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消魂。故人不見,舊曲重聞。向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別來相憶,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云。
這首詞表現(xiàn)了蘇軾對杭州詩友的懷念之情。
作者以追念與友人“攜手江村”的難忘情景開始,引起對友人的懷念。風景依稀,又是一年之春了。去年初春,蘇軾與陳襄曾到杭州郊外尋春。蘇軾作有《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尋春》詩,陳襄的和詩有“暗驚梅萼萬枝新”之句。詞中的“梅雪飄裙”即指兩人尋春時正值梅花似雪,飄沾衣裙。友情與詩情,使他們游賞時無比歡樂,消魂陶醉。“故人不見”一句,使詞意轉(zhuǎn)折,表明江村尋春已成往事,去年同游的故人不在眼前。每當吟誦尋春舊曲之時,就更加懷念了。作者筆端帶著情感,形象地表達了與陳襄的深情厚誼。順著思念的情緒,詞人更想念他們在杭州西湖詩酒游樂的地方——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這三處都是風景勝地。詞的下片緊接著回味游賞時兩人吟詠酬唱的情形:平常經(jīng)過的地方,動輒題詩千首。“尋常行處”用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字面,“千首”言其多。他們游覽所至,每有題詩,于是生發(fā)出下文“繡羅衫、與拂紅塵”的句子?!芭c”字下省去賓語,承上句謂所題的詩。這里用了個本朝故事。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六載:“世傳魏野嘗從萊公游陜府僧舍,各有留題。后復同游,見萊公之詩已用碧紗籠護,而野詩獨否,塵昏滿壁。時有從行官妓頗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將紅袖拂,也應勝似碧紗籠?!R公大笑?!彼螘r州郡長官游樂,常有官妓相從?!袄C羅衫”,如溫庭筠《菩薩蠻》“新貼繡羅襦”,為女子所服。這一句呼應陳襄前詩,也就是喚起對前游的回憶。詞意發(fā)展到此,本應直接抒寫目前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了,但作者卻從另一角度來寫。他猜想,自離開杭州之后是誰在思念他。當然不言而喻應是他作此詞以寄的友人陳襄了。然而作者又再巧妙地繞了個彎子,將人對他的思念轉(zhuǎn)化為自然物對他的思念。“湖中月,江邊柳,隴頭云”不是泛指,而是說的西湖、錢塘江和城西南諸名山的景物,本是他們在杭州時常游賞的,它們對他的相憶,意為召喚他回去了。同時,陳襄作為杭州一郡的長官,可以說就是湖山的主人,湖山的召喚就是主人的召喚,“何人”二字在這里得到了落實。一點意思表達得如此曲折有致,遣詞造句又是這樣的清新蘊藉,借用辛稼軒的話來說:“看使君,于此事,定不凡?!保ā端{(diào)歌頭·送鄭厚卿赴衡州》)
蘇軾在杭州時期,政治處境十分矛盾,因反對新法而外任,而又得推行新法。他寫過許多反對新法的詩歌,“托事以諷,庶幾有補于國”;又勤于職守,捕蝗賑饑,關心民瘼,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因法以便民”。政事之余,他也同許多宋代文人一樣,能很好安排個人生活。這首《行香子》正是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生活,不僅表現(xiàn)了與友人的深厚情誼,也流露出對西湖自然景物的熱愛。《行香子》是他早期的作品之一,它已突破了傳統(tǒng)艷科的范圍,無論在題材和句法等方面都有顯見的以詩為詞的特點。這首詞雖屬酬贈之作,卻是情真意真,寫法上能從側(cè)面入手,詞情反復開闔,抓住了詞調(diào)結(jié)構的特點,將上下兩結(jié)處理得含蓄而有詩意,在蘇軾早期詞中是一首較好的作品。