未果被害。游俠之人并非久居人上,即使沉淪下僚之時,胸中仍懷一股不可磨滅之氣。這段奇氣促其忍辱負重,完成自己重然諾的歷史使命。
下面以博望侯張騫的典故輕輕地轉到了游俠兒慷慨立邊功的主題上來,繼寫其在戰(zhàn)場上殺敵報國的“奇節(jié)”。張騫出使西域,窮河源,直至昆侖山下,“大宛之跡,元因博望;始究河源,旋窺海上”(《史記·大宛列傳》)。其開疆拓土的歷史功績永不可磨滅,“博望侯”就衍化為英雄主義的象征,而與任俠風氣相聯(lián)系在一起了。“尋源博望侯,結客遠相求”,游俠兒亦如博望侯懷抱赴邊立功之志。云氣散漫風蕭索,紫塞雁門草木凋,艱苦的邊關生活并沒有消損少年游俠奮勇殺敵、報效國家的豪情壯志;而是黃沙穿金甲,馬革裹尸還,甘愿赴湯蹈火以報知己之恩遇。這樣就自然引出了“輕生殉知己,非是為身謀”的感慨來,這既照應了開頭的“遺聲利”,也使全篇的中心思想得到統(tǒng)一。
綜觀全詩,首聯(lián)已概括全篇之主旨,“俠”之精神在“奇”,此“奇”非他“奇”,而是奇在其輕身重義上,奇在其士為知己者死上,奇在其“遺聲利”“非是為身謀”上,正與尾聯(lián)相應。中篇盡敘俠客之態(tài),承首聯(lián)之“奇”而啟尾聯(lián)之“殉知己”“一言重”“垂一顧”“千里至”“遠相求”,皆應照生情,寫得氣脈流轉、神情搖曳,悲壯英豪之中有清新雅致之音,與虞氏的一貫風格有其相通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